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人民军队的诞生地,是享誉中外的天下英雄城。拥军优属、关爱退役军人的传统源远流长。
“十四五”期间,南昌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双拥光荣传统,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做好退役军人工作,高标准夯实服务保障体系,多举措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全方位落实尊崇优待政策,进一步发挥退役军人作用,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成色更足。
五年来,尊崇荣光在新时代英雄城更加闪耀,“尊崇工作法”国字号招牌擦得更亮,南昌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
市民游客齐聚八一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共筑双拥模范高地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南昌的光荣传统,“十四五”时期,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将双拥工作写入市“十四五”规划、市委全会工作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等,建立完善了党委议军、军政座谈、双拥专题会商、军事日活动、双拥共建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双拥工作在建章立制中抓好落实,形成了政府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大双拥”工作格局。
![]()
资料图
以城市命名的战舰,是流动的国土,是城市的名片。五年来,南昌市与南昌舰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城舰共建”活动,南昌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走访慰问南昌舰,常态化开展输送优秀兵员、军地党建共建、技能培训、舰艇文化建设和传承红色基因等城舰共建活动。南昌舰选派舰员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等“一馆五址”学习调研,走访从南昌走出的英模部队、先进典型,实地感悟光荣历史、汲取精神力量,南昌市派出汇集多名艺术创作人员的慰问团,共同打造城舰双拥文化,城舰之间,传唱出一段段城舰同心、共续荣光的佳话。在军地双方共同努力下,海军南昌舰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海军南昌舰党委“时代楷模”称号。
2023年8月1日,南昌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全国持优待证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在南昌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地铁、免费游景区政策,成为全国首个通过智能识别,面向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持证人落实“双免”政策的省会城市。
“十四五”时期,南昌市已优待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1666.67万人次,优惠金额达4835.8万元。“五一”“八一”“十一”期间,南昌市还面向全国现役、退役军人开展“千间客房免费住”“免费发放城市礼物”“2条拥军专线免费乘坐”“免费游景区”活动。这份英雄城的崇军礼包,获得全国各地广大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的点赞。
在这浓厚的尊崇氛围下,全民拥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英雄城里,社会化拥军实践日益丰富。
“仅以东湖区、西湖区为例,我们走访发动和主动加入的企业和商家就有百余家。”南昌拥军联盟负责人徐红坚介绍说,加入联盟的企业和商家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爱国拥军志愿活动,发布优待清单和优惠举措。
“十四五”时期,南昌市建立社会化拥军“大联盟”,开展“满怀忠诚讲尊崇,千行百业共拥军”行动、“千企门店共拥军”活动,签约拥军企业(门店)3500余家,出台优待清单目录和优惠措施7000余条,得到了军人军属广泛好评。
筑牢服务保障体系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服务保障好退役军人,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强军兴军事业。
“十四五”期间,南昌市按照“全覆盖,顶格配备,优先保障”的标准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依托全市2242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双拥工作体系,市、县、乡三级配备双拥工作专职人员,村(社区)配备退役军人(双拥)服务专干3100余名。这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保障体系,确保各项优抚政策与尊崇服务能够精准直达、高效落实。
![]()
资料图
“来之前我还担心流程繁琐,要东奔西跑,没想到现在是‘流程围着人转’,10多分钟就办理完了,让我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在南昌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一位退役士兵感慨地说。
为解决军人退役后办理相关手续多环节、多处跑、多次跑等问题,南昌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按照上级要求、主动思考谋划,积极对接公安、人社、医保等部门,推行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实现信息采集、社保关系转接、预备役登记等14件事项通办。
现在,有需要、有困难,找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已成为广大退役军人的第一选择。
如今,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逐步建成为军人军属、广大退役军人“归队”“回家”的暖心营地,成为发挥就业创业、帮扶解困、权益维护、思想引领等职能作用的“服务站”“桥头堡”,为英雄城的尊崇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南昌市还制定了《南昌市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实施细则》,建立由下至上、逐级负责、合力帮扶的工作机制,市本级每年列入预算50万元,各县区每年合计90万元,累计帮扶困难退役军人2500余人次。
“十四五”时期,南昌市投入市本级退役军人事务专项资金1.715亿元,大力推动服务保障体系的“硬件”提质、“软件”增效,重点推进南昌市烈士陵园整体提升改造工程、方志敏烈士纪念园陈展改造等烈士褒扬优抚设施建设项目和南昌西军供分站项目建设,以硬核支撑,全面彰显南昌在退役军人工作上走在前列、担当实干的力度与决心。
架设就业创业桥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着广大退役军人切身利益。“十四五”时期,南昌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加强与人社、教育、财政、国资委等部门协调联动,始终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在完善政策制度、搭建服务平台、加大岗位供给、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教育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高质量做好移交安置工作,构建起“多方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大格局。
“在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退役军人教育学院,经过5个月的无人机飞行与组装专业的深度学习后,我系统掌握飞行控制、植保作业等核心技术,现已成为某智慧农业企业无人机作业组技术骨干。”最近,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回访中,退役军人学员谭日越难掩喜悦之情。
南昌市全面落实“即退即训、全员参训”的工作要求,指导县区全面开展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全员适应性“线上+线下”培训,“十四五”期间共培训7600余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同时,高标准遴选承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余家承训机构推出无人机驾驶、电商直播、体育健身、厨师烹饪等60余个培训专业,助力退役军人提升就业能力,五年来,累计培训9000余名来自全省各地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
着眼长远,南昌市精准掌握退役军人就业底数,利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按照“一人一档”跟踪退役军人就业动态。在狠抓就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加大岗位供给与匹配力度,构建起从“能力培养”到“岗位落实”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
南昌市2025年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秋季专场招聘会
“十四五”时期,南昌市累计举办线上线下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180场次,4500余家用工企业累计提供3.6万余个就业岗位,行业涵盖IT、房地产、物流、建筑、金融、教育等众多热门行业领域,吸引1.2万余名退役军人及家属参加,达成就业签约意向约3000人。通过各类公众媒体平台,发布定向式网络招聘活动36次,汇集150余家企业岗位信息,提供岗位数2000余个。深化与国有企业、优质民营企业及军创企业的战略合作,合作签约企业数量达到112家,其中国有企业20家。
此外,南昌市认真落实《关于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的意见》,出台“兵教师”优待政策,针对准入资格、专业方向、岗位设置等方面对退役军人进行优待。自2024年起,一批批“兵教师”通过招录考试走向岗位,在教育战线上发挥所长,凝聚起培根铸魂成风化人的“兵力量”。
在助力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方面,“十四五”时期,南昌市大力推进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印发《南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关于明确南昌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园有关创建条件的通知》,切实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场地保障和政策支撑;发动各县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依托社会力量,合作共建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2024年以来,南昌市创建12家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实现县区全覆盖,入驻孵化军创企业累计130余家,已成功孵化90余家;与银行机构合作,联合推出“洪城军创贷”金融产品,助力退役军人创业创新,累计提供1.43亿元贷款;举办退役军人创业培训班,着力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和“堵点”。
同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成立南昌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吸纳110余名军创企业家入会。
激励退役军人再建新功
退役军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南昌市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传承弘扬“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宝贵经验,激励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
资料图
“同志们,你们到了部队一定要把革命精神学习好、传承好!”在2025年南昌市春季入伍新兵役前教育报告会上,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喻立猷结合亲身经历,向200余名即将奔赴军营的南昌县春季入伍新兵讲述了在部队的成长与奋斗经历,激励新兵们坚定信念,勇于担当。
“作为一名老兵,宣讲是我的新战场。”喻立猷说,讲好这些故事,是为了告慰那些牺牲的英雄烈士,更是为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十四五”时期,南昌市大力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老兵宣讲实践活动”“八一讲堂”等思政教育活动,在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打造“八一讲堂”,走进企业、学校和社区,在全社会广泛讲述抗战精神、强军兴军伟大实践、退役军人工作新成效、退役军人新风貌,用真实感人的老兵故事凝聚奋进力量,累计开展线下线上活动1.2万余场,30余万人次退役军人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南昌市先后有4人入选全国老兵宣讲团。
“面对乡亲们的期盼与贫困,我毅然选择回乡,在村里一干就是十七年。”在兵支书兵委员“兵心永驻·建功有我”主题微党课大赛上,安义县罗田村“兵支书”黄钢向大家讲述了扎根乡土、奉献青春的奋斗历程。
南昌市注重发挥“兵支书、兵委员”作用,着重培养他们的政治领导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经过五年精心培育,南昌市打造出一支关键时刻靠得住、用得上的“兵支书、兵委员”骨干队伍。目前,全市共有636名“兵支书、兵委员”,其中93人担任村(社区)书记,成为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这支队伍真是不一样,干起活来不怕苦、不叫累,最重的担子他们抢着挑,最难的事情他们迎着上。有他们在,我们心里就特别踏实。”提起南昌市“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
资料图
五年来,南昌市退役军人志愿者活跃在关爱服务、健康救助、社区服务、公共文明、宣传教育等志愿活动的各个领域。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统筹指导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确保活动有组织、有方向,同时筑牢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思想根基,确保志愿服务始终紧跟党的方针政策。”南昌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万波表示。
“十四五”时期,南昌市大力开展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程,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南昌市“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组织机构的通知》《志愿服务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全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参与人数持续增长,热情持续高涨,全市建立各级“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共2072支、志愿者达16541人,开展志愿活动8.2万余场次,为基层治理注入了“红色动能”,充分展现了退役军人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军人本色,英雄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进一步擦亮。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 吴潇远/文 影视部/图
编辑:姚西林 二审:胡志文 终审:凌云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