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香港佳士得拍出一幅倪瓒的《江亭山色图》,成交价近1.6亿港元,引起收藏界的轰动。
欣赏了一番原作,纸张古朴笔力苍劲,经典“一河两岸”三段式画法也极为精妙。
可能是书画水平有限吧,我没看出来哪里有问题。
![]()
《江亭山色图》
但网上有很多人质疑这幅画,说倪瓒的传世作品“百无一真”,他是元四家之一,后人的仿作极多。
这幅画字有描痕,扁笔过多十分杂乱,这是一些人的评价。
网上的“鉴赏家”很多,就不讨论这种没结果的问题了。但要注意到一个现实,那就是收藏是一个讲究“经验”的行当。
一旦碰到自己认知以外的事物,如果随意下结论,那可能就会闹笑话了。
比如下面要介绍的文书!
![]()
图片来源“武义县博物馆”等机构
说真的,如果我在古玩市场碰到这卷纸,也大概率会说“上周的”,根本就不像个正常的古籍。
纸张像“硬壳子”,摸起来都刮人。看图片都能感受出来,这墨迹也太新鲜了吧?像是上周造假作坊的人刚写的。
至于老化痕迹?按行内的常规经验,这颜色不就是用隔夜茶水匆匆泡过做旧的嘛!一点儿“造假技术”都没有。
别说专业收藏家,就是刚入行的小贩,都能给它挑出一堆毛病。
![]()
这可不是我胡说,这些文书,当初几乎“击穿”了高端收藏界。所有人都被它的“新”给骗了!
起初是2005年的时候,一位姓程的盗墓贼,伙同其他人在浙江武义县的龙王山上,挖出了一座南宋古墓。
墓室采用三合土填筑并灌注水银,石板密封棺木完整。墓主人最看重的文书,本身纸张质量就好,再用宣纸包裹紧实,又用蜡封得密不透风。
因此整整17卷南宋文书,历经近800年,刚出土就是“全新”的。
![]()
如此品相“绝顶”的古籍,在整个世界的考古中都极其罕见。
价值方面毋庸置疑,如果有正规的“出处来源”,那些财大气粗的收藏家,无论多高的价钱怕是都会抢着要!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程某干的是见不得光的违法事情,他不可能把“来源”说清楚。
于是他带着这些文书前往北京之后,搞笑的事情就接二连三的发生了。
![]()
据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程某一去某大拍卖行、二去潘家园等著名古玩市场、三是联系上某位“马姓”收藏家。
不要乱猜,媒体只说“姓马”,并没有具体说是谁。结果无一例外,碰到的无论是拍卖行的专家、古玩城的大商人或者眼力高超的收藏家。
全都以“太新”为由拒绝了,“马姓”藏家本来花70万买下来,结果他带到某位文博“资深专家”那里鉴定之后,还是以“太假”为由,又退货了!
于是到了2011年,整整6年时间,程某都没把文书卖出去。这可能是史上最无语的盗墓贼了。
![]()
出土后遭遇了一些“氧化和磨损”
明明手上有着最顶级的文物,但品相“好过头”了,反而没人敢要!
程某心目中“卖1个亿”的梦想破灭了,他之后开始急躁,想着能卖掉就行。于是拍了大量照片放在网上物色买家。
万幸,武义县博物馆原馆长董三军,最先发现了文书的照片!他本来就研究过大量当地历史,而文书中记载了南宋官员徐谓礼的官场经历,事无巨细。
他随后邀请历史专家郑嘉励等人共同研究,结论就是:“真品无疑,甚至有很多史书上没有的记载,造假者不可能有这样的学识,赶快报警!”
![]()
于是,警方通过线索抓获了程某并追回所有文书,还通过指认盗墓现场确定了来源!
因“太假”而保住了国宝级文物,这段经历每次看完之后都笑得不行,感觉可以拍成电视剧了。
17卷文书长度不一,共计长3220.0厘米,分为告身、敕黄、印纸三种类型。
4万余字,讲述了一个南宋普通官员的官场百态,研究价值巨大。
徐谓礼是武义人,20岁初入仕途,端平元年(1234)任溧阳知县,后被任命为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州,此后再无升迁。
直到53岁病逝任上,每一道程序、每一个官职变动都被如实记录。
![]()
为了这些文书,武义县政府特地斥资2亿元打造了新馆,并于2019年正式开放。
开馆仅四年总参观人次就超过77.8万,并获评“浙江省十佳影响力博物馆”。可以说,绝大多数游客都是冲着文书去的。
所谓一页宋纸一两黄金,但现在徐谓礼文书已是无价之宝!收藏圈内的人不识货,幸好被“老家人”给认出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