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闻8点见丨起底邪教组织“天道鸿元”;赴日旅游警惕“熊出没”

0
分享至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今年初,河南公安机关侦破“天道鸿元”案件。头目尚某增自称“昆仑童子”“玉皇大帝”“紫薇圣人”,以“消灾免难”“祛病赶鬼”为名行敛财渔色之实,奸淫妇女10人,敛财超500万元。

据案件披露,依靠短视频及直播的扩张策略,自2021年至案发,“天道鸿元”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在网络平台建立了600多个账号,获得500余万次点击量,吸引20余万粉丝。


“天道鸿元”组织部分社交平台账号。图据中国反邪教网

直播间里,面对大家的各种困扰,不管是师父还是弟子,给出的破解办法永远是“正法修行”。可到底什么是修行、该怎么修,主播们从来语焉不详,一副“天机不可泄露”的姿态。

新京报记者获取的聊天记录显示,有弟子在群内发消息:“昨晚梦到师父了,用法器在东北方向布阵”,尚某增便“就坡下驴”地认下,声称是“接娘旨下昆仑”;师兄们转发、分享师父的“开示”:“分享修行之道,找更多的师兄,就是在做好事”;每当有师兄开播,群内就有人分享链接,随之出现“直播学习心得”。

案件通报后,“天道鸿元”的多个微信群聊被先后解散,“天道鸿元”“青风”“凤鸾”等账号也遭到平台封禁。2025年10月,新京报记者试图联系组织内的核心成员,多数成员拒绝了进一步采访。其中,一名曾被其他成员指认为“骨干师兄”的三十余岁女性成员表示:“从前的事,是我‘一念成魔’了,我没有从中赚过钱,以后也不会再相信、加入任何组织,只希望平静地生活下去。”

然而,“天道鸿元”背后魅影却并未消失。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赵雨欣和李泽轩发现,曾经的几位师兄又开始开直播、重讲修行之道。此外,新京报记者检索 “三期末劫”“正法修行” 等关键词后发现,平台上还有直播间在宣传类似言语。

多位长期从事反邪教、非法组织研究的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天道鸿元”案暴露出非法组织利用线上平台发展的新型模式,“更隐匿、更灵活,更难管控”,亟须多方构建协同治理机制。阅读全文>>>

自封“玉皇大帝”,“天道鸿元”敛财骗色何以坐大?丨新京报快评

今年夏天,1996年出生的屈雨瑜在厨艺竞技类综艺节目《一饭封神》中夺得冠军。决赛中,她以一套“鸡蛋料理”惊艳四座,在网络上引发了美食爱好者的“复刻潮”。

在此之前,她是一个高中辍学,进入烹饪学校的技校生,结业后在不同类别的后厨辗转,成为众多厨师中的普通一员。过去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大多数时候她和外界之间都隔着一堵后厨的墙。而在这堵墙后面,是千千万万个像她一样的蓝领工作者——他们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却很少被真正看见。

墙这边,食客们品尝着精致的菜肴,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愉悦;墙那边,是另一个世界——高温、嘈杂、忙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习惯称他们为“厨子”“伙夫”。一双双粗糙的手,被炉火烤出的汗珠,被油烟浸染的制服,构成了这个职业的集体肖像。这堵墙隔开的不只是空间,还有认知。长久以来,就像其他许多蓝领职业一样,厨师被简化为一个功能性的存在:他们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却又仿佛隐形。


10月13日傍晚,北京,屈雨瑜在后厨为晚宴做准备。新京报记者 吴淋姝 摄

历经不同厨房的锤炼,屈雨瑜形成了自己的烹饪哲学——做菜必须了解食材特性,任何添加物都要服务于本味,而非画蛇添足。她强调克制,认为烹饪要多做减法,追求“不时不食”,“力求做出符合大众口味的菜,而非厨师的自我取悦。”

在多名资深大厨看来,屈雨瑜的职业经历在业内并不算传奇。抛开自身实力,她幸运地踩在了时代节拍上。与物资匮乏的时代不同,当下人们对食物的关注不再仅限于果腹,还有对风味、文化和创作过程的好奇。厨师这个延续千年的职业,正在被赋予新的解读。

对屈雨瑜来说,穿透后厨的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阅读全文>>>

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十五五”规划建议将怎样破局与重构?未来五年,如何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又能怎样加码提振消费?对此,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与知名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院长姚洋进行了对话。


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院长姚洋。资料图

记者: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提及“提振消费”,此次将提振消费列入“十五五”规划建议作为长期政策,有何原因?未来如何更好地刺激消费?

姚洋:我认为“十五五”对提振消费还可以再拔高一些。目前来看,“大力提振消费”这一点放在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里,没有单独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提及。其实,大力提振消费应该有更大举措。

首先,补贴量不足,几千亿元的量相较我国体量而言还是太小;其次,补贴实际上是产业政策,并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享受消费补贴,只有指定产品才可补贴;此外,消费补贴地方政府也要掏钱,越有钱的地方越补得起。这实际上造成了区域与区域,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不平衡。即便普遍地补贴,几千亿的量也还是太小,难以达到提振消费的目的。

实际上,宏观经济领域中,消费的“西瓜”是摆在台面上的,即房地产市场与地方政府的需求。房地产占总需求的比重约为15%,地方政府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约为35%。“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提高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能力,统筹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有序化解,严防系统性风险。期待激发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需求,能为提振消费带来更大助力。

记者: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这样的新发展环境下,“十五五”规划建议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姚洋:“十五五”规划建议针对性极强。比如,“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应对美国出口管制的不确定性,因其限制清单难以预判,唯有形成自主可控、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才能有效对冲外部风险。其次,“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提到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将“科技自立自强”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既是为国外可能出现的技术封锁提前布局,也是我国许多企业发展已步入“无人区”,必须通过原创性发明创造才能持续突破的必然选择。阅读全文>>>

近日,居住在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双槐里小区的安女士向记者反映,新装修的房子,卫生间天花板就开始漏水,即便维修,其实也“治标不治本”,因为整个小区都面临着严峻的管道老化问题。


翟女士向记者出示图片,管道内壁附着了层层污物。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双槐里小区是一个投用了31年的老旧小区,其实不只是铁管子老化问题,违建、停车难、没电梯、物业管理缺失等老小区的问题,双槐里小区都有。老住户阎女士说,2019年就听说要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但迟迟没下文。看到周边老旧小区都改造了,这个“高龄”小区的居民不禁心里着急,“啥时候轮到我们小区旧改?”

记者探访中,碰到了在双槐里居住了30年的阎女士。她向记者介绍,过去要求7层及以上须设置电梯,双槐里是6层半,没有安装电梯,管道问题也是小区的老毛病了。还有居民反映,有的管子锈到跟纸片一样薄。

居住在双槐里10号楼的翟女士,同样被家中漏水困扰着,家里两年冒水三次。两次发生在卫生间,一次在厨房。卫生间屋顶管道冒水时,家里根本没法上厕所,翟女士穿上雨衣打开天花板发现,下水管道正在滋滋往外冒“黄汤”,尤其漏水时赶上早高峰,楼上的居民都在用厕所,漏水根本止不住,卫生间被搞得一塌糊涂。厨房漏水时,屋顶上的墙皮都掉了,橱柜全部被水泡了发黑。

那双槐里小区迟迟不能旧改,卡在了哪个环节?记者了解到,该小区房屋数量多,产权结构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白纸坊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市区相关政策要求,实施综合改造的老旧小区须先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整治违法建设等。目前,双槐里小区为无物业管理小区,基础设施和环境秩序薄弱,存在一定数量的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暂不具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申报条件,且改造后可能出现失管风险。

记者随后联系西城区住建委,工作人员介绍,老旧小区改造确实要遵循“先治理、后改造”的原则,如果小区存在违建,需先治理违建,再申请老旧小区改造,改造申请可以是单项改造,也可以是一揽子综合治理。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如果存在违建,有可能影响老旧小区改造的申请,但不一定完全影响,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申请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基本的大框架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大产权小区,上下水改造、节能改造、抗震加固、环境整治等项目都可以申请。

产权复杂、物业失管、管线老化,从来是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硬骨头”问题。但新京报记者查询北京近年来的旧改进程,包括西城在内的各区都涌现了很多生动案例,通过重大项目协调服务中心、“党建+项目”模式、共治议事平台等各种创新工作,通过综合整治使老旧小区漏雨、下水道堵塞等问题得以解决。双槐里小区难点问题解决起来需要时间,可水管老化已成为居民“急难愁盼”,后续工作会如何推进,有事儿@新京报会持续关注。阅读全文>>>

近期日本各地频繁发生熊袭人事件。据日本环境省消息,从今年4月以来,截至10月30日,因为“熊害”死亡人数已经达到12人,创历史新高,甚至日本多地学校因熊出没被迫停课。

近期,日本宫城县、岩手县、秋田县等地接连发生熊袭击致人死亡事件。最新的两起致死事件发生在27日,地点分别位于岩手县和秋田县。据日本环境省消息,截至10月30日,始于今年4月的2025财年已有12人遭熊袭击丧生,比先前死亡人数最多的2023财年全年增加了一倍。此外据各方统计,截至10月26日,10月日本全国已有78人因野熊袭击受伤,其中秋田县多达35人,为全国最多。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为何今年熊害如此泛滥?在日本,熊通常在秋季出没于人类居住区。媒体分析认为,近年来,由于人口减少且居住分散,加上弃耕土地增加,森林与人类居住区之间界线逐渐模糊,同时野外树生坚果产量减少,使得熊更频繁地出没于人类居住区觅食。

为应对熊等野生动物袭击人类事件增多的情况,日本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与狩猎管理相关法律,自9月1日起放宽了猎杀野生动物的规定。地方政府在采取人员疏散或限制通行等安全措施后,可允许猎人射杀熊类。此前,除非有人生命受到威胁并有警方下令,否则禁止在人口密集区使用猎枪。

在野外遇到熊如何脱险?首先,遇到熊,切忌装死或奔跑。

1. 不要大喊大叫或惊慌逃窜,熊可能会出于本能或受惊袭击人类。

2. 不要用石子、木棍攻击熊,容易将其激怒,进而导致熊的袭击行为。

3. 不要装死,野外遇到熊,装死并不是可取的做法,若遇到饥肠辘辘、正在捕食的熊,躺在地上装死可能更容易致命。

4. 若离得比较远(50米以上),安静后退,缓慢撤离,不要拍照逗留。若熊在觅食,绕开其活动路径。

若近距离发现熊(10米左右),举起衣服、背包等物品显得自身高大,大声说话。

若熊发动攻击,保护好自己的头颈部。若有防熊喷雾对准熊脸下方喷射,没有的情况下,用刀、石块、登山杖攻击其口鼻。对普通人来说,爬山、放牧时应尽量避免与猛兽正面接触,预防远胜于应对。阅读全文>>>

编辑 魏冕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京报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
好新闻,无止境
545750文章数 25052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