春秋末期的陶地,提起“陶朱公”范蠡,没人不竖起大拇指。这位曾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覆灭吴国的功臣,功成后急流勇退,从朝堂转身商海,白手起家就攒下万贯家财,活成了世人眼中“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的传奇。可就是这样一位精通谋略、看透世事的智者,却在营救亲生儿子的事上栽了跟头,而这一切的根源,不过是人性里那点“舍不得”的执念。
范蠡膝下有三个儿子,老大跟着他从一无所有打拼过来,深知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日子过得精打细算;老三出生时家里早已富甲一方,从小养尊处优,对钱财向来大手大脚;老二则是典型的“富二代”作派,仗着家里有钱有势,在外面横行霸道,没少惹是生非。
![]()
这天,噩耗从楚国传来:老二在楚国与人争执,失手杀了人,被官府捉拿归案,按律当斩。家里人顿时乱作一团,范蠡却异常平静,只叹了口气说:“杀人偿命本是天理,可终究是自己的骨肉,能救还是要救的。”
他心里早有了主意——楚国的庄生是自己的老友,如今在楚国身居高位,为人正直且深得楚王信任,只要托他出面斡旋,老二或许还有生机。于是范蠡备好一千两黄金,写了一封亲笔信,打算让老三带着礼物和书信去楚国。
可这话刚说出口,老大就炸了锅。他红着眼睛质问范蠡:“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大哥我理应冲锋在前,您却让三弟去,难道是觉得我没用吗?今天您要是不派我去,我就当场死在您面前!”
范蠡的妻子一听这话,吓得魂都没了,拉着范蠡的胳膊哭哭啼啼:“老大性情执拗,说得出做得到,万一真出了意外可怎么办?再说让老大去也合情合理,他年纪大、办事稳重,总比老三那毛头小子靠谱。”
范蠡架不住妻儿的软磨硬泡,又怕老大真的做出傻事,只好松了口。他把老大叫到跟前,反复叮嘱:“到了楚国,你把信和黄金亲手交给庄生,之后不管他说什么、做什么,都别插嘴、别反驳,安安静静回来等消息就行。”老大连连点头,揣着书信和黄金,急匆匆地赶往楚国。
![]()
庄生虽然身居高位,家境却十分清贫,向来以廉洁闻名楚国,上至楚王下至百姓,都把他当老师一样敬重。收到范蠡的礼物和书信后,庄生当即表态:“你放心回去,你弟弟的事我会处理,等他出狱了,也别追问缘由。”
老大表面应着,心里却犯了嘀咕:这么多黄金交出去,连个准信都没有?他没听庄生的话离开楚国,反而找了个楚国贵族的住处住了下来,一边打探消息,一边盘算着怎么能“物有所值”。
没过几天,庄生进宫面见楚王,说:“最近观测天象,发现某星宿异动,对楚国不利,唯有大赦天下、广施仁德,才能化解灾祸。”楚王一直对庄生言听计从,当即决定大赦天下,还按照惯例,先下令封存了存放金银铜货币的“三钱之府”——这是楚国大赦前的固定流程,用来稳定物价、防备动乱。
那个收留老大的楚国贵族很快就得到了消息,赶紧跑来告诉老大:“你弟弟有救了!楚王要大赦天下了,封存三钱之府就是信号,不出几天你弟弟就能出来了!”
老大一听,心里顿时不平衡了:既然要大赦,那我弟弟本来就能被放出来,这一千两黄金不就白送给庄生了吗?不行,得要回来!
![]()
他当天就跑到庄生家里,装作感激的样子说:“多谢先生帮忙,如今楚王要大赦天下,我弟弟很快就能出狱,这些黄金就不用麻烦先生费心保管了,我先带回去吧。”
庄生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瞬间明白了他的心思,心里又气又恼——自己本来就没打算要这黄金,只是想等事情办成后原封不动归还,没想到竟被这小子当成了贪图钱财的人。他强压怒火,让人把黄金还给了老大。
老大拿着黄金喜滋滋地走了,庄生却越想越窝火:“我一生清白,反倒被一个小辈羞辱了!”于是他再次进宫见楚王,语气沉重地说:“大王,臣听说外面百姓都在议论,说陶朱公的儿子在楚国杀人被抓,陶家花了重金贿赂朝中大臣,大王您大赦天下,根本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放了陶朱公的儿子!”
楚王一听,勃然大怒:“我身为君王,岂能被人如此利用!”当即下令:“先把陶朱公的儿子斩首,再宣布大赦天下!”
就这样,本可活命的老二,最终还是丢了性命。老大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到家,全家人悲痛欲绝,唯有范蠡,脸上没有丝毫意外,反而苦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他看着痛哭的妻儿,缓缓解释:“老大从小跟着我吃苦,知道钱财来得有多难,所以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让他去,必然舍不得那一千两黄金,最后定会因小失大;而老三生在富贵堆里,从不把钱财放在心上,让他去,他会毫不犹豫地把黄金交给庄生,庄生自然会尽心尽力办事,老二也就得救了。”
![]()
这个记载在《史记》和《智囊》中的故事,乍一看是范蠡识人精准的佐证,可细想之下,却藏着人性最深刻的陷阱。范蠡明明看透了两个儿子的性格,却因为妻子的哀求、老大的以死相逼,违背了自己的判断;老大明明握着能救弟弟的筹码,却因为舍不得钱财,亲手毁掉了唯一的希望。
生活中,这样的“舍不得”比比皆是:有人舍不得眼前的小利益,放弃了长远的发展;有人舍不得放下过去的恩怨,纠缠半生过得疲惫不堪;有人舍不得一时的面子,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殊不知,很多时候,“舍得”才是人生的大智慧,该放的放、该弃的弃,才能避开人性的陷阱,走得更稳、更远。而范蠡救子的悲剧,不过是用最沉痛的方式,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取舍”的人生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