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曾向中国提出一个请求:释放两个人吧

0
分享至

1972年春,尼克松总统踏上前往北京的飞机,这不仅是一次历史性的国事访问,更是一场冷战中的破冰之旅。

在他前往中国前,美国方面曾向中国提出一个请求:释放两个人吧

美国为何要提出这个请求?他们请求释放的两人又是什么人?中方作何回应?



坠机事故

事情还要从1952年说起,那年冬天,长白山脚下,突然,一阵低沉的轰鸣声从天际传来。

人们抬头望去,只见几道火光出现,那是一架没有任何国籍标志的C-47运输机

不久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日本厚木基地制定了一项代号为“空取行动”的秘密计划。

目标是潜入中国东北地区,与早前被空投的特务接头,传递情报并接回“联络人”。



负责执行任务的两名年轻人,一个叫约翰·托马斯·唐奈,另一个叫理查德·乔治·费克图

飞机在空中盘旋,寻找地面预定的信号火堆,舱内,唐奈紧握着手中的无线电,对照地图反复确认方位。

费克图负责操作绞盘装置,他们要用这套机械,从空中拉起地面的特务

再低一点,约翰!”飞行员的喊声被螺旋桨的轰鸣掩盖。

就在他们降低高度准备接应的瞬间,地面突然升起三枚耀眼的信号弹



下一刻,夜空中响起震耳欲聋的轰鸣,上百条火舌从山林中喷出。

中埋伏了!”飞行员拼命拉杆,但已经太晚,飞机被击中,尾部冒出浓烟,螺旋桨断裂,整个机身急速旋转着坠落。

剧烈的撞击伴随着爆炸声,机舱里的九名人员几乎当场丧命,唯独唐奈和费克图因为惯性被甩出机体,重重地砸在雪地里。

翌日清晨,东北公安部队与防空部队联合清理坠机现场。

残骸间散落着无线电台、军用地图、特工装备,甚至还有美军制式的武器与补给包。



报告长官,这里有两个人活着!”一名士兵的呼喊打破了寂静。

他们被发现时,浑身是血,脸色惨白,唐奈试图挣扎着起身,却被冰冷的枪口压回雪地。

初次审讯时,两人极力否认间谍身份,声称只是执行例行飞行任务,在天气不佳中“误入中国领空”。

但证据摆在眼前,他们身上携带的加密通讯机、密码本、以及多张写有中朝边境军事方位的地图,无不说明他们的真实目的。

随着审讯深入,案件的轮廓逐渐清晰,几个月前,美国情报机关通过驻日间谍网,在中国东北地区秘密空投了多支小队,企图建立“反共据点”,收集情报并伺机破坏交通与军用设施。



唐奈与费克图的任务,正是与其中一支队伍接头,传回情报,再将负责人接回日本。

但这支小队早已被中国公安系统全歼,电台被掌握,他们收到的“接头信号”,正是中国人精心布下的陷阱。

消息传到北京后,周恩来总理当即批示:“这是美国对我主权的严重侵犯,必须依法审理。”

1954年11月,北京最高人民法院军事法庭公开审理了此案

面对铁证,唐奈与费克图最终承认身份,唐奈被判无期徒刑,费克图则被判二十年有期徒刑



监狱生活

庭审结束后,唐奈和费克图被押上两辆不同方向的卡车,唐奈被送往北京,费克图则被转往华北另一处看守严密的监狱。

抵达狱中时,他们的名字被取代,只剩编号与身份代号,唐奈成了“D号犯人”,费克图被标记为“F号”。

他们的过去被抹去,一切消息从此封闭,中方不公开他们的去向,美方也不承认他们的间谍身份。

外交抗议函往返于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美国对外发布声明:“那架飞机在执行例行补给任务时误入中国领空。”



因为一旦承认间谍行动,美国就等于承认自己侵犯了他国主权。

而中国,也没必要去拆穿,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最强烈的回应。

唐奈所在的监狱地处北京郊外,他被安排在一间狭小的单人牢房里,每日生活规律。

起初,他抗拒一切命令,不吃饭,不讲话,也拒绝参加劳动,狱方并没有强行逼迫他,只在饭菜旁放了一本薄薄的《汉语课本》

想活得轻松一点,就学点中文。” 管教官平静地说。



他冷笑一声,却还是拿起了那本书,日子一天天过去,唐奈的眼神从警惕变得平静。

他开始在笔记本上写单词、抄句子,甚至与管教练习对话。

学习让他找回了某种“掌控”的感觉,也让他能在孤独中保持理智。

而在数百公里外的另一座监狱里,费克图以一种近乎顺从的方式适应了环境

他喜欢打扫、种菜,甚至在院子里用石子拼出一个“USA”的图案,管教笑着让他改成“PEACE”,他愣了片刻,然后照做。



上世纪六十年代,冷战进入高峰,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苏美核竞赛,整个世界都在暗流中紧绷。

美方几度提出“人道释放”,中方则以外交礼仪回应:“中国人民法院的判决依法执行。”

彼时两国毫无外交关系,连一封正式信件都要经第三国转交

唐奈在监狱图书室读到了鲁迅和高尔基,也喜欢上了《论语》,他说那是“另一个世界的道理”。

费克图则在狱中结交了几位会英语的工人,帮他们翻译外文说明书



1965年,越南战争爆发,世界的格局再度动荡,美国再次尝试通过外交渠道营救二人,却屡屡碰壁。

1969年,中苏关系恶化,边境冲突频发,中国的外交方向开始微微转变

狱中也传来了新风:管教减少了政治学习的次数,允许他们阅读更多英文资料

唐奈开始为狱方翻译外文新闻稿,偶尔也能与外宾见面时作简单交流。

费克图则被调往轻劳区,管理仓库,有人说,这可能意味着他们的“身份”重新被评估



秘密会谈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亨利·基辛格秘密访华。

这不是普通的外交出访,而是美国自1949年以来首次与中国进行面对面的政治试探

而基辛格的任务,是为即将到来的“尼克松访华”扫清障碍、铺好台阶。

中国方面给予高规格接待,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安排会议地点在钓鱼台国宾馆



基辛格将中美之间的话题拆解成多层:从全球战略格局、苏联动向、东南亚局势,到台湾问题、联合国席位,再到双边接触与后续计划。

他有意将节奏掌握在自己手中,却发现对面的周恩来显然更擅长“以静制动”。

在一次深夜谈判间隙,周恩来似随意地问:“贵国总统若来中国,会有何特别要求?

基辛格望了他一眼,低声说道:“我们有两个公民,在贵国已经被关押了近二十年。”



周恩来没有立刻回答,他当然知道这两人是谁。

他们是间谍。”周恩来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

是。”基辛格并未辩解,“但他们的身份,已经在美中之间造成太长时间的沉积,总统认为,如果能在此次外交改善前,解决这一问题,将极具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周恩来轻轻重复,像是在咀嚼这个词。



释放他们,不仅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更会被国际社会解读为中国的开放与智慧,是一次高度理性的外交姿态。”基辛格微笑着说,“当然,这也是对总统亲自访华的一种正面回应。”

他没有强硬请求,也不表露讨价还价之意,却把唐奈和费克图的命运摆在了“中美关系破冰”的门槛前,暗含意味不言自明。

周恩来沉默许久,终于开口:“他们的案件,已判决多年,属我国内部司法事务,贵方请求,我们记下了。



基辛格点头,识趣地没有追问,他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开始

几天后的送别宴上,周恩来再次提及此事,他语气依旧平静:“关于你提的那两位美国人,我们会考虑从宽处理。

回到美国后,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报告中写道:“周总理未承诺释放,但已明显软化立场,中方可能会以政治姿态调整此案处理方式。”

而唐奈与费克图,在当时的监狱中依旧按部就班地生活着,对外界毫无所知



提前释放

基辛格秘密访华提起释放两名间谍后,中方在随后几个月内部多次讨论

一方面,费克图身份虽为中情局特工,但相较唐奈,他并非主要策划者,罪行较轻。

另一方面,中国需要释放一个“标志性信号”,向外界、尤其是美国,传达“非敌意”的态度

于是,1971年12月13日,也就是基辛格访华近半年后,理查德·乔治·费克图被提前释放,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消息一经发布,震动整个西方世界

费克图并没有立即接受采访,他在机场短暂露面后被迅速护送回家,外界对他的状况几乎一无所知。

一周后,美国国务院简短召开记者会,承认:“理查德·费克图曾因间谍活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刑十九年,目前状况良好。

中国方面对释放保持克制,新华社只刊登了一条简短通稿:“因其在押期间表现良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关本着人道精神予以宽大处理。

费克图的突然归国,在美国激起更强烈的情绪,媒体开始挖掘唐奈的背景



他的母亲玛格丽特·唐奈接受多家电视台采访,呼吁政府“不要遗忘我儿子”。

她在一封写给尼克松总统的公开信中写道:“您亲手将一个士兵带回国,可我的儿子依然在另一个国度孤独地等待,请您带他回来。”

1973年初,在中美正式建交前夕,尼克松亲自签署了一封致中国国务院的信件

信中除了再次重申对中美和平发展的期待,还特别提及:“约翰·唐奈的母亲年事已高,健康每况愈下,在此新年之际,倘若贵方能够基于人道理由,对其予以释放,将不胜感激。”



信件通过瑞士驻华使馆转交给中方,几天后,中南海会议室内,相关部门再次对唐奈案进行审议。

有人认为“不宜释放主犯”,也有人指出“此举可借机展示中国宽容大国形象”,最终,周恩来拍板:“这是一次可控的外交释放。”

1973年3月12日,一辆深色小车缓缓驶出监狱大门,车内坐着面容消瘦、头发斑白的约翰·唐奈

他被送往香港,然后由美方人员接走,几天后,《纽约时报》以大字标题刊登:“唐奈归来,冷战囚徒结束二十年孤独。



白宫迅速回应:“这是中美双方基于外交互信的结果,是对人道主义的尊重。”

这一年,距离中美正式建交还有六年,但在两个囚徒的归途中,世界已经看见:中美之间,并非只有炮火和威胁,还可以有理解、试探,甚至某种形式上的原谅

唐奈与费克图的故事,看似只是冷战中一桩尘封多年的间谍案,实则折射出两个大国如何在对抗与博弈中,寻找彼此理解的缝隙。



在大国之间,有时一场外交突破的契机,正源自于一桩旧案的温柔处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兴趣知识 incentive-icons
兴趣知识
感谢关注 感谢喜欢
918文章数 1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