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3日讯(记者:覃皓珺 魏金金 剪辑:赵世楠)立冬将至,寻常玉米早已收仓入库,但在北京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三岔口村的试验田里,一种名为“晶白甜8号”的鲜食玉米,才刚刚迎来它的成熟时刻。
记者走进田间,随手掰下一穗,轻轻一咬,乳白的玉米粒瞬间在口中“爆浆”——清甜的汁水混合着淡淡奶香,瞬间沁满味蕾,口感竟如水果般鲜脆。放眼望去,这片玉米植株并不算高大,叶片也有些稀疏,可每一根玉米棒却籽粒饱满、排列紧密。原来,这恰恰是品种的优势:植株通风透光,更利于养分积累。更难得的是,它生长期仅需70到80天,耐旱抗风,而普通玉米往往要长上120天。
“‘晶白甜8号’的成功落地,是‘南种北引’模式的有效实践,为怀柔区农业结构优化与产业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安曈昕介绍,“晶白甜8号”不仅糖度高,蛋白质含量可比牛奶,钾含量媲美香蕉,脂肪含量也极低,是名副其实的“健康粗粮”。目前市场上一穗就能卖到十元左右,深加工潜力巨大。也正因为它生育期短,能在怀柔实现一年多季种植,大幅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怀柔区委农工委委员、农服中心主任尹丽颖表示,该品种试种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将重点推动适应性扩种与技术攻关,通过标准化水肥管理和精细化生产,实现“优质优价”。未来销售将走“小特精”路线,以会员制、点对点直供等方式,对接北京都市圈的高端消费需求。
在当天举办的“南种怀引·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对接会上,安曈昕与怀柔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温立新共同签署《“南种怀引”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全方位、战略性的新阶段。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李永和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持续推动农业科技资源与怀柔区发展需求深度对接,助力怀柔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怀柔区副区长夏文佳强调,怀柔将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让高质量品种,服务高质量消费”。
来源:中国经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