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15日晚的北部湾钦州港海域,夜空乌云密布,航标灯在海边上下摇曳,若隐若现。此时,在这片海域上空,一架无人机正在来回盘旋,镜头如同鹰眼牢牢锁定海面上一艘疾驰的船只。
“发现可疑船只,请立即前往查缉!”钦州港岸边,钦州市公安局港区分局民警紧盯无人机操控屏上实时回传的画面,立即通过对讲机向海上执勤队友发出指令。几分钟后,在无人机引导下,民警与执勤人员于钦州港西航道海域成功截停一艘可疑船只,并船只隐蔽隔层中查获涉嫌走私香烟4284条,案值约71万元。此次行动标志着港区分局首次运用无人机参与案件侦办即取得显著战果。
在过去没有无人机参与的时候,海上打击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港区分局一位老民警回忆道:“以前我们主要依靠群众举报和人力巡逻,不仅效率低,而且受天气、海况影响大。钦州港水道复杂、渔排密布,走私分子常常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作掩护,等我们接到线索赶到现场,往往船只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就算发现了可疑目标,执法船艇靠近时也容易被对方察觉,要么加速逃窜,要么将走私物品抛入海中销毁证据,取证和拦截都极为被动。”
首次实战告捷后,无人机“空中警眼”的作用持续发挥。两天后的凌晨,在钦州港金鼓江水域附近,民警再次依托无人机高空侦查与精准导航,接连查获两起涉烟走私案,共缴获香烟3127条,涉案价值超过60万元。
“现在完全不同了。”参与行动的民警感慨地说,“无人机悄无声息,能在高空大范围巡查,不受地形限制,夜间还能通过红外热成像锁定目标。它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看不远、看不清’的问题,还能实时跟踪、精准指引,让执法行动更加有的放矢。过去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蹲守摸排,现在几分钟内就能完成对一片海域的扫描,效率提升了好几个量级。”
连战连捷的背后,是港区分局深入推进“科技兴警”战略,成功构建的“无人机侦查+执法船艇协同”海陆空立体作战新模式。
“钦州港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渔蚝排密集、水路航道错综复杂,发现难、追踪难、拦截难,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海上查缉工作的难题。”港区分局政委苏满介绍:“过去我们只能被动应对,靠人力堆砌,效果有限。如今,分局积极推进智慧海防建设,建设了一批高清摄像头,实现对主要航道、码头、重点海域可疑船只动态监测,解决发现难的问题;通过无人机的空中巡防破解追踪难的问题;同时海上执法船艇全天候巡查,解决拦截难的问题,构建了打防控一体化防控工作体系,守护海防安宁。”
为适应复杂海上执法需求,今年以来,该局重点打造“空中警务”专业力量,组建无人机专业队伍,并选派人员参加系统培训。目前,已有6名民辅警考取专业飞手资质,一支具备实战操作与应急处突能力的无人机应用梯队初步成型。
港区分局通过持续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推动无人机在巡逻防控、应急处突、案件侦查、隐蔽目标搜索等方面的深度应用,致力于打造“空地、空海一体化”防控体系,构建全方位、全时段的“无人机+警务”新格局,着力提升港区公安新质战斗力,为服务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
来源:钦州港公安
1
2
3
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