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法治报
![]()
![]()
西部法治报 2025年11月01日头版、03版
“心系企业服务好,办事快捷效能高!”10月11日,陕西某通讯企业将一面锦旗送到了西安市公证处服务处,表示由衷赞誉。企业工作人员王先生说:“这面锦旗,是我们对西安市公证处8年相伴的感谢。这些年我们发往50多个国家的2000多份公证书,从未因出证延误影响项目进度。”
近年来,面对企业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求,西安市公证处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圆心,以“简化流程、创新机制、数字赋能”为半径,画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公证服务同心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清单引路减负担 数字赋能提效能
“以前办个公证,总担心材料带不齐来回跑,现在有了清晰的材料清单,线上还能提前核验,真是太省心了!”10月9日,正在办理业务的一家科技企业的法务专员提及西安市公证处的服务时由衷地感慨。
这背后,是西安市公证处围绕“精简证明事项、细化材料清单”推出的一系列便民利企举措。
为切实减轻企业证明负担,西安市公证处对涉企公证业务进行了全面梳理,先后规范保全、学历、学位、合同(协议)等80余项公证事项,删减冗余证明材料100余项。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凡能通过企业有效证照或部门信息共享核验的材料,均由公证员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在线查询核实,从根源上杜绝了循环证明、无谓证明。“以前办理企业资质公证,光准备各类证明材料就要花好几天,现在很多材料公证处能在线核验,我们只需提交核心资料,效率大大提升。”某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西安市公证处全面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和告知承诺制度。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西安市公证处主动公开《陕西省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和《西安市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严格做到“清单之外无证明”。接待大厅工作人员实行“首问负责制”,对企业办理公证的条件、程序、所需材料等一次性明确告知,让企业“一次问清、一次备齐”。
在服务方式上,西安市公证处更是主动求变,将“坐等服务”转为“主动服务”,不仅在开发区、不动产交易中心等企业集中区域设立10余个公证服务窗口,还依托微信公众号、“秦务员”App等平台开通在线申办公证业务,实现“线上咨询、线上预审、线下取证”的便捷服务模式。
据统计,2024年西安市公证处共办理涉企公证案件近1.7万件,较2023年同期增长8.4%。
改革创新破难题 主动对接解民忧
“要是没有公证处的帮助,我丈夫的股权继承手续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10月11日,回忆起办理股权继承公证的经历,陕西高新某实业有限公司股东家属张女士满是感激。
前不久,张女士与公司员工一同来到西安市公证处高新办事处,咨询已故丈夫杨先生所持公司40%股权的继承事宜。公证员刘延春首先照顾到了刘女士的情感需求,耐心接待,详细讲解办理流程,并出具《首问负责制联系卡》,罗列所需资料清单及后续步骤。
然而,办理过程中却遇到了难题。杨先生的个人档案不在原单位,无法出具亲属关系证明,这导致公司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等关键信息无法调取核实,股权继承工作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刘延春想到西安市司法局与西安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推进的“工商注销+公证辅助”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便立即与西安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分局对接,说明情况,请求先为企业提供公司章程、被继承人持股比例等基本信息,允许当事人后续补充亲属关系证明材料。同时,刘延春还积极联系杨先生生前所在社区,协助出具了亲属关系及子女情况证明。
短短几天后,西安市公证处高新办事处正式受理该公证申请,当天完成材料核实,一个月内便将股权继承公证书交到张女士手中。拿着公证书,张女士很快在西安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了股权变更登记,公司经营得以顺利推进。
这是西安市公证处推进“工商注销+公证辅助”改革的生动实践。自《陕西省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创新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下发后,西安市司法局高度重视,主动与西安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接,深入了解企业在工商登记变更、破产清算注销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共同制定“工商注销+公证辅助”目录清单,为企业解决注销、股权变更等难题提供了全新路径,也为打造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注入了新活力。
“绿色通道”助出海 精准服务强保障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西安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而涉外公证服务则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法治保障。
中国水电三局参与履约的某国61个样板学校建造项目,是当地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受到群众高度关注。根据当地法规,中方工作人员需提供国内社保参保证明公证,方可免除在当地缴纳社保费用,且需在项目开工半年内提交相关公证书,否则将影响项目进度。
得知企业时间紧迫,西安市公证处立即开通涉外公证“绿色通道”,启动一站式服务流程。公证员一边指导企业准备资料,一边联系翻译团队做好前期准备,加班加点完成咨询、受理、审核、翻译、出证等全流程工作,确保公证书及时送达企业,帮助企业顺利完成社保减免手续,保障了项目按期推进。
这条“绿色通道”,是西安市公证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特色品牌。针对在陕重点企业的涉外需求,公证处选拔30名业务骨干组建“涉外公证专员”团队,为每家重点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提供预约上门、材料预审、延时加急等12项专属服务。
今年春节前夕,某建筑工程公司承接的突尼斯桥梁工程项目即将投标,急需办理工程勘察资质、ISO认证等6类证书的涉外公证,而距离投标截止日只剩10天。
“当时临近春节,很多材料还在总部,翻译、认证都来不及。”该公司法务部负责人回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拨通了市公证处涉外公证专员李菁的电话。令他意外的是,李菁不但立即列出“容缺受理”材料清单,还协调翻译机构开启“加急模式”,组织公证员团队加班加点。最终,24小时内,23份公证书全部办结,企业顺利拿到投标资格。
“我们的公证员不仅是法律专家,更是企业的‘海外顾问’。”西安市公证处负责人介绍,针对不同国家的公证要求,公证处建立了专项负责服务指南,涵盖文件格式、认证流程、语言要求等细节,用专业高效的服务赢得了该公司的广泛认可,多次收到锦旗和感谢信。
无论是清单引路减负担、改革创新破难题,还是“绿色通道”助出海,西安市公证处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用实际行动为西安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公证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