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浪潮席卷的当下,网络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壁垒,让每一个角落的声音都能抵达公众视野,每一次正义的呼喊都可能引发燎原之势。这种前所未有的传播力,既是科技进步的馈赠,更是社会监督的利器。当权力滥用的暗箱试图遮蔽阳光,当不公之事企图隐匿于角落,以事实为出发点、以证据为基石的网络发声,便成为刺破阴霾的光,守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
网络的通畅性,让权力滥用者再难“暗度陈仓”。从中央纪委监委通报的违规摊派案件中,我们看到个别党员干部以“公益”“工作”为名,向企业和群众强索费用,小到村级干部违规收取七万余元村务摊派费,大到厅局级干部转嫁负担破坏营商环境,这些曾试图藏身于“集体利益”幌子下的行为,正是通过事实曝光与证据呈现,被钉在舆论的审判席上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78.9万件,其中不乏网络曝光推动查处的案例,网络成为发现问题线索、凝聚监督力量的重要渠道,让贪婪者无处遁形,让违纪违法者付出代价。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基层暗箱操作,那些违背公序良俗的权力任性,在事实与证据的加持下,再也无法凭借“隐蔽性”逃脱追责。
以事实为核心的网络监督,是善良者的“护身符”,更是社会公平的“安全阀”。当企业因无端摊派不堪重负,当群众因权力任性权益受损,合法合规的曝光并非“恶意攻击”,而是公民监督权的正当行使 。法律明确规定,基于公共利益、内容真实的舆论监督行为受法律保护,这为正义发声者筑牢了法治后盾。从云南文山州住房公积金中心原主任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被曝光查处,到基层“一把手”乱作为问题通过网络监督得到纠正,每一次有证据支撑的曝光,都是对善良诚实者的正向激励,让他们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坚守底线终将得到尊重。这种良性互动,会逐渐凝聚成社会共识:邪不压正,任何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都将被唾弃,任何损害公共利益的行径都将被追责。
当然,网络传播的强大能量,更需要事实与证据的“校准”。脱离事实的虚假爆料、缺乏依据的恶意揣测,不仅会误导公众,更会侵蚀网络监督的公信力。正如法律所界定的,曝光行为必须坚守真实底线,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使用侮辱性言辞,唯有以确凿证据为支撑,以合法途径为依托,才能让监督真正发挥作用,而非沦为泄愤工具 。每一位网络参与者都应铭记:我们手握的是监督的权利,而非造谣的自由;我们追求的是社会公平,而非无端纷争。只有让事实成为网络发声的唯一标尺,才能让网络空间成为扶正祛邪的阵地,而非混淆视听的泥潭。
社会的长治久安,从来不是单一力量的维系,而是无数人以正义为念、以责任为行的共同守护。网络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更便捷的发声渠道,更是更沉重的社会责任。让我们以事实为出发点,让每一次曝光都有坚实证据支撑,让每一次发声都指向公平正义。当权力滥用者在舆论监督下无处遁形,当善良诚实者在公平环境中备受尊重,当公序良俗成为社会共识,我们的社会必将朝着更公正、更有序、更安宁的方向前行,这便是网络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长治久安的根基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