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南安新老企业家同台对话......

0
分享至

金英头条

便民信息

社区分享

同城信息

更多招聘/出租/二手分类信息>>

以下正文开始

在时代浪潮中,每一位企业家的成长轨迹,既是个人奋斗的缩影,也是区域产业演进的真实注脚。近日,“薪火相传·引领未来”企业家分享会在南安举行,6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代际的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传承与创新、坚守与变革、市场与科技等关键词,展开一场真挚深刻的思想交锋。

现场,既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回望45载风雨兼程的创业之路,也有“创二代”“新掌门人”分享在转型关口的破局经验,更有身处制造业一线的企业家直面智能化浪潮的应对之策。老一辈的坚守与责任,新生代的探索与变革,共同勾勒出南安企业在新周期中稳健发展的群像,也为南安制造如何实现新质生产力跃升提供了鲜活注解。薪火相传,不止于交棒,更是一次时代精神的接力。

张华安:

以四种素养铸就45年企业韧性


“企业要成功,企业家必须懂政治、精业务、会用人、会做人。”老一辈企业家、福建省金鹿日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安的分享如同一盏明灯,为众多创业者照亮前路。45年来,他带领企业从“三无”小厂走向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靠的不是投机,而是清晰的认知。

“懂政治”是第一位。他认为,企业必须顺势而为,紧跟党的政策走才能行稳致远。“精业务”则是竞争力的核心。他坚持专一经营日化产品,并不断钻研技术,使金鹿成为民族品牌代表。

“正确的用人是事业成功的一半。”在用人上,张华安讲究因材施用、人尽其才,注重内部培养,打造出一支有荣誉感、有责任感的团队。“做人”的标准同样严格,如今,80多岁的他仍坚持早上七点半上班,注重锻炼身体。他关心员工,让员工感受到贴心与尊重,工作上多商量,采纳员工意见,激发员工工作干劲。

面对日用化工行业的安全、绿色发展等挑战,张华安也一直坚守初心。他回忆,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到金鹿日化指导,鼓励他坚守本业。他牢记嘱托,心无旁骛,面对绿色环保、安全规范等新挑战,始终保持定力。如今企业已成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先进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个民族品牌之一。

展望“十五五”,张华安表示,将继续努力创业、行稳致远。他的创业经验与坚守精神,无疑为众多企业家提供了宝贵借鉴。

周泗进:

制造到智造的进化迫在眉睫


在交流探讨的热烈氛围中,南安市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福建省成功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泗进围绕协会发展与企业创业转型,分享了诸多深刻见解与宝贵经验。

“2010年协会成立之初,大家对‘装备制造业协会’这一词十分陌生。当时,我们统计的工业产值还不到百亿元。”周泗进回顾了南安市装备制造业协会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在国家蓬勃发展的强劲东风下,经过十几年不懈努力,如今南安机械装备工业产值已接近千亿元,这些成绩离不开国家发展所赋予的宝贵红利。

谈及当下创业环境,周泗进直言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过去,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相对宽松,粗制滥造的产品也能找到生存空间。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若企业不进行结构性改革,不紧跟时代步伐,必将被市场无情淘汰。”

当下科技发展一日千里,AI在众多领域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强大能力。“眼下,创新与产业升级,已然成为南安所有企业必须马上付诸行动的紧迫任务。”周泗进重点强调了智能化尤其是AI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意义。

周泗进表示,在“十五五”规划大力倡导智能化、AI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产业需摒弃陈旧观念,专注打造优质产品,企业更须加快从数控化向智能化的转变步伐。“以石材、阀门行业为例,传统产业正被新需求倒逼转型。”他强调,南安大部分企业尚处于数控阶段,智能化这一步,得马上跟上。

“做企业,要尽心、用心、耐心、专心,还要有善心。”这是他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一家企业在风起云涌中活下去的底色。

张彬:

用创新定义卫浴行业新边界


“2027年AI渗透率将达70%,2030年是90%,到2035年是100%。”九牧集团有限公司品牌副总裁张彬引用这组数据开场,围绕企业创新、市场洞察及未来布局等方面,分享了诸多独到见解,为南安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

“回顾过去十年,从吴晓波老师发表的《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引发国内马桶生产热潮,到如今九牧成为全球第三大卫浴企业,中国制造实现了巨大跨越。”进入新的变革阶段,张彬认为技术只是竞争的表象,其本质是能否真正理解并引领消费趋势。

“产品要场景化,要情绪化。”从九牧集团发布的AI Bath场景到宠物马桶,张彬分享了多个九牧打造新需求的案例,也指出未来卫浴行业将向“家电化”演进。

张彬以九牧的翻转冲刷技术为例展开分享,它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马桶的冲水方式,达到38分贝的安静效果。“下一步,九牧将进军健康产业,利用AI技术,通过探头在不侵犯隐私的前提下,通过收集大小便数据,实现每天体检,目前已开发出14个指标,待产品成熟后推向市场。”张彬透露,九牧集团还在南安布局机器人产业园,未来将推出能辅助洗澡、沐浴的机器人产品。

“我认为,年轻企业家眼光要长远,不要局限于眼前利益,要舍得投入、敢于冒险。”谈及未来,张彬对南安和泉州充满信心,他相信以陶瓷卫浴为核心的产业能在这里生根发芽、走向世界,成为全球领军品牌。

林嘉睦:

一粒米的坚守与品牌突围


“我的父亲一直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磨一粒米,一生只爱一个人。”提及父亲林建全,金穗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嘉睦眼里满是敬意。几年前,他从外地回到南安接棒,感受到的是责任与变革的双重压力。

“2019年起,国家营商环境改善,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我认为这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回来把品牌做起来。”林嘉睦与父亲的最大不同,是他更重视品牌传播而不仅是销量增长。

现场,林嘉睦特别提到南安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领军班行动,让他有机会到深圳学习。“深圳的展厅经济给了我启发,回来后我便着手打造了粮食文化馆,目前这里也是全国粮食安全教育基地。我们通过向中小学生宣传粮食安全知识,不仅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增强了大众的粮食安全意识。”林嘉睦感慨,中国粮食价格稳定,离不开政府在背后的巨大付出。

“此外,我还前往浙大深造,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和产品内容的重要性。”林嘉睦坦言,回来后,公司推出“金穗米学府”,注册抖音和视频账号,虽然这些投入短期内难以看到效益,但他相信通过文化输出,能让更多人了解企业和产品。

如今,林嘉睦的努力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向来很少表扬别人的父亲,如今也会为自己的创新点赞。林嘉睦坦言,父辈搭建了基础平台,政府提供了学习交流机会,自己才能在这个舞台上施展拳脚。

“用心,你就会成功;来南安,你就会成功。”林嘉睦坚定地说,他将继续用心经营金穗米业,传承父辈的“粮”心,书写粮食行业的新篇章。

傅燕燕:

在传承与革新中重塑企业生命力


“我接手家族企业的时候,其实阻力蛮大的,但我还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福建利豪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傅燕燕分享了自己接手家族企业的经历与感悟,展现了女性企业家在传承与开拓中的智慧与坚韧。

2018年,因父亲年事渐高,在贸易领域打拼多年的傅燕燕,怀着对家族的责任感,毅然回到公司。尽管深知管理工厂的艰辛,但她感恩家族赋予的机会,决心从父亲身上学习,以开放心态守护老一辈沉淀的智慧与企业核心价值。

“企业的技术必须不断革新。”傅燕燕表示,一开始自己也是跟着父辈意愿照做,但越做她就越明白,光保持现状是不够的。她顶着压力高薪引进两位技术专家,还签下“军令状”自担风险。

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傅燕燕深知,要形成良性循环,还需加强校企合作,突破技术难点。同时,她在管理上也进行了大胆变革。面对企业陈旧的思想和根深蒂固的习惯,她采用利益驱动的方式,通过目标计算和多维度管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员工们为了获得高工资和高绩效,纷纷开动脑筋,整个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技术层面,傅燕燕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她淘汰低附加值的产品,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逐步更新老旧设备,实现降本增效。与此同时,她也认为,变革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在增强自身信心的同时,也赢得父辈的信任。

正是这种守正创新的理念,让企业在消费类电子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一定的营收和盈利水平,还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傅燕燕感慨,在前辈的基础上,既要做好“守城者”,守护好企业的根基与口碑;又要成为“开拓者”,勇于尝试新事物,哪怕会踩到坑,也要小范围探索。

如今,傅燕燕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尽管父亲鲜少当面表扬,但她背后听到的认可,便是对她努力的最大肯定。

吕达民:

红海时代更需稳中求进


作为新材料行业的“创二代”,泉州利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达民凭借对企业发展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围绕企业发展瓶颈、创新路径以及战略方向等关键问题展开分享,为行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考方向。

“以前,我的父母做薄膜生意时,产品甚至要藏起来,物流排队还曾因插队引发打架事件,而这样的场景在我们这一代很难再看到。”吕达民指出,父母那一辈堪称时代的开创者,处于跑马圈地的蓝海时代。2015年,吕达民进入公司,此时时代已然改变,他们成为时代的重塑者,面临的是相对内卷、需要精耕细作的红海时代。

一进公司,他就做了一项决定,从2015年起,利昌新材料内部大力提倡多领域开发。企业从传统日化用品起步,逐步拓展到运动品牌服装、家装、集成电路等领域,还积极响应国家新材料重点行业发展光电反射薄膜。通过这种多领域布局,公司的抗周期风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创新也不能盲目,他强调必须看清风险和成本。“单一客户或当地第一大客户在公司内部销售占比不能超过15%,否则企业对它的黏性与依赖程度就会发生改变;单一市场应用领域也不能过大。”吕达民还透露,公司内部设有严格的红线。

在领域筛选上,公司保持高度灵活。日化用品如同粮食,具有难以被替代的特性,在经济下行时,奢侈品和高端材料需求下降,但民生相关产品需求依然刚性。如此一来,公司内部形成了良好的调控机制。宏观经济上行时,可侧重特殊应用领域如电子行业;市场下行时,则补足日化用品权重,保证公司整体运营风险可控,只需调剂边界效应。

“企业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吕达民表示,在父辈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企业要谨慎创新,不轻易跨行业,努力将企业这艘船开得更远。他相信未来企业的出路,是稳中求进、结构合理。

记者手记

打破“传承焦虑”,才能真正引领未来

参加完“薪火相传·引领未来”企业家分享会后,我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以往会议的温度与厚度。6位嘉宾的发言,虽跨越了代际、行业、经验的边界,却共同指向一个深层命题:企业传承的关键,不是“传”,而是“变”。这个“变”,不是对过去的背离,而是用更新的认知、更清醒的判断,回应时代变化,完成企业精神和经营方式的重塑。

在很多地方,“家族企业的接班问题”常被当作隐忧来看,但这场分享会却告诉大家,真正让人焦虑的并不是有没有人接班,而是有没有人敢于“打破父辈路径”。林嘉睦选择重构粮食品牌;吕达民用结构化思维提升企业韧性;傅燕燕在父亲的传统工厂里推动人才机制和产品线双变革……他们都没有照搬前人,而是在尊重“基因”的基础上完成“突变”。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传承形式——不是复制,而是进化。

与此同时,像张华安、周泗进这样的老一代企业家依然奋战在一线,他们所展现出的精神信念、责任意识、政治敏锐度,是年轻人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他们并不要求后人做“第二个我”,而是鼓励后人“走自己的路”。这恰恰是他们真正的胸襟与远见。

从整个南安的产业土壤看,这种“传承+变革”的双重路径,正是推动制造业从“代工时代”走向“品牌时代”、从“性价比逻辑”迈入“价值逻辑”的必要过程。企业不只是家业,也是公共产品,承载着地区发展、就业吸纳与技术跃迁的多重使命。因此,传承不该只是情怀表达,而应是价值重塑的起点。

“引领未来”的底气,从来不是依靠过去的光环,而是敢于放下光环、重新出发。当年轻一代开始具备战略眼光、全球视野和结构思维,当老一代愿意从“掌舵人”转变为“引路人”,南安这片制造热土,才有可能真正孕育出一批跨代际、跨周期、跨国界的优秀企业。这,才是创业者们、有关部门乃至地方产业共同期待的未来。

THE END

记者:李杨瑜

(来源:海丝商报)


往期新闻推荐

庆祝活动

金英网

微信 : wx.jnyng.com

直播:zb.jnyng.com

同城:tc.jnyng.com

联系电话

(内容中如有侵权作品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英网 incentive-icons
金英网
南安市最全面的新闻门户网站
8268文章数 11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