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世界地图,你能看到一处十分“特殊”的地方——堪察加半岛,其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与日本本土(37.8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然而人口却少很多,仅有约25万,比我国一个普通小县城的人口还要少。
![]()
更夸张的是它与首都的距离,从堪察加飞往莫斯科,直线距离达7000公里,跨越8个时区,飞机飞行的时间足足9个小时。
为何会是这样?这么广阔的一片土地,为何几乎被俄罗斯“闲置”?它难道真的不重要吗?答案当然相反,堪察加的“荒凉”与“孤立”便是其最大的战略价值所在,这里隐匿着俄罗斯面向太平洋的真正底牌。
冰与火的“绝境之地”
看那地图,堪察加半岛好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从欧亚大陆东北端直插入太平洋,此地是名副其实的“冰与火之地”,全岛分布着300多座火山,其中有29座是常年活跃的火山。
![]()
这里存在着极端的环境:经常常地震、到处皆是火山灰、气候糟糕,冬天漫长且寒冷,从这片土地诞生之时起,便与“宜居”这两个词无缘了。
更要命的是,它处于“孤立”,几乎没有陆地相连,西边为鄂霍次克海,东边是太平洋,北边连接大陆的地方是大片无尽的沼泽与冻土。
想去堪察加吗?那么只能选择坐飞机或者乘船,莫斯科远在7000公里之外,距离此地几乎难以企及。对于常人而言,这类无人居住的“绝境”是灾难;而在战略家眼中,乃是上天赐予的“屏障。
![]()
沙俄拼死也要的不冻港
这么个破地方,谁会要?沙俄要。17世纪的时候,沙俄的哥萨克探险家疯狂地向东扩张,他们所图并非土地,而是毛皮,那个时候的毛皮可是“软黄金”,然而待他们越过乌拉尔山,占领西伯利亚后,发现存在一个大的问题,没有可靠的太平洋出海口。
北方的港口大多被冰封,冬季长达数月,直至他们发现了堪察加,这个地方有一处上天赐予的礼物,那就是阿瓦查湾(AvachaBay)。这是一处十分完美的天然深水良港,被群山环抱,不易遭受攻打,而且全年不结冰,它能够停泊庞大的舰队。
![]()
沙俄颇为欣喜,立刻在此处建造了一座名为“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城。
沙俄为获取这个港口付出了巨大代价,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派遣强大舰队企图夺取此地,然而在惨烈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围城战”中被俄军击退,只得灰溜溜地撤离了。
![]()
沙俄用血的教训来证明: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堪察加都不可丢失,若丢失了堪察加,俄罗斯仿佛又被禁锢在欧亚大陆了。
利益的“底线”:俄罗斯的太平洋堡垒
时至今日,堪察加的价值不再是毛皮了,而是在军事层面了。它所处于的荒凉、偏远,且易守难攻的状态,成为了最佳的掩护。
首先它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核潜艇基地,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战略核潜艇的总基地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为什么选这里?因为这里条件极为优越。
从阿瓦查湾出发,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携“国之重器”,几十分钟便可潜至几千米深的太平洋主航道,随即消失于美国的反潜网中。作为俄罗斯最为强大的核反击力量,那就是幽灵般的存在。
![]()
其次,它是顶在美日咽喉上的“匕首”。再看地图,从堪察加半岛起飞的战略轰炸机,其作战半径能够轻松覆盖阿拉斯加、日本全境,甚至直接对美国西海岸构成威胁。
它就像俄罗斯在美日咽喉之处的一把“匕首”,所以现在你该明白俄罗斯为何不“开发”它了吧?此处压根就不是供人居住的地方,它是一座超大且不对称的军事堡垒。
那25万的人口,大多数是军人还有军人的家属,以及围绕基地运转的配套服务人员,此处的“空旷”恰恰是为了“安全”与“保密”。
![]()
所以我们看懂了,堪察加半岛,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其地理特征为:有火山绝境与不冻良港,且历史背景是沙俄存有的执念,这些最终使它成为如今的“太平洋堡垒”的角色。
它距离莫斯科有七千公里,看着好像是被遗落在世界的尽头,然而从地缘政经角度而言,它不在尽头,而是处在“最前沿”,它并非俄罗斯的“后院”,而是俄罗斯伸向太平洋的“利爪”。
你们还知道如堪察加这般,看似荒芜却至关重要的“宝地”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