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那几天,重庆办了场挺重要的花滑比赛“中国杯”,这比赛关系着明年米兰冬奥会的参赛资格,但大家看好的女单选手安香怡却没来。
![]()
就在开赛前三天她发消息说因为训练时腰受伤了,身体顶不住只能退赛,这一退基本上也就去不成冬奥会了。
曾被寄予厚望的“天才花滑少女”安香怡,在重庆“中国杯”开赛前三天因腰部伤病宣布退出,这场赛事是明年米兰冬奥会的重要选拔赛,她的缺席基本意味着与奥运舞台擦肩而过。
![]()
安香怡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就与花滑紧密相连,她的母亲张爱君因自身对花滑的执着,很早就为女儿规划了职业道路。
她两个月大时就开始接受防晕眩训练,两岁多踏上冰场,五六岁起每天进行超过八小时的冰上训练。
![]()
早期的高强度训练确实成效显著,她五岁获得北京市花滑冠军,十岁摘得全国青年组金牌,十二岁在成年组赛事中登顶。
母亲曾表示每年投入约六十万元用于女儿的专项训练,包括最好的装备和理疗服务, 但转折发生在青春期发育阶段。
![]()
随着身高体重变化,她原本娴熟的高难度动作变得吃力,比赛成绩开始波动,今年三月世锦赛仅列第二十七名,如今又因伤错失奥运选拔机会。
安香怡的成长过程中缺少常规教育环节,她从未进入正规学校仅通过家庭教育完成学业,社交圈相对有限。
![]()
相比之下同样备受关注的华裔花滑选手陈巍和周知方,在保持竞技水平的同时都完成了名校学业。
今年安香怡被西安交通大学体育学院录取,这或许能为她开辟新的道路,但长期封闭的训练环境,以及母亲全方位控制下的成长经历,让她与其他同龄人显得有些不同。
![]()
在花滑领域女运动员的发育期本就是一道坎,身体变化带来的技术调整需要科学指导,同时也需要对运动员心理的细致关怀。
当训练强度超越身体负荷时,伤病就成了常见结果, 安香怡的案例引发人们思考早期专业化训练的利弊。
![]()
虽然错失奥运机会,但大学校园或许能带给她新的视野,如何规划运动生涯之外的人生,是她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这篇报道一经发出,不少网友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
“这孩子太让人心疼了,童年只有滑冰没有小伙伴,没有校园生活,这哪是培养冠军这简直是坐牢啊!”
“张爱君的教育方式已经超出了严格的范畴,尤其是那些当众打骂、自我伤害来控制孩子的细节,让很多人直呼窒息。”
![]()
“这不是鸡娃这是情感绑架和虐待,孩子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她的价值感只建立在‘让妈妈高兴’和‘拿冠军’上,这对她未来的心理健康是颗定时炸弹。”
“说实话要不是她妈这么逼着,安香怡可能连全国冠军都拿不到,普通家庭想培养个运动员,不就是得砸锅卖铁狠下心来吗?只是她运气不好卡在发育关了。”
![]()
“最大的问题不是训练苦,而是完全放弃了正常的文化教育和社交成长,你看陈巍耶鲁毕业转身去学医,周知方在布朗学经济,花滑是他们人生精彩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安香怡呢?如果滑冰这条路走不通了,她还有什么?她的世界太小了,抗风险能力几乎为零。”
“尽管错过了冬奥会,但好在还有西安交大这条出路。”
![]()
“上大学是个好机会,希望她能在校园里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交到真心的朋友,慢慢找到滑冰之外,自己到底是谁。”
“希望她能利用大学这个平台,弥补过去缺失的正常生活,学习独立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
![]()
如果你是安香怡,在成长过程中,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是母亲的理解和放松,还是坚持原有的道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实想法!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体育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