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要测”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
当新能源车企自检防线频频失守,消费者何时才能安心驾驶,不再担忧半路起火?
2025年10月23日,上海街头,一辆理想MEGA在正常行驶中突冒白烟,短短2秒内火光冲天,最终仅剩车架。这场惊魂事故,引发广泛关注和系列连锁反应:10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召回公告,召回理想MEGA汽车一万多辆,理想汽车也在随后在全网发布通知,启动召回相关工作。
这场着火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却撕开了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的一道大口子。“明明是核心安全部件,为何出厂前没发现问题?”网友的一系列追问,将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生产全流程中第三方检测的缺位问题推至舆论风暴眼。
![]()
惊魂2秒,新能源汽车起火,召回直指防腐漏洞
2025年10月23日晚,上海发生的一起机动车车事故,又一次将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问题拉进大众视线——一辆理想MEGA在行驶中突然冒出白烟并起火,驾驶员将车停靠路边后顺利撤离,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路上其他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录制视频显示,事故发生时该理想MEGA在城市地面道路正常行驶。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底盘突然出现明显火花,约1-2秒后车辆发生起火爆燃。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起火点位于这辆理想MEGA的底盘电池包位置,火势蔓延速度极快。最终,事故车辆燃烧至只剩一个车架。
10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局、召回中心发布召回通知,自2025年11月7日起,召回生产日期从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12月27日的理想MEGA 2024款汽车,共计11411辆。
![]()
随后,理想汽车也在全网发布公告,对事故车同批次所有的理想MEGA 2024款车辆进行安全检测与更换维修。
![]()
不论是总局的召回通知,还是理想汽车的召回公告,其内容都直指理想MEGA的一个核心缺陷——“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致电池渗漏风险”。
总局召回通知指出,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该批次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导致车辆出现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及无法上电的情形,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理想汽车的召回公告中表示,此次事故发生前各电芯状态参数均正常,可排除因电芯自身异常而导致的起火。事发后第一时间,理想汽车就展开了内部调查与分析,结合云端预警系统记录和专项验证数据,确认此批次车辆的冷却液防腐性能存在不足,在特殊条件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网传,此次理想汽车电池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铝板表面喷镀防腐涂层没有达标,在高温和特殊情况下,发生严重腐蚀导致冷却液泄漏扩散,当达到特定温度和扩散层满足一定电导率后,就形成另一个原电池反应,引发事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2024年全国产品召回情况的通告》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召回量达449.1万辆,同比暴涨180.1%,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40.0%。理想MEGA的“防腐失守”,不过是行业安全危机的冰山一角。
事故背后:车企自检独大,第三方检测严重缺位
这些事故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新能源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多方面检测体系短板集体失灵:
一方面,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激烈,各家品牌为压低价格、保证盈利,从多方面压缩成本,一些非核心部件检测常“缩水”,像冷却液储存配件防腐这类需长时间持续测试的项目,部分企业为了压缩开发周期,会直接缩短检测流程甚至简化为抽样检查。
另一方面,当前第三方检测多集中于整车出厂后的抽检,原材料与生产环节的介入率严重不足。整车厂一般只会对供应商最开始提供的零件进行检测,正式供货后只会定期查看供应商提供的报告,若中间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基本上很难发现。
需要注意的是,电动车电池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单只是看电芯,还涉及BMS热管理技术、电芯的一致性、电池包密封程度、电池包内部清洁度等,都会对电池安全产生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对电池安全带来明显影响。
![]()
某车主发布的线路被电解液腐蚀情况
当企业自检的防线频频失守,第三方检测的价值就会愈发凸显。
这种价值首先体现在利益制衡上。具备CMA认证的机构可依据相关标准,定期对整车厂所使用的各类零部件和生产材料进行循环测试,覆盖极端环境、特殊工况、长周期失效测试、体系性测试等各个领域,为整车厂的质量把控提供助力。而第三方机构的检测,同时也是对整车厂以及零部件供应商的良好制衡,有效避免不合格产品的引入和使用。
在监管赋能层面,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数据,可成为召回认定的关键依据。如果没有独立数据支撑,监管很容易陷入“企业自报自改”“出了问题才召回”等被动局面。
对消费者而言,第三方检测更是信息桥梁。消费者买的车都是用的谁家零部件、所用批次材料是否过关、质量是否合格,都可以通过所购买车辆对应的检测报告得到有效信息。这样一来,消费者也能有效避免“车企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被动情况。
从源头到售后的全链条检测闭环,何时才能打通?
理想MEGA的召回是对车企的重要警示:新能源安全防护必须贯穿全生命周期,而不能仅仅只是做好电控等检测就够了。车企要尽快构建起第三方检测体系,打通从原材料到售后的各个关键节点。
![]()
在上游原材料环节,整车厂应当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建立“批检+飞检”等系统性组合检测机制,不仅对所有进场的零部件和辅助件进行相应指标检测,还应该不定期去供应商生产车间进行“飞检”,一旦发现不合格情况,直接阻断入场。
在整车生产阶段,需推行驻场检测。在电池包组装等环节引入AI视觉检测系统,对防腐涂层厚度、密封胶贴合度实施实时监控,同时按比例抽检开展极端环境压力测试,验证安全水平。
而为了避免整车厂因利益原因降低检测标准,在整车厂自身规范检测体系之外,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撑同样关键。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检测强制标准,明确第三方机构在生产全流程的介入权责,同时建立车企、检测机构、监管部门三方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对生产数据与检测数据的实时上传。
理想MEGA的火焰已经熄灭,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安全反思远未结束。新能源汽车的竞争,终将是安全能力的竞争。唯有构建全链条的独立检测体系,才能让消费者真正安心,让新能源汽车行业行稳致远。
车企必须意识到,在安全面前,所有的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都应让步。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 转载:须本号授权,有需要可后台联系小编
| 投稿:zhanghuan@woyaoce.cn
| 来源:我要测网
| 责编 :不晚
| 关注我要测公众号,添加我要测小助手“测老哥”(celaoge1019)
| 备注“学习”进入检测员知识共享群
| 备注“行业”进入检验检测行业新闻分享群
| 备注“食品”进入食品领域行业分享群
| 备注“认证”进入认证领域行业分享群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和优秀同仁们近距离交流,快来关注吧!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