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亚市崖州区委原副书记、区政府原区长冯某与原区委书记林某同日被“双开”的消息冲上热搜,其中冯某“工作时间沉迷打高尔夫球”的违纪事实格外刺眼。
这份通报不仅揭开了两名党政“一把手”的“双面人生”,更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鲜明定性,将“爱好”异化为“腐败工具”的深层问题摆到台前。当“雅好” 沦为权力寻租的遮羞布,暴露的不仅是个人作风的坍塌,更是对 “权力为公”底线的公然践踏。
冯某的“高尔夫之瘾”,从来不是单纯的休闲消遣,而是无视纪律、背离职责的直观写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明确要求干部厉行勤俭节约、坚守工作岗位,可冯某在2023至2024年间,多次将工作日变为“高尔夫时间”,把本该用于推进民生项目、解决群众难题的精力,耗在球场上的“白球入网”中。
其实,问题不在爱好,而在把公共时间和公共权力一起打包进私人圈层。换言之,爱好只是表象,背后是权钱交易、国有资产流失的实质。高尔夫作为高消费运动,其开销远超冯某正常收入,背后直指商人“爱好买单”的利益输送。不法商人以“赞助打球”为名,行“围猎权力”之实,而冯某则在“挥杆尽兴”中模糊了公与私的边界,将岗位职责抛诸脑后。
值得警惕的是,这不是个例,广东有官员违规打高尔夫,贵州有干部挪用公款充值游戏,都是从放纵爱好开始被“围猎”。权力失去约束,再小的爱好也会变成腐败的突破口。这种“在岗不履职、在位不尽责”的行为,不仅让政府公信力在群众的质疑中流失,更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沦为其享乐路上的“稻草人”,性质严重且影响恶劣。
深究冯某走向腐败的根源,绝非“一时糊涂”,而是多重病灶叠加的必然结果。首要病灶在于理想信念的彻底坍塌。官方通报首次明确指出冯某“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这一定性戳中了所有腐败行为的核心。当一名干部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之脑后,把党性修养当作“可有可无的点缀”,就会在“糖衣炮弹”面前失去抵抗力。冯某从一名党政领导干部堕落为“违纪违法分子”,正是因为精神上的“钙”补得不够,才让“享乐主义”趁虚而入,让权力从“服务公器”异化为“个人享乐工具”。
其次,监管机制的漏洞为其堕落提供了“温床”。冯某与林某作为崖州区党政“一把手”,本应是监督的重点对象,却长期处于 “监督真空” 状态:冯某的异常高尔夫消费未被及时察觉,林某的网游巨额充值未受任何干预。这种“一把手”监督难、监督软的问题,暴露了基层关键岗位监管的短板,各种监督机制缺失的漏洞,最终让两人在权力的“无人区”里肆意越界。
更隐蔽的病灶,是“爱好围猎”新模式的侵蚀。以往的腐败多是直接的钱权交易,如今却披上了“雅好”的外衣。 高尔夫、网游等看似 “无伤大雅”的兴趣,成了不法商人围猎官员的“新渠道”。而部分干部正是在“这只是朋友间的爱好互助”的自我麻痹中,逐渐放松警惕,最终沦为权力寻租的“傀儡”,让“雅好”彻底变成了“腐败陷阱”。
冯某、林某案的查处,不是反腐的“终点”,而是给所有党员干部敲响的“作风警钟”。各级领导干部当以此为镜,在强化自律、深化作风建设上作出表率。要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常补“精神之钙”、常思“为民之责”,不让“初心” 在享乐中褪色,不让“使命”在私欲中偏离;要警惕“爱好”变“陷阱”的风险,清醒认识到党员干部的“爱好”必须有“边界”,主动净化社交圈、生活圈,不给“围猎者”可乘之机;更要推动监管“笼子”越扎越紧,既要完善“一把手”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也要建立干部异常行为监测体系,对超出收入水平的消费、偏离职责的行为及时预警,从源头遏制权力异化。
来源:中国吉林网长白时评出品
编辑:张楠   审校:刘星彤
主编:曲翱 监制:陈尤欣
统筹:张燕
![]()


点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