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工新闻网)
转自:河工新闻网
![]()
职工在沧州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职工书屋交流读书心得(资料图片)
记者周斐
在许多地方,职工书屋的挂牌常被视为终点。但在沧州,这只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起点。书籍沉睡、空间冷清、服务滞后,这样的书屋将面临“末位淘汰”。这不是阅读的终结,而是一场必要的“新陈代谢”。沧州市总工会相信,唯有打破“只建不管、只进不退”的僵局,书香才能真正“保鲜”。为此,他们建立了一套独特的退出与焕新机制——让不合格的书屋“出局”,为有潜力的书屋“输血”,精准对接职工的技能提升需求。在这里,书屋不再是一个静止的藏书点,而是如同生命体般能够自主呼吸、持续成长的有机体。
书屋的“减法”
多年来,为了让职工有书读,在职工书屋建设上,沧州市总工会想了不少办法,最后摸索出四条路子。有的企业实力强,就自己“开小灶”,建起内部书屋;更多的中小企业没这个条件,那就邻里邻居的“搭伙做饭”,建一个共享书屋;工会亲自下场,在自家的文化宫、服务中心里办起“旗舰店”;最后,政府出手,在街道和园区直接把书屋作为公共配套设施,像建公园一样建起来。
不久前,有5家全国总工会命名的书屋,竟然被“清理”了。行动始于一次彻底的“摸家底”……
今年7月,市总工会组建了10个专项排查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由领导带队、骨干参与,深入一线对全市职工书屋进行了一次深度“体检”。
“有标识、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志愿者、有读书会,‘六有’标准是一个职工书屋具备的硬性条件。”市总工会宣教部部长田莹告诉记者,在摸排中他们不仅核实地址、面积、藏书量等基础数据,更关键的是审视书屋的活力,如读书会是否常态化举办、阅读分享是否有职工响应、书架上的书是常有人借阅还是尘封已久。通过实地感受使用氛围、倾听职工建议,排查组得以判断一个书屋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阵地,还是名存实亡的闲置空间。“我们深入到中捷、南大港、黄骅等地,实地查看了33个职工书屋,共清理了7家。”市总工会工作人员刘建建说。
“退出,并非一棍子打死,而是有一个严谨的规范流程。”沧州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杨连军告诉记者,根据书屋存在的具体问题,排查组会首先提出整改意见。例如企事业单位已不存在,书屋失去依托;书屋门锁落灰,长期不开放、不运营;空间被挪作仓库或他用,与阅读功能脱离;因管理乏力,单位自身倾向退出;面积过小、藏书量过低、图书塑封未拆,无法满足基本阅读需求。经整改后达标的书屋可以保留,而不整改或整改无望的,则被坚决予以退出。
在这场“瘦身”行动中,67家各级命名的职工书屋被清理。腾挪出来的资源,被精准投放到那些运行良好、活动丰富的书屋,或用于帮助那些稍加扶持就能焕发活力的书屋。以“退”促“进”,不仅是清理了几间旧屋,而是探索出了一条通过精细化管理让职工书屋永葆活力的路径。
阅读的“加法”
在做“减法”的同时,另一场更为关键的“加法”也在悄然进行。今年8月,沧州职工书屋“焕新”计划正式启动。
“除了纸质书,还收到了100张电子书卡。”经济开发区总工会工作人员李颜告诉记者,在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的职工书屋里,新书已经上架。
过去的8、9月份,沧州市30家市级以上职工书屋分别收到了价值8000元的图书。这些书是由全国总工会和沧州市总工会共同出资购得。事实上,这样的投入已持续数年。从2022年开始,市总工会每年固定拨款40万元,专门用于市级职工书屋的图书更新。据统计,去年至今,全市工会系统为书屋投入的资金累计已超过300万元。
补充什么样的书?除了“配给制”,还有“点单制”。市总工会还通过线上线下开展“问需服务”,线上,职工可以“点单”想读的书,由工会“埋单”采购,让每名职工都能找到合自己“口味”的精神食粮;线下,捐书、赠书、好书推荐,让书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起来。
持续的投入是职工书屋活下去的血液,除了定期补充纸质书,从2022年起,市总工会开始大力推进数字化阅读,更新电脑、完善网络、建设电子职工书屋平台,让职工不仅能指尖翻书,也能“云端”阅读。
在给“阅读”做加法的同时,市总工会也在充实职工书屋的管理力量。
“职工书屋开放时间不限、书架一律不上锁、借阅归还不设硬性期限。”杨连军说,市总工会在全市招募了近7000名志愿者,参与职工书屋日常管理和活动策划,他们是职工书屋“三不”管理模式的重要参与者,让职工书屋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
人生的增量
当“加法”与“减法”尘埃落定,一个问题自然浮现:那些留下来的职工书屋,究竟带来了什么?答案不在汇报材料里,而在人的改变中。
“书屋没有直接教我如何分拣、投递,却让我明白了为何而奔波。”说这话的是张永基,一名从职校生一路逆袭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邮递员。在他堆满邮件的世界里,书屋是那个让他停下来、想明白的地方。
在沧州炼化公司,沧州大工匠王卿的节奏永远追着油品升级的步子走。她的技术生命线,系在不断学习上。职工书屋里那本《大国工匠》,她反复读了好几遍。她说:“沉默的书页里暗藏着无穷的力量。”
改变不只在递送的路上与操作的车间里。在中国邮政沧州市分公司的机房,赵敏和她的同事们,在书屋的帮助下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证书。那些曾经陌生的知识,如今成了她们职业人生的新可能。
而在沧州临港晶山盐业有限公司的食堂,任国乐收到的赞美越来越多了。“国乐,凉菜口味越来越好啦!”同事们饭后的一句认可,是他从一线岗位调至食堂后,一点点在职工书屋的菜谱里“啃”出来的成绩。
“除了国乐,我们还有十几名职工通过阅读,拿到了焊工证、电工证。”公司工会主席赵俊立说。那些定期举办的读书会、精心推送的书单,不再只是活动的数字,而成了一级级台阶,托举着一个个像任国乐这样的普通人,走向更开阔的地方。
编辑: 马娜 责任编辑: 王红润 审核: 王书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