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持续降温,即将进入供暖季,多地提前达到入冬标准。10月31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波表示,为做好今年的迎峰度冬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从抓好能源供应、资源储备、应急调度等关键环节入手,为今年供暖季能源保供打好基础。
一是提升供应能力。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0%、6.4%;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7.2亿千瓦,同比增长18%;10月份以来,国家铁路电煤装车保持在日均5.6万车较高水平。
二是夯实储备基础。截至10月27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2.2亿吨,可用35天以上;地下储气库已完成年度注气任务,实现满库入冬。三是强化调峰能力。截至9月底,全国跨区输送电力最大达1.5亿千瓦,区域间余缺互济能力显著增强;累计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1亿千瓦以上,提供了更加强大的调节能力;全国储气能力和管网冲峰能力较上年都进一步提升。
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是平衡的,民生用能保供稳价和群众温暖过冬是有保障的。李波强调,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一是加强组织协调,供暖季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日调度、周会商,压实地方和企业保供主体责任,及时协调解决供需矛盾。二是保障能源生产供应,推动能源资源安全稳产增产、各类发电机组应发尽发。三是严格能源中长期合同履约,确保民生用能足额稳定供应。四是做好尖峰保供和应急保障,发挥好储备调节作用,加强跨省跨区电力调度,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的应对准备。
推动“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多元互动”转变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用电负荷四次创新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充分发挥了电力资源“调节器”和价格引导“指挥棒”作用,以市场机制激励各类经营主体多向发力,共同助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任务圆满完成。10月31日,在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燕秦介绍,在电网侧,跨省跨区市场畅通电力资源“大循环”,实现大范围高效互济。
一是跨电网经营区实现常态化交易。迎峰度夏期间闽粤联网满功率送电,电量同比增长85%,南方区域首次送电支援上海、浙江、安徽;10月13日,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首次以现货交易形式实现跨区电力调配,南方电网180万千瓦清洁电力通过闽粤联网驰援长三角地区。
二是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作用愈发凸显。极端高温时段省间现货市场支援川渝等20余个省份电力保供,7-8月份支援四川最大电力超800万千瓦;新疆利用“时差”将午后光伏发电高峰与京津用电晚高峰匹配,实现西部光伏消纳、东部电力保供和用户绿色消费一举三得。
三是区域内省间余缺互济力度持续加大。长三角区域中长期市场按日连续运营,增加互济电力390万千瓦;南方区域西电东送7-8月实现东部用电高峰时段多送、低谷少送,平均峰谷差达到926万千瓦,这个规模相当于广东惠州市今夏最大用电负荷。
在发电侧,激励发电主体保障电力电量供给,筑牢电力保供的根基。电力现货市场形成“高峰高价”,激励发电机组主动加强设备运维保障,减少非停和受阻,力争“稳发满发”。比如,7月3日山东电力负荷首创新高,现货市场通过高价激励电厂优化生产组织,60万千瓦以上机组非停率和受阻率实现“双零”;7月7日广东电力负荷创新高,现货价格最高涨至1.293元/千瓦时,同期全网煤电非停受阻率仅2.5%,为近5年最低。
在负荷侧,推动“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多元互动”转变,负荷侧削峰调节潜力更加凸显。工商业用户由市场价格信号引导,主动优化用电曲线成为常态,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措施相结合,形成多元保供格局。比如,甘肃450家工业用户将生产高峰从晚间转向午间,负荷削峰填谷占比近10%;上海实现国内首次城市虚拟电厂百万千瓦规模调用,最大削峰116万千瓦。
保障迎峰度冬期间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已陆续进入供暖季,季节性用能高峰即将到来。张燕秦表示,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冬季保暖保供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正在采取多种举措,保障迎峰度冬期间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电力方面,将持续推进源网荷储各环节协同发力,坚决守住大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底线。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超前谋划度冬能源电力保供。2022年~2025年我国雨带和覆冰逐年北抬,华北、东北等地冬季出现大面积输电线路覆冰灾害情况可能性增大。国家能源局将聚焦极端寒潮、雨雪冰冻等风险挑战,提前研判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可能遇到的困难,抓紧组织重点地区度冬形势研判,“一省一策”指导重点地区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
二是强化燃料供应,夯实保供物质基础。加快推动地方各类支撑性电源建设投产,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加强煤炭和燃气供需监测分析,扎实做好稳产稳供。强化电煤产运储需衔接协调,保障电煤供应价稳、质优、量足。充分发挥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电供热方面的支撑保障作用,推进“煤改电”配套电网升级改造,科学优化运行方式,保障群众取暖用电。
三是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日内应急水平。指导督促有关地方和电力企业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完善负荷管理手段,加大节约用电、分时电价等负荷侧前置措施力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有力应对日内应急突发情况和极端寒潮、雨雪冰冻灾害,及时抢修复电。
四是加快统筹谋划,高质量推动“十五五”能源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建设。把保供能力建设作为电力规划的重要内容,坚持“安全充裕、先立后破”原则,科学合理测算用能用电需求,加快编制“十五五”能源电力规划,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