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房地产的饕餮盛宴已经结束了,而很多嗅觉灵敏的聪明人早就套现离场了。
有的赚得盆满钵满,跑到异国他乡,比如精明的上海宁跑去樱花国。
然后现在只剩下一些投资客,还在做发财梦,守着残羹冷炙。幻想最后再分一杯羹。
他们只是不太明白,现在没跑路的已经变成了食材,不会成为食客。
1
但是也有人说,美联储已经降了25个基点了,这是时隔将近一年的第2次降息,所以11月份我们也必须全面的降息,房价呢会上涨。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降息这件事情呢非常的轰动,所以还是那句话,楼市稍微有点点看似利好的利好,就会出很多的小作文。
有人说,上海楼市要出大的利好了,这一次上海楼市的中环外,限购要全面的放开之类的。
包括什么北京啊,深圳啊,还有其他剩下的一些限制严格的城市等等。
所以有些粉丝朋友呢,就发来私信问我,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如果真的全面放开,那是不是应该赶紧跑步进场了?
毕竟欧神也说了嘛,中国经济的春天即将来临,既然经济的春天来临了,那就意味着楼市要起飞了呀。
更何况欧神在10月份的时候在上海开展了一次粉丝线下见面会,据说门票都是大几千,内容干货还不错。
然而我却想告诉大家的是,估计短期来看应该大概率是假的,应该不会全面的放开限购之类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只有楼市的数据表现不好的时候,才会进一步的放开限购,但目前的表现好像很好的。
2
那有的朋友就说了,今年的信号是稳楼市,换句话说,要止跌回稳,不能让房价继续下跌。
但是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些相关数据来看,从100个重点城市的房价指数表现来看,不管是8月份、9月份,10月份房房价都在下跌。
而且10月份的时候真的是全线下跌,没有一个城市在上涨,而且跌幅有的还蛮大。
难道还在继续下跌,数据还不够糟糕吗?当然不糟糕,因为你理解的糟糕和上面理解的糟糕不太一样。
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吧,看看上海和北京的表现你就知道了,数据说明一切。
先看看北京:
第1部分,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10月,一整年的时间。
上海楼市的联洋板块房价从12.6万元跌到了10.9万元,跌幅1.7万元。
上海楼市梅园板块房价从10.2万元跌到了9.2万元,跌了1万元。
上海楼市碧云板块房价从11万跌到了9.5万,跌了1.5万。
说实话,随随便便就能跌掉一个重庆,而且从上海这个城市来对比的话,降幅也是超过10%了。
第2部分,我们看看2024年的10月到2025年的10月。
上海楼市联洋板块房价从10.9万元跌到了10.8万元,跌了1000块。
上海楼市梅园板块房价从9.2万元跌到了8.8万元,跌了4000块。
上海楼市碧云板块的房价从9.5万元跌到了9.3万元,跌了2000块。
去年9月底的一波利好消息,让房价数据看起来就非常的可观了,说实话,一年下来跌幅不到5%。
这就是成果呀,稳楼市的成果不是很明显的吗?
再看北京。
第1部分,2023年10月到2024年10月。
北京东直门板块房价从10.7万元跌到了9.3万元,跌了1.4万元。
北京工体板块房价从8.8万元跌到了8.1万元,跌了7000块。
北京三里屯板块房价从8.5万元跌到了7.6万元,跌了9000块。
比起上海的确跌得要温和一点,不过普遍的跌幅也是在10%以上了。所以今年北京楼市也放开了一些什么不太重要的区域吧。
第2部分,2024年10月到2025年10月。
北京东直门板块房价从9.3万元跌到了8.7万元,跌了6000块。
北京工体板块房价从8.1万元跌到了7.3万元,跌了8000块。
北京三里屯板块房价从7.6万元跌到了7.3万元,跌了3000块。
很明显还是有一定放缓的,只是说比起上海呢,可能力度没有那么大。
3
所以这样一对比的话,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你觉得房价在下跌,数据很糟糕,而上面觉得数据还可以,效果很明显。
的确是很明显啊,也就一年的时间,跌幅明显是收窄了很多。
既然是稳楼市,那么想办法尽可能的把她稳住就可以了呀,只要他不再大幅下跌就行了呀。
需要的不就是这个效果吗?
所以我看短期全面取消限购是不大可能了,只不过这个月降息呢概率是非常大的。
而十五五会议也已经规划了未来5年的一个重要发展,大家不妨参考一下,再做决定。
不过早点准备起来还是有好处的,毕竟迟早得放开,就看哪个城市能量大,能涨多高了。
现在持币观望的人不是很多吗?大家不都在等这一天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