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的避孕套销量跌破了很多人的眼镜,全年下降17%,销售额从2020年的208亿一路滑到156亿,四年跌去四分之一。
更扎心的是,生产这些“爱情护具”的企业,四年里注销了超过7.8万家,平均每天关停近50家。连全球最大的避孕套制造商康乐公司都扛不住,转头去做医用手套求生。
![]()
与此同时,国产“伟哥”销量下滑13.2%,进口的也掉了7.7%。夜店关门七成,酒吧倒闭六成半。这哪是消费降级?这简直是情感熄火。
但诡异的是,情趣用品市场这一年却逆势上涨8.47%。一边是两个人用的东西卖不动,一边是一个人玩的生意越来越火。这个反差像一记耳光,扇醒了我们对现实的幻想:不是欲望没了,是方式变了。
中国人,正在集体进入“单线程生活”。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周末约人吃饭,十次有八次被拒:“算了,家里点个外卖得了。”朋友聚会越来越少,微信群聊常年静默。
谈恋爱?太麻烦。见家长、谈彩礼、买房买车,想想就累。还不如养只猫,它不说话,但会蹭你腿;不如打盘游戏,输了重来,没有情绪债;不如刷个短视频,笑完就过,不留心结。
![]()
性生活的频率确实在下降,但这背后不是道德滑坡,也不是身体不行,而是社交意愿的塌方。避孕套从来不只是生理用品,它是社交的产物,得两个人见面,产生互动,才有使用场景。当年轻人不再出门、不再搭讪、不再心动,哪怕再便宜的一盒套子,也没人买。
有意思的是,出生率在暴跌,按理说该用更多避孕措施才对。可现实却是连“防怀孕”都不需要了,因为根本没到那一步。问题不出在生育观念,而出在亲密关系的前置环节全断了。不是不想生,是连“造”的机会都没了。
这种趋势,像极了上世纪90年代后的日本。经济停滞,房价崩盘,年轻人失去上升通道,逐渐退回到自己的小世界。
宅文化兴起,动漫、手办、虚拟偶像大行其道,“草食男”成为主流。他们不是没有需求,只是把情感和欲望转向了可控、低风险、无需互动的方式。
中国今天走的路,比日本更快、更猛。十年间,房价翻了几倍又开始回调,利率一降再降,婚恋成本高到离谱,而工作却越来越不稳定。年轻人算了一笔账:搞对象=花钱+耗神+可能被伤害,不如自己待着舒服。
于是,“单身经济”悄然崛起。它不是寂寞经济,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策略。
![]()
一个人吃饭,所以外卖平台狂飙;一个人解压,所以游戏充值节节攀升;一个人寻求刺激,所以智能跳蛋比口红还好卖。宠物行业火爆,不是因为大家有多爱动物,是因为狗不会劈腿,猫不会冷战。
未来五年,谁能抓住这股浪潮,谁就能吃到红利。但前提是,你得看清方向:凡是依赖人际连接的生意,都在走下坡路。KTV没人唱了,剧本杀组不起局,电影院空座一片,不是娱乐不行了,是“一起玩”这件事本身变得奢侈。
反观那些让人独享快感的产业,正迎来黄金期。游戏公司推抽卡机制,打得就是孤独人心中的“获得感”;宠物品牌讲“家人”概念,满足的是无条件的情感寄托;甚至知识付费都在变味,买课的人未必真学,但下单那一刻,有种“我在进步”的错觉安慰。
这不是悲观,是清醒。社会原子化,不是一天形成的,但它一旦成型,就会重塑整个消费逻辑。
![]()
当人与人之间的链接越来越脆弱,经济结构也必然随之调整。通缩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不想动、不愿连、不敢信
所以别再指望“复苏”会自然带来热情。真正的变化已经发生:我们正从一个热衷连接的社会,滑向一个精于自处的时代。未来的赢家,属于那些能帮人更好地“独自活着”的生意。
至于你我,要么适应,要么被淘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