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深耕乳酸菌微观领域 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

0
分享至

“‘十五五’规划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至战略高度,而我们深耕的乳酸菌资源开发,正是这一战略在微观领域的生动实践。”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农业大学乳业学院院长孙志宏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十五五”规划部署,难掩内心的振奋与使命感。他表示,乳酸菌技术已深度融入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将成为“十五五”时期驱动农业绿色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与乳酸菌技术的应用方向高度契合。孙志宏表示,无论是用于土壤改良、开发生物农药、推广健康养殖,还是提升饲料利用率、革新食品加工工艺,该技术已贯穿“草—畜—奶”乃至更广阔的农业全产业链,在粪污处理、农产品保鲜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精准服务于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同时这些应用场景精准呼应了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要求。

数据显示,我国乳酸菌产业规模已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发达国家早已将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纳入国家战略,这正是我们‘十五五’时期的发力点。”孙志宏坦言,尽管我国乳酸菌自然资源丰富,但产业发展仍面临多重瓶颈。

针对这些瓶颈,孙志宏结合“十五五”规划要求,提出了清晰的攻坚路径。一是种质资源基础薄弱。尽管我国乳酸菌自然资源丰富,但系统性收集、保藏和保护体系尚不完善,专业菌种资源库建设滞后。在环境变化与现代化进程影响下,大量具有潜在价值的土著菌种正面临不可逆的消失风险,严重制约产业源头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二是功能挖掘与应用转化滞后。相比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在菌种功能机理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基础研究存在不系统、不深入等问题,导致对优良菌株新功能的认知不足,技术储备难以满足养殖、种植、土壤改良等领域对精准高效解决方案的需求,阻碍了从“知其有”到“知其所以然”再到“创其新”的跨越。

三是核心技术与工程化装备存在短板。在规模化高密度发酵、高效节能干燥、制剂活性保持等关键环节,我国与国外领先水平仍有差距,导致国产菌剂在效能、稳定性和成本方面竞争力不足,部分高...

来源:人民政协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经济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经济网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40653文章数 4741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