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这人,说出来你可能听过他的大名,抗日战场上打日军猛得很,可到了解放战争,没蹦跶多久就被蒋介石晾一边了。
这种从“战神”到“闲人”的落差,在民国将领里还真不算常见,今天就聊聊他这事儿。
![]()
抗日时的“天炉”有多猛?专克日军的笨打法
1938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位置落到了薛岳头上,这地儿要守的是湖南,日军盯着这块肥肉好久了。
本来想靠着常规打法硬扛,后来发现不行,日军重武器多,正面拼太吃亏,他就盯着湘北的地图琢磨,最后搞出个“天炉战法”。
这战法说穿了也不复杂,就是先把日军引进来,新墙河那道线先挡一波,然后边打边撤,沿途的老百姓也配合着空室清野,让日军抢不到补给。
等日军深入到捞刀河、浏阳河那片,再集中兵力把口子扎住,层层包围着打。
![]()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候,这招用到了极致,王超奎营那500个兵,在傅家桥跟日军拼刺刀,最后全牺牲了,就为了给大部队争取时间。
最后算下来,这一战毙伤了5万多日军,要知道那时候日军嚣张得很,能打出这战绩,搁谁都得服。
这战法看着简单,其实特别吃地形和配合,换个人指挥未必能玩得转。
薛岳能成,一是他太懂湖南的山山水水了,二是底下的兵真能拼。
![]()
后来连美国总统杜鲁门都给他发了“自由勋章”,说他是反法西斯的杰出将领,日军更是把他当成了头号忌惮的对手。
内战栽在莱芜:不是打不过粟裕,是上面瞎指挥
抗日打完,薛岳本来以为能歇口气,结果内战的枪响了,蒋介石又把他拉出来,派到华东当徐州绥靖公署主任,管着30万大军。
刚开始的时候,他打得还挺顺,用“两翼推进、南北夹击”的法子,把鲁南、苏北不少解放区都占了,陈毅他们的华东野战军一度只能往后撤。
陈毅私下里都说,薛岳打仗有一套,暂时占不到便宜。
![]()
可到了1947年,粟裕全面接手指挥后,情况就变了。
薛岳习惯了正面重兵合围,这招对付日军管用,因为日军机动性没那么灵活,可解放军擅长运动战,打一枪换个地方,他那套就显得笨重了。
鲁南战役的时候,他让第26师师长马励武坚守,马励武说不对劲想撤,他不同意,最后那师加上快速纵队全被歼灭,就跑了几辆坦克。
本来想靠着莱芜战役扳回一局,结果又栽了。
![]()
蒋介石非要让李仙洲部去追解放军,薛岳其实已经看出风险了,可他毕竟不是蒋介石的亲信,不敢硬顶。
最后5.6万兵力被粟裕围在莱芜,全打没了,这成了内战中国军单次损失最大的一仗。
这仗败了,薛岳背锅有点冤,上面瞎指挥,底下的部队又未必全听他的,非嫡系将领就是这样,打胜了功劳是上面的,打败了锅自己扛。
被雪藏的真因:出身错了,站队也错了
莱芜败了之后,薛岳就知道自己要凉了。
![]()
果然没几天,指挥权就被收了,回南京“休养”,说白了就是被晾着了。
很多人觉得是他指挥不行,其实根本不是,核心问题出在政治上。
首先他出身就不对,他是粤系将领,早年跟陈诚走得近,不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
在国民党那边,出身比能力重要多了。
就算他抗日立了那么大的功,也没进过最高决策圈,底下的部队连补给都常被克扣,跟陈诚、顾祝同那些嫡系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
更要命的是,1948年国民党选副总统,他居然跟张发奎一起支持孙科,还为了帮孙科,带着一百多个广东籍的国大代表去砸《救国日报》。
这事儿彻底惹毛了蒋介石,在蒋介石眼里,这就是结党营私。
本来就不是自己人,还敢公开跟自己唱反调,不雪藏他才怪。
后来薛岳跟着国民党退到了台湾,一直当着“战略顾问”这种虚职,直到1998年去世,活了102岁。
![]()
如此看来,薛岳这辈子,打仗的本事是真没的说,但玩政治的脑子,可能还不如个新兵蛋子。
他不是败给了粟裕,是败给了国民党那种“用人唯亲”的体制。
要是放在一个公平点的环境里,他的军事才能或许能发挥得更好。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在抗日战场上杀了那么多日军,这功劳是实打实的,不该被忘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