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郑丽文不装了?国台办回应武统后,郑丽文宣称:绝不放弃武力保台

0
分享至

两岸僵局下,国民党换帅,郑丽文上台喊“不放弃武力保台”,是变脸投机?

还是被内外夹击下的无奈平衡?

大家好啊,小汉这篇观察,想跟大家聊聊郑丽文。尤其是喊出“绝不放弃武力保台”后的郑丽文。

立场未变

2025年11月1日,台北,中国国民党召开全代会。

这一天,郑丽文正式接任党主席,从朱立伦手中接过印信,成为国民党历史上又一位女性领导人。

外界关注的焦点,不只是她个人的政治履历,更是她上台后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走向。



郑丽文在就职演说中重申了国民党的基本立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两岸和平发展。

她强调,民进党执政多年,制造对立、滥用司法,让台湾社会陷入内耗,经济优势也在流失。

她提出要“拨乱反正”,重建秩序,让国民党从“羊群”变成“狮群”。这番话听起来强硬,但核心诉求很明确——恢复两岸交流,稳定台海局势。



她提到,台湾没有时间再耗下去,必须阻止仇恨蔓延,用善意化解分歧。

她还特别指出,国民党不是以暴制暴的第二个民进党,而是要建立一个有正义、有公平的新秩序。

这些表述,与她过去几年在政论节目和公开场合的发言一脉相承,并未出现根本性转变。



事实上,郑丽文之前的立场一直是“不统不独、维持现状”。

她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文化联结,曾公开表示“我是中国人”,也支持“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对话的基础。

但她在统一一事上,虽然现在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时间表或路线图,但从她近期积极交流的态度来看。她的目标是避免冲突,推动和平,而不是推动政治合并。



这种立场,在国民党内部属于主流,并非激进或颠覆性的路线。

因此,从她当天的讲话来看,郑丽文并没有“撕下面具”,也没有突然转向某种新立场。

她依然是那个主张和平、反对对抗、希望两岸能正常往来的国民党政治人物。





回应武统

几天后,大陆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提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但未出现“和平统一”四字。

这一细节在岛内引发热议,各种解读纷至沓来。

有人认为这是大陆对台政策趋于强硬的信号,也有人担心“武统”可能性上升。



国台办随后出面澄清,明确表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仍是基本方针,大陆始终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但同时强调,“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一立场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而非广大台湾同胞。

这番表态,其实是大陆长期政策的延续,并非新提法。但放在当前台海紧张的背景下,仍被不少人视为一次“亮底牌”式的警告。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郑丽文接受了德国媒体《德国之声》的专访。她在采访中再次强调,两岸和平是首要目标,所有矛盾都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必须避免军事冲突。

她表示,如果有机会与大陆领导人见面,首要任务就是累积善意、化解历史歧见。

然而,当记者问到大陆“不放弃武力”的立场时,她回应称:“我们也没有放弃以武力保卫台湾的决心。”



这句话迅速成为焦点。绿营媒体立刻抓住这一点,称郑丽文终于“认清现实”,不再幻想“靠谈就能保台”。

一些评论甚至将她与赖清德并列,说国民党也开始走“抗中保台”路线。

但细看她的完整表述,并不能得出她转向“武力对抗”的结论。



她紧接着解释,提高国防预算到GDP的5%并不现实,德国和北约都不这么做,台湾也不该陷入军备竞赛。

她认为,真正的和平保障不是靠武器堆砌,而是靠政治对话和互信建立。

也就是说,她说“不放弃武力保台”,更像是在回应外界质疑,表明国民党并非软弱可欺,而是在安全议题上保持基本底线。



这与民进党主动挑衅、刻意升高敌意的做法有本质区别。她的重点依然落在“和平化解”上,而非鼓吹战争。



内外压力

郑丽文的这番表态,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现实考量。

一来自然是自民进党的政治打压。

长期以来,只要国民党提“九二共识”或主张交流,就会被贴上“卖台”“亲中”的标签。尤其是在选举期间,这类攻击尤为猛烈。



郑丽文刚上任,若只谈和平、不谈防卫,很容易被绿营围剿,失去中间选民支持。

然后便是党内派系的平衡难题。

要知道,国民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有深蓝、浅蓝、本土派等不同势力。朱立伦、侯友宜等人虽同属蓝营,但在两岸议题上的态度更为谨慎,甚至倾向强化防卫。



此前郑丽文质疑高国防预算时,侯友宜就公开表示“大陆压力大,军费就得增加”,显示出路线分歧。

在这种情况下,郑丽文必须在言辞上展现一定的“强硬面”,才能稳住党内基本盘,避免被边缘化。

她选择在西方媒体发声,也是一种策略:既向国际社会表明国民党仍是“民主阵营”的一员,不至于被美国视为“亲中势力”,又能在国内塑造“敢讲敢做”的形象。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国民党太穷了。

根据2025年度决算书,党负债21.2亿新台币,可动用资金仅5亿多。而“党产会”对资产的限制,让其筹款能力大打折扣。

面对2026年“九合一”选举和2028年“大选”,资金压力巨大。若在立场上过于温和,可能进一步流失支持者,影响募款效果。



因此,她在两岸议题上的表态,必须兼顾理想与现实。

她不能放弃“九二共识”这一传统支柱,否则会失去深蓝支持;也不能完全迎合“浅蓝”或本土派的防卫优先思维,否则将背离国民党一贯主张的和平路线。

她的回应,是在多重压力下的一种平衡术。





和平之路

回顾郑丽文的政治轨迹,她的核心主张始终围绕“和平”二字展开。

她反对“台独”,也反对“武统”;不主张统一,也不接受分裂。

她想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可预测的两岸关系,让台湾能在安全环境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她在全代会上说,“台湾没有时间了”,这句话与其说是对大陆的警告,不如说是对台湾内部现状的焦虑。

她看到的是社会撕裂、产业外移、青年低迷,而民进党却还在用“抗中”作为执政工具,不断激化对立。她认为,这种模式只会把台湾推向危险边缘。



她提出的“从羊群变成狮群”,也不是要国民党变得更具攻击性,而是希望党能重拾信心与斗志,不再被动挨打。

她强调“善能打败邪恶”“爱能胜过仇恨”,说明她仍相信软性力量的价值,而非依赖军事对抗。

至于她所说的“不放弃武力保台”,应理解为一种防御性表态,而非战略转向。



就像一个家庭面对外人威胁时,会说“我们也有自卫能力”,但这不代表他们想打架。真正的目标,还是希望对方能坐下来谈,解决问题。

大陆方面也多次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针对“台独”和外部干涉,不是针对台湾同胞。

如果国民党真能发挥影响力,遏制“台独”势力扩张,推动两岸重启对话,那才是对和平最大的贡献。



可惜的是,目前岛内政治生态复杂,任何主张交流的声音都容易被污名化。

郑丽文即便想走中间路线,也常常陷入两难:说得太软,会被骂“卖台”;说得太硬,又背离初衷。

但她至少明确了一点:现状不能再拖下去,必须有人站出来打破僵局。



她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是任命李乾龙、萧旭岑、张荣恭等熟悉两岸事务的人担任副主席。

这些人过去都参与过马英九时期的两岸交流,显示出她有意恢复制度化沟通渠道。

同时,她也喊话党员找回老朋友,扩大组织基础,试图重建国民党的社会影响力。



这条路不容易走。民进党不会轻易放过任何缓和信号,美国也不会乐见两岸关系升温。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和平从来不是靠单方面施压得来的,而是通过对话、互信和共同利益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郑丽文没有变,她还是那个想在统独之间守住和平底线的人。

她知道统一不是现在能解决的问题,也知道“台独”只会带来灾难。

她所能做的,就是在夹缝中寻找空间,让两岸少一点敌意,多一点理解。



未来会怎样,谁也无法预料。

但至少现在,她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不是煽动仇恨,也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风雨中坚持对话的可能。

这条路或许缓慢,但唯有如此,和平才不会彻底沦为口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不似少年游 incentive-icons
不似少年游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1638文章数 1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