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其实,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只有两个字:自困。
自己把自己困住了,自己把自己消耗了,但自己又在其中执迷不悟。
最终,困境多了,自己每天就绕着转,啥正事没做,倒是做了一大堆闲事、破事。
所以说嘛,多数人这一生,绝大多数的困境,都不是外界所设,而是心中所筑。
然后,明明在那自困,给自己画地为牢了,还抱怨天地太窄,坏人太多。
困于过往,错失当下
人嘛,总是容易背着过去的包袱赶路。
然后,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不停,为说错的话懊悔不已。
到头来呢?结果脚下的路,一步也没走好。
司马迁遭受宫刑,这本是一个人最大的耻辱,甚至足以让人一辈子沉沦了。
可他并没有彻底放弃自己,而是毅然决然地活出自己的强者姿态。
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后来,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用来撰写《史记》,最终也真的成就了“史家之绝唱”。
可以说,正是因为司马迁他自己并没有被困在过去的伤痛里,所以才能凭借着个人的韧性在绝境中开辟了通天大道。
作家林清玄说:“当我们活在当下的那一刻,才能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
人最大的清醒,活在当下,斩断错误的过去,丢掉内心的恐惧。
如此,才不会被困在过往,更不会错失当下的机会。
最终,放过了昨天的自己,才能遇见今天的风景。
困于情绪,蒙蔽心智
人的情绪,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
而且你越是抗拒,越是汹涌,到头来非但把你折腾够呛不说,甚至摧枯拉朽。
所以,人一旦困于情绪之中,势必会蒙蔽心智。
所以,人要想脱离困境,则首先要远离情绪化,避免情绪自困。
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他也没有因此困在愤懑中,而是轻松前往。
后来,他在《定风波》中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人只要稳得住自己的情绪,那么无论外界的风雨再大,也敌不过内心的从容。
而苏轼就是把自身情绪的惊涛骇浪,化作了笔下的云淡风轻。
最终,才避免心智被蒙蔽,心气被打击。
哲学家叔本华说:“阻碍人们发现真理的障碍,并非是事物的虚幻假象,也不是人们推理能力的缺陷,而是人们此前积累的偏见。”
一个人的情绪,其实就是自身最厚重的偏见。
任何时候,都不能沦为情绪的奴隶。
而当你从情绪的漩涡中抽身之后,那么最终才能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
困于执念,作茧自缚
人,一旦执念太深,就像春蚕吐丝,一圈圈把自己缠紧。
最终,作茧自缚的自己,自困在原地,过度消耗而纠结,自然过不好当下的日子。
禅宗六祖慧能不识字,却在听人诵读《金刚经》时猛然顿悟了。
当五祖弘忍要传衣钵,让众人作偈时,神秀写下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慧能的偈子却是这样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的“勤拂拭”,正是一种对清净的执着;而慧能的“无一物”,才是真正的放下与自在。
《道德经》有言:“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越是想牢牢抓住的,往往失去得越快,而这样的人,往往才是自困最为严重的人。
若能破我执,方能见天地。
说到底,自困是心智的迷障,让自身把暂时的困境,当成了永恒的绝境。
可是,当你拆掉了心中的墙,那就会发现,天地原本辽阔,是你自己,挡住了自己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