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33天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则动态引发广泛关注,他宣称将动用“核选项”手段,彻底终结参议院沿用多年的阻挠议事制度,这一表态令不少中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感到不安。
表面上看,这只是华盛顿内部的政治博弈,但其潜在影响远不止于此:当一个国家连基本的行政运转都无法维持,却试图颠覆其立法体系的核心机制时,未来涉及中美之间的贸易审核、技术交流与合作协议是否还能保持可预期性?
![]()
要理解这一举动可能带来的连锁效应,必须追溯特朗普推动改革的根本动因。根源在于联邦预算案未能达成一致,导致一个多月来部分政府部门失去财政支持,陷入停滞状态。
从普通民众申请社保福利,到跨国企业办理进出口许可,各项事务均被搁置。特朗普将责任归咎于民主党方面的不合作,并提出解决方案:废除需要60票才能终止辩论的规则,使法案只需简单多数即可通过,从而迅速恢复政府运作。
所谓阻挠议事,通俗而言就是参议院中的“拖延战术”。只要有一位议员反对某项议案,便可无限发言阻止投票进程;若想强行结束辩论,则需获得至少60名议员的支持——而参议院总共仅有100个席位。
![]()
目前共和党掌握53个席位,未达60票门槛,因此在推进关键法案时不得不寻求跨党派协商。特朗普希望取消这一限制,让执政党凭借51票的优势主导立法进程。
这项制度虽看似低效,却在过去几十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迫使两党进行实质性谈判,避免极端政策仓促出台。
例如此前中美就一批农产品进口事项展开磋商时,有民主党议员利用阻挠议事施压,最终促使共和党在环境标准方面做出妥协,达成的协议既保障了美国农业利益,也确保了中国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供应来源。
![]()
一旦该机制被废除,中美之间的重要合作项目或将沦为政党轮替下的牺牲品:今日执政党可凭多数席位单方面批准合作,明日另一方掌权后亦能快速推翻既有安排,企业难以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
耐人寻味的是,率先对特朗普提议表示反对的并非来自对手阵营,而是其党内资深成员。
犹他州参议员柯蒂斯明确指出,今日你以多数优势废除程序保护机制,明日当你的政党成为少数派时,将完全丧失抵御不利政策的能力。
若阻挠议事不复存在,未来民主党若意图推行更严厉的对华投资审查或出口管制措施,即便共和党强烈反对,也无法再通过传统方式延缓或阻止其通过。
![]()
事实上,曾有民主党议员提出全面评估中资企业在美并购行为的提案,正是依靠共和党人运用阻挠议事才得以暂时搁置。倘若议事规则变更,此类政策极有可能迅速落地实施。
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蒂利斯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本届国会不可能废除这一传统机制。他的立场背后有着现实考量:其所代表的州内多家汽车制造商高度依赖中国的电池原材料供应链。
如果美国政策频繁变动、缺乏连续性,中国相关企业可能会选择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政策更为稳定的国家,进而造成当地就业岗位流失。
![]()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图恩始终持保留态度,他在公开讲话中强调,中美之间的经济协作需要建立在可预测的政策基础上。随意更改议事规则只会加深外界对美国不可靠的印象。
众议院议长约翰逊虽未直接批评特朗普,但在讲话中委婉提醒应设身处地思考后果。他认为阻挠议事是一种制度性的安全阀,现在觉得它是障碍予以清除,将来沦为少数派时便会追悔莫及。
这一点在中美合作领域尤为突出。比如中方近年来积极推动两国在民用航空领域的深度对接,若美方可以凭借简单多数轻易签署协议,同样也能以同样方式迅速撕毁承诺。
![]()
正如去年某家中资航空公司原计划在美国新增多条客运航线,却因政府停摆导致审批流程延误三个月,最终决定转向欧洲市场布局。这种政策不确定性正逐步改变跨国企业的决策逻辑。
当前最感焦虑的群体,是那些业务横跨中美两国的企业经营者。由于政府停摆,客户订单迟迟无法获批,已有工厂被迫减产甚至暂停生产。
回顾过去,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关税的政策正是由共和党依靠简单多数快速推动通过,导致众多中国光伏厂商不得不紧急调整市场策略,转战欧洲及其他地区。
![]()
中国每年从美国采购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大豆、玉米等农产品,这些贸易往来依赖于稳定高效的政府审批机制。
倘若美国连自身立法程序的基本准则都可以随意更改,那么未来签订的双边贸易协定、科技合作备忘录还有多少可信度可言?
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政治制度变化深刻影响着全球产业链布局。尽管中美在半导体领域存在竞争,但仍有不少中国企业与美国公司共同参与成熟制程芯片的研发与制造。
一旦美国因议事规则变更而导致政策突变,突然加强技术封锁,不仅中国合作伙伴受损,美国本土的设计企业也将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
![]()
此前一家美国知名芯片设计公司便因政策调整失去大量来自中国的订单,最终不得不裁员一成,这种双输局面显然不是任何一方乐见的结果。
特朗普推动制度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尽快打破政府停摆的困局,但这种激进做法忽视了制度稳定性所承载的深层价值。
中美之间的互动已持续多年,涵盖多个关键领域。若美国连本国最重要的议事传统都可轻易抛弃,又如何让国际社会相信其会恪守对外承诺?
![]()
目前局势仍处于僵持阶段,特朗普坚持破局路径,而共和党内的保守派则忧心忡忡,两党间的零星谈判仍在断续进行中。
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一个事实已经显现:美国内政的动荡正在向外交与经贸合作领域蔓延。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或许应当提前布局,积极开拓东南亚、欧洲等替代市场,减少对美国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对美国自身来说,若继续在政策制定上表现出反复无常的态度,终将付出代价——失去中国这一重要战略伙伴的信任。
![]()
稳定的国内治理结构,才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前提条件。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彼此的政策走向牵动全球经济脉搏。
特朗普想要废除的是运行数十年的议事惯例,但真正可能被摧毁的,是中美企业间积累的合作默契,以及全球供应链赖以运转的信心基础。
期待美国能够早日化解政治僵局,重建政策的连贯性和可预见性。毕竟无论是美国的制造业工人,还是中国的出口企业,都需要一个平稳、透明、可持续的合作环境,而非在无休止的政治纷争中担惊受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