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倜然
走进浙江卓诗尼控股有限公司职工书屋,红色楼梯与工业风设计简洁大气。“职工书屋不只是一个阅读空间,更是我们服务职工的载体。”卓诗尼工会主席郑颖介绍,作为浙江省温州市职工成长型社会建设的试点企业之一,这里的图书种类涵盖企业文化、专业技能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温州市总工会以职工成长型社会建设为抓手,从创新晋升通道、实践薪酬改革、搭建创新平台、福利权益保障、技能专项帮扶等方面,全方位构建了新时代产业工人成长的生态服务圈。
数字化改革有基础
2023年,浙江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吕志良提出,要构建职工技能提升体系,推动打造职工成长型社会。在相关工作推进中,浙江省总全力支持温州先行先试,作为全省唯一的地级市试点。
技能竞赛是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借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温州市总将数字化的触角首先伸向了技能竞赛领域。市总自主研发“产业工人成长在线”,首创数字化技能竞赛新模式,打造“岗位练兵+行业调研+技能竞赛”融合办赛形式,让职工技能比赛变身为一场场职工技能提升真人秀。
2020年,温州技能竞赛智慧平台首次亮相。该竞赛智慧平台是全国首个“数字评判+互动展示+多元评价”三系统支撑、“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一体化竞赛平台。
“新系统的‘智慧’之处,不仅改变观赛模式,更是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和运用。”温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长虹介绍,温州市总深耕数字化改革,推动赛事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能实现选手与参赛过程信息留痕,形成“技术人才数据库”。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打造“技能数字大脑”,优化竞赛选拔模式和提升技能培训效能。
近年来,温州加大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改革力度,将人才评价的“话语权”交给用人单位和市场,实行“谁用人、谁评价”,加快培育产业“新工匠”。为此,市总在技能竞赛智慧平台系统基础上,又创新升级研发推出“产业工人成长在线”平台,将产业工人能力要素数据化,建设产业工人技能基础数据库,打造多元化评价的数字服务平台。
培训成长有路径
通过“一对一”结对试点单位,温州市总推动场景化打造、项目化运作,优化项目库建设,试点单位从首批56家扩展至256家。作为温州市职工成长型社会的首批试点企业,如何让职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海派医药给出的答案是“学习”。
在海派医药集团,每一位新员工在入职前都要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晋升渠道、企业文化、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等基础知识以及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新员工迅速掌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
来自重庆的祝太寓告诉记者,她不远千里到海派就职,不仅因为全方位的晋升渠道,还因为这里有完善的激励机制。“我希望自己能‘横向’发展,成为一名更专业的技术人才。”
祝太寓提及的“横向”发展,是海派构建的职工内部晋升通道之一。海派医药集团副总经理徐锦介绍,集团构建了横向、纵向两种晋升通道。横向主要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从新员工到六星级员工,共7个等级。而纵向主要为管理层储备人才,从新员工到董事会共6个等级。
“员工成长的过程中,持续培训是向上攀登的阶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则是鼓舞他们前进的动力。”徐锦补充说,集团采取同岗不同酬的方式,对在学习和自我提升方面表现突出的职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温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到今年底,温州将实现县域职工成长型社会全覆盖,建成50个职工成长型镇街(园区)、100个职工成长型企业、300个职工成长型班组,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职工成长有保障
2024年初,浙江省委提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温州市委随后提出强城行动,提速打造“浙江第三极”。其中,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是基础支撑。温州市总率先提出“职工成长型城市”建设——职工成长型社会,同时提出《温州市职工成长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温州将围绕职工成长型社会建设“151050”全链条工作体系,即争取职工成长型社会建设全国试点这一目标,建设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共享型、和谐型五型社会,打造一批劳模工匠产业人才学院、迭代升级“职工成长在线”、研建“五型三级、四库全书”职工成长指数模型、打通“职工增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共富链条、构建“工会+”社会化联动维权机制等标志性成果。
今年,温州发布了《温州职工成长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数模型2.0》。2.0版本核心在于“四库一体、量化评价”。指标库提供数据基础,要素库提炼关键指标,标准库给出操作标准,项目库把标准落实为具体行动,并通过结果回流优化体系,最终实现对职工成长生态的量化评价。
同时,温州市总建立了上下联动的职工成长激励机制,今年温州市本级投入专项预算资金,全面推进指标体系研究、典型案例培育、标志成果打造等工作。重点开展职工成长“五型”项目竞赛活动,明确基层工会作为参赛主体,参照《温州工会基层工作专项经费补助管理暂行办法》设置奖项和奖励奖金,并列入市总特色支出项目。
截至2024年底,温州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83.6万,高技能人才62.6万,大国工匠培育对象2名、全国技术能手和“钱江技能大奖”18人、市级以上劳模2560人、各级工匠1627名。
“我们要擦亮‘在温州看见职工成长’的鲜明标识。”温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构建体系赋能职工成长系统化发展框架,形成‘目标量化—要素支撑—项目落地—标准保障’的闭环逻辑,为‘产改’工作提供更多温州经验。”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