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贾康:以供需良性互动激活新质生产力,破解专精特新发展瓶颈|财金先生

0
分享至

“需求是经济循环的‘原生动力’,而供给侧的有效响应则是激活循环、促成繁荣的关键。只有以创业创新形成有效供给,才能真正匹配和不断地满足需求、驱动生产力跃迁。”在会后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时,贾康表示。

当前我国正处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关键期,如何把握供需互动规律、优化财政支持与激发市场活力、破除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成为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核心议题。

10月30日,第十届“创客中国”河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暨专精特新企业产融对接会在郑州举行。


在大会演讲环节,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从新供给经济学视角深入解读经济循环逻辑与改革实践路径,并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规律与关键瓶颈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需求是经济循环的‘原生动力’,而供给侧的有效响应则是激活循环、促成繁荣的关键。只有以创业创新形成有效供给,才能真正匹配和不断地满足需求、驱动生产力跃迁。”在会后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时,贾康表示。

试错与平衡:

财政政策如何支撑创新与稳定?

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正处于政策密集赋能、技术快速突破、产业加速转型的三重叠加阶段,如何避免供给侧创新努力陷入“需求错配”?

对此,贾康直言,“试错是必然路径”。

他解释称,科技成果需经历“基础理论—科技过渡—应用技术—产业开发”的全链条试错,仅应用技术成果的中试环节,就可能成功或失败,即便进入市场,仍需继续接受商业化考验。

“有些技术看似先进,却无法与应用的场景衔接,长期下来只能放弃;还有些技术成果虽通过中试,到市场上却因缺乏可持续盈利模式难以为继。”贾康表示,与国际上多个经济体可总结的经验类似,中国发展过程中,各产业领域不同阶段的试错与失败不可避免,而多赛道上适应性的资金支持,是衔接商业化可持续走向成功的一大关键。

“不同市场主体的试错逻辑也各有侧重。”贾康进一步分析称,小微企业是试错的重要载体: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90%以上的就业,其中又有90%以上是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平均寿命仅3—5年,虽不断有新生伴随的淘汰,却在动态中支撑着就业基本面与社会稳定。而最终做好、做大,“修成正果”的极少数数字化平台头部企业,则要凭借赛道上可能获得的资金实力,冲过痛苦的“烧钱”阶段,让技术成果商业化过程得以展开和具有可持续性。

不过,当前企业信心与居民预期修复仍需发力的当下,财政政策该如何处理“稳短期就业”与“增长期后劲”的关系?特别是在“试错”过程中,财政资金又该在支持基础研究与引导市场转化之间,如何把握平衡以形成正向循环?

对此,贾康认为,财政政策需在“更加积极”扩大内需的总量扩张框架下,注重资金使用中从“数量主导”转向“绩效主导”,核心是让资金投向既解当下之急,又为未来蓄力。

贾康认为,对并不适合由企业主导的关系国家全局的基础研究与其对接的战略项目,如当年的“两弹一星”、前些年的青藏铁路等,即便从直接效益角度难以量化衡量和期待商业化回报,财政“勒紧裤带”也必须支持。

而对于常被诟病“撒胡椒面”的政府支持政策,贾康同样表示,这也包含某种“必然选择”。

“比如面对市场,政府难以准确预判哪些企业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乃至成长为‘小巨人’,只能适当地通过普惠性政策支持覆盖更多主体,以求实现公共资源维护基本盘和撬动市场活力的正向循环,如疫情发生后特别国债资金中2000亿元直达基层以财政贴息方式支持众多小微企业的纾困、生存与发展。”贾康表示。


专精特新:

产业集群的“中场核心”与耐心资本的实践载体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供需良性互动的过程中,专精特新企业在扮演着何种角色?

“专精特新企业是产业集群中承上启下的‘中场中锋’,更是新质生产力落地的‘四梁八柱’的重要顶梁柱。”贾康表示,这类企业以“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长期主义导向,在细分赛道形成其核心竞争力,成为所谓“小巨人”和“隐形冠军”,整个产业集群中,以数实融合,上跟头部企业的创新引领,下接供应链中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形成生态协同发展合力,构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性生力军。

贾康强调,专精特新的本质是“耐心资本的实践产物”。

他进一步分析称,与大面上平均寿命仅3—5年的普通小微企业不同,这类企业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深耕细分领域,在技术迭代中积累“一招鲜”的核心能力。它们不急于追求规模扩张,却在可把握的确定性领域实现了供给侧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某种绝对竞争优势。这种发展模式完全契合新供给经济学所认知的逻辑:通过持续以技术创新战略定力,追索极致精益求精形成有效供给,可以在细分领域破解高端“卡脖子”困境独树一帜,又会为上下游相关产业主体创造协同发展的共生共荣场景。

而财政政策寻求以产业政策、技术经济政策为导向,加上合理机制的“精准滴灌”,也为扶持耐心资本培育专精特新,提供了政府的助力支持。

贾康表示,新一轮财政奖补政策和机制,延续并优化支持标准,让资金围绕“新技术攻坚、新产品开发、新动能打造、产业链强化”来产生乘数放大效应,形成结构优化,以政策性资金对接市场化配置,专业化管理,寻求杠杆式放大,这正是财政资金“战略引导而非直接干预”的典型实践。

更关键的是制度环境构建。他认为,统一大市场的“产权保护、竞争中性”规则统一,旨在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不当行政垄断、行政干预,有利于使专精特新企业在全国范围及对接国际市场中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财政引导助力+市场竞争创新赋能”的协同效应。

“专精特新的价值不止于技术突破和局部领先,更在于重塑创新生态。”贾康表示,这类企业会以升级式创新填补产业链断点,以长期主义抵御短期市场波动困扰,更是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头部企业”的梯度上演进,让试错创新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唯有让更多企业沉着定位为耐心资本载体,才能筑牢国家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

破卡点、

优机制:

统一大市场与政企关系的创新方向

从新供给经济学视角,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政府应如何正确识别并传导真实的需求信号,同时避免对供给侧创新活动的过度干预,确保“有效供给”的形成?

贾康表示,统一大市场的核心正是“规则统一”,而非“微观行动齐步走”。在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层面形成“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的稳定可预期制度环境,让生产要素顺畅流动。

“秦始皇时的‘车同轨、书同文’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标准统一,当然都有重要性必要性,但还均非现代统一大市场的核心。” 贾康强调,当前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 “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重点破除不正当地方保护、行政壁垒、不合理的软预算约束与市场分割。

如“东数西算”工程,正是利用西南西北电力、运维成本优势,引导数据中心向适宜区域布局,既承认区域差异,又推动要素合理流动,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综合绩效升级。

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上,贾康认为这是改革的核心命题,最前沿的创新机制,已包括从“划清边界”升级为“法治化契约下的伙伴关系”。

他以PPP模式为例,通过“政府+企业+专业机构”的优势互补,可实现“1+1+1>3”的绩效提升。而对“内卷式”竞争,则需通过破除软预算约束、不正当保护,积极引导市场主体通过兼并重组、供应链优化实现共荣,如推动优质主体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形成产业集群升级效应。

“创业创新培植新质生产力,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上没有统一的操作方案,需定制化设计。”贾康最后强调,无论是供需互动、财政支持,还是政企合作,都需结合具体场景、具体案例追求精准施策,让市场“有效又有序”、政府“有为不胡为”,方能在防“内卷”、激活力中,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扫清障碍,推动中国经济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河财立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贾康学术平台 incentive-icons
贾康学术平台
本订阅号是唯一官方学术平台
1779文章数 41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