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豚商业研究院研究员黄海涛(欢迎转评赞)
消费好不好,上市公司全知道。
通过对近30家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梳理,海豚商业研究院发现,在当前的宏观经济与消费环境下,行业内部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分化。整体而言,“弱复苏、强分化、成本与需求双重挤压”是当前行业的主要特征。而企业业绩反馈在消费端,则是以中产为代表的消费群体的大规模坍塌,在收入预期不佳的背景下,他们的消费倾向正在变低,过去喝惯了的星巴克,逐渐变成了9块9的瑞幸咖啡。
预防性储蓄正在杀死消费。
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2024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7.9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4.26万亿元。最近几年,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在持续攀升,提前还债优化个人资产负债表,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4.5%。而2021年,这一数据是60.1%,2022年是49.3%,2023年是85.6%。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6.5%,我国仅为39.6%,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有分析认为,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居民预防性储蓄攀升,正在拖累消费市场繁荣。消费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已经说明了一切。
![]()
一、 数据总体特点与行业分类表现
我们将这些公司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赛道:餐饮连锁、速冻与预制菜、调味品与基础食材、休闲零食、饮料。
1. 餐饮连锁:复苏不均,亏损重灾区
- 代表公司:广州酒家、同庆楼、华天酒业、全聚德、西安饮食、煌上煌、绝味食品。
- 特点分析
- 营收普遍承压:除广州酒家(+4.66%)和煌上煌(+0.60%)外,其他公司营收均出现下滑,尤其是全聚德(-17.30%)、西安饮食(-23.43%)和绝味食品(-13.98%),反映出线下客流恢复不均及消费意愿偏弱。
- 利润深度下滑,亏损面广:这是亏损的“重灾区”。同庆楼、华天酒业、西安饮食均录得净亏损,且利润降幅惊人(同庆楼-1807%)。全聚德、绝味食品利润也大幅下滑。
- 广州酒家成为例外:其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食品制造”(如月饼、速冻产品)业务的强劲表现,对冲了餐饮业务的风险,展现了“餐饮+食品”双轮驱动模式的优势。
2. 速冻与预制菜:稳健增长,但盈利能力分化
- 代表公司:安井食品、千味央厨、立高食品、宝立食品、三全食品。
- 特点分析
- 营收普遍正增长:除同庆楼(其业务包含餐饮,拉低整体)外,该板块公司营收均实现增长,立高食品(+14.82%)、宝立食品(+14.60%)、安井食品(+6.61%)表现稳健,印证了B端降本增效和C端消费需求对预制菜的拉动。
- “增收不增利”现象显现千味央厨是典型代表,营收增长4.30%,但利润下滑19.10%。巴比食品(营收+16.70%,利润-16.10%)也属此列。这表明行业在快速扩张中,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和成本压力。
3. 调味品与基础食材:格局稳定,增长放缓
- 代表公司:金龙鱼、海天味业、天味食品、涪陵榨菜。
- 特点分析
- 低速增长成为新常态:行业巨头金龙鱼(+3.96%)和海天味业(+2.48%)营收增速已降至个位数低位,反映出行业总量见顶,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 盈利能力剧烈波动金龙鱼是“增收不增利”的反向典型——“增利不增收”。其营收微增3.96%,但利润暴增196.96%,这主要源于前期低基数及套期保值等非经常性损益的改善。而涪陵榨菜、天味食品则保持了营收与利润的同步稳健增长,显示出较强的成本传导能力和品牌壁垒。
4. 休闲零食:渠道变革冲击,业绩剧烈分化
- 代表公司: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盐津铺子、洽洽食品、桃李面包。
- 特点分析
- “零食很忙”等量贩渠道冲击巨大:良品铺子(营收-17.70%,利润-539%)、三只松鼠(营收+8.91%,利润-56.79%)的惨淡业绩,直接反映了传统零食品牌在性价比为主导的量贩渠道冲击下的不适应。为抢占渠道,价格战侵蚀利润。
- 策略调整者脱颖而出盐津铺子(营收+6.00%,利润+33.50%)是正面案例,其较早布局散装和量贩渠道,并优化产品结构,成功穿越周期。洽洽食品(营收-5.91%,利润+72.58%)同样通过产品聚焦和成本控制实现了利润高增。
5. 饮料:功能性与性价比为王,传统冲饮承压
- 代表公司:东鹏特饮、香飘飘、承德露露、养元饮品、李子园、均瑶健康。
- 特点分析
- 能量饮料一枝独秀东鹏特饮(营收+30.36%,利润+41.91%)是全场最亮眼的明星,受益于其精准的性价比定位和强大的渠道下沉,在功能性子赛道中持续高增长。
- 传统冲饮及乳味饮料陷入困境:香飘飘(营收-14.50%,利润-82.70%)、均瑶健康(营收-21.90%,亏损)和李子园(营收-8.50%,利润-16.60%)面临品牌老化、产品创新不足的问题,被现制茶饮和健康化趋势严重分流。
- 养元饮品表现突出:其(营收+11.88%,利润+88%)的高增长同样有低基数原因,但也显示出其在核心市场和节庆消费中的韧性。
二、 核心问题聚焦:“增收不增利”与严重亏损分析
(一)增收不增利的典型公司及原因
- 千味央厨:作为速冻面米B端龙头,营收微增显示出下游餐饮客户的需求相对稳定。但利润下滑主要源于:①原材料成本(如油脂、面粉)仍处高位;②行业竞争加剧,为维持客户和市场份额,议价能力受限,毛利率承压;③可能加大了市场投入和研发费用。
- 巴比食品:营收双位数增长,显示加盟店网络扩张和团餐业务进展良好。但利润下滑原因包括:①猪肉等原材料价格波动;②面对市场竞争,给予加盟商或团餐客户更优惠的价格,导致毛利率收窄;③新市场拓展的前期费用投入较高。
- 三只松鼠:营收增长近9%,说明其“抖快猫”多平台布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利润腰斩,深刻揭示了“有营收规模,无利润质量”的困境。核心原因在于:①在量贩渠道等新战场上,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毛利率被大幅压缩;②线上流量成本高企,销售费用侵蚀利润;③正处于从线上品牌向全渠道品牌转型的阵痛期。
(二)亏损比较严重的公司及原因
- 同庆楼(利润-0.41亿,增速-1807%):作为以正餐宴请为主的餐饮企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大众消费更趋谨慎,高端宴请需求收缩。同时,刚性的人力、租金成本和相对弹性的菜品价格,导致其在营收下滑时利润被迅速侵蚀。
- 良品铺子(利润-0.28亿,增速-539%):如前所述,其亏损是战略性亏损行业冲击的共同结果。公司主动降价促销以应对量贩渠道竞争,直接导致毛利率大幅下降。同时,其在门店优化、渠道调整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一次性费用。
- 华天酒业、西安饮食:作为区域性、以线下堂食为主的传统餐饮企业,受当地消费复苏疲弱的影响更为直接。其业务结构单一,缺乏像广州酒家那样的预制菜等第二增长曲线来平滑周期风险。
- 均瑶健康(利润-0.09亿,增速-167%):其核心产品“味动力”常温乳酸菌饮品赛道竞争白热化,品类增长乏力。公司寻求的新品(如玻璃瓶装矿泉水)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市场投入大但收效甚微,导致青黄不接。
三、 原因深度剖析:结合行业与宏观背景
- 消费分层与“性价比”当道:当前消费市场呈现“K型分化”。一方面,东鹏特饮、盐津铺子凭借高性价比俘获了广大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另一方面,传统中高端品牌(如良品铺子、部分正餐餐饮)在消费降级趋势下受损严重。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必要”的领域追求实惠,在“悦己”的领域追求品质。
- 成本端压力持续存在:虽然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但对于食品企业而言,原材料成本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同时,物流、人工、租金等刚性成本持续上涨,不断挤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在需求疲弱的背景下,企业向终端提价的能力和意愿都非常有限,导致毛利率普遍承压。
- 渠道格局剧变带来的冲击:以“零食很忙”、“赵一鸣”为代表的量贩零食渠道的崛起,重构了休闲零食行业的游戏规则。它们以极低的毛利要求品牌方供货,迫使传统品牌商要么放弃该渠道,要么接受利润被大幅削弱的现实。这种渠道的转移是导致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利润暴跌的核心外部因素。
- 行业内部竞争白热化:无论是速冻预制菜、休闲零食还是饮料,大多数子行业都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同质化竞争严重,为了抢夺市场份额,价格战成为最直接的手段。这在营收端可能带来增长,但在利润端却造成严重伤害,形成了“内卷”态势。
- 消费习惯与偏好的变迁:健康化、便捷化、体验化是长期趋势。这使得传统高糖冲饮(香飘飘)、包装老旧的产品(部分乳味饮料)以及完全依赖线下堂食的餐饮模式面临巨大挑战。而顺应居家、便捷需求的速冻预制菜,以及提供功能性价值的能量饮料则获得了发展红利。
四、 未来展望与投资启示
- 韧性赛道更值得关注
- 必选消费中的强者:如调味品(海天、涪陵榨菜)、基础食材(金龙鱼)虽增长慢,但需求刚性,格局稳定,龙头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强。
- 顺应趋势的成长赛道:速冻预制菜(安井、立高)是长期赛道,短期盈利波动不改B端降本和C端便捷化需求。功能饮料(东鹏)在提神醒脑的细分需求中难以替代。
- 模式创新者:广州酒家的“餐饮+食品”模式,盐津铺子灵活适应渠道变化的能力,是其穿越周期的关键。
- 警惕“伪增长”和模式风险:对于营收增长但利润持续下滑,或严重依赖价格战、补贴换取流量的公司,需要保持谨慎。其增长质量存疑,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
-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效率成为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微增时代,谁能更好地管理供应链、控制成本、提升运营效率,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并扩大优势。例如,安井食品的规模优势和精益管理能力是其保持稳健增长的关键。
- 创新与差异化是破局之道:企业需要从同质化竞争中跳出来,通过产品创新(健康、功能、口味)、品牌塑造(讲好品牌故事)和渠道精细化运营(线上线下融合),来构建自己的护城河,从而获得定价权,摆脱价格战的泥潭。
总结:在宏观经济承压和消费观念转变的大背景下,分化是主旋律,韧性是试金石。投资者和经营者都应摒弃过去对高增长的惯性期待,转而更关注企业的盈利质量、商业模式的有效性以及应对行业剧变的敏捷能力。未来,能够深刻理解并适应“性价比”需求、在成本与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的公司,更有可能在下一轮周期中脱颖而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