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刘叔,听说有人说你卷钱跑路了?”穿着校服的男孩靠在小卖部的柜台上,咬着冰棍问道。
“放屁,我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能跑哪去?”刘大爷头也不抬,手上继续整理着打印机旁的纸张,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几分疲惫。
“那您知道现在有十几个家长组团要来找您讨债吗?”男孩的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交谈声。
刘大爷的动作突然停住了,抬头看向门外,眼神里闪过一丝不解和担忧。
![]()
小卖部坐落在县重点中学正门对面的小巷内,走进去不到二十米就能看到那个蓝色的招牌。
招牌上“刘记小卖部”五个字已经有些褪色,但店面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墙上贴满了学生们送的感谢卡片,有手写的,有打印的,色彩斑斓,像一面特别的墙。
靠墙的位置摆着一台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打印机,平时总是嗡嗡作响,是店里最忙碌的“员工”。
刘大爷今年五十三岁,脸上的皱纹记录着他的人生故事。
下岗之前,他在县里的纺织厂工作了二十年,攒下了一些积蓄。
妻子六年前因病去世,留下他和女儿小丽相依为命。
小丽争气,考上了省城的大学,现在已经毕业工作了。
小卖部开在这里已经有八年了,刘大爷几乎认识每一个经常来的学生。
李明是高三一班的班长,每天早上第一个来买豆浆和包子。
张小雨喜欢吃酸的,每次必买老酸奶,刘大爷总会给她留一瓶。
王磊最爱看篮球杂志,一有新刊就催刘大爷进货。
学生们都喜欢在这里聊天,告诉刘大爷他们的喜怒哀乐。
刘大爷总是静静地听,偶尔给一些简单的建议,更多的时候只是递上一杯热茶或一根冰棍。
两年前的一个周四下午,高三学生王明匆匆跑进小卖部,满头大汗。
“刘叔,帮我打印几张资料,手机没电了,老师说今天必须交!”
刘大爷看了看表,已经下午五点多,离放学不到半小时。
“钱带了吗?”刘大爷随口问道,手已经开始操作电脑。
王明摸了摸口袋,脸色突然变得很难看:“完了,我今天早上换校服,钱包落在家里了。”
“没事,先打印,明天给钱也行。”刘大爷笑着说,很快打好了五张复习资料。
第二天一早,王明特意来还钱,还买了刘大爷最爱抽的那种烟。
“刘叔,谢谢你昨天救我一命,要不是你帮忙,我们班主任非揍死我不可。”
刘大爷摆摆手:“这有啥,举手之劳,你们学习不容易。”
王明将这事告诉了同学,很快班级群里都知道了刘大爷的善举。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没带钱或者急需打印资料时,都会想到刘记小卖部。
一个月后的某天,刘大爷翻开账本,发现替学生垫付的打印费已经有一百多元了。
这些钱对于小卖部来说不是小数目,但刘大爷并不着急收回。
他忽然想起女儿小丽上高中时,为了打印费发愁的样子。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
几番思量后,刘大爷在店门口贴了一张手写的告示:“即日起,学习资料免费打印,每人每天限5张,需出示学生证。”
告示一出,引来了不少学生的惊讶和欢喜。
刘大爷面对学生们的感谢,只是笑笑说:“不值当啥,你们好好学习就行。”
免费打印服务很快在学校里传开,成为了刘记小卖部的招牌服务。
规则很简单:必须是学习资料,必须出示学生证,每人每天限打五张。
打印的费用全部由刘大爷自掏腰包,从小卖部的利润中支出。
学生们很自觉,从不会为多打几张而争吵,反而会互相监督。
贫困生李小雨是最常来的学生之一,每天都准时出现。
她从不超过五张的限制,即使有时候需要打印更多资料,也会分几天来。
李小雨高考那年,刘大爷算了一下,两年来为她打印了将近600张资料。
高考结束的那天,李小雨带着一封手写的感谢信来到小卖部。
“刘叔,我考上大学了,谢谢您这两年的帮助,这点钱我攒了很久,您一定要收下。”
刘大爷看着信封里的300元钱,摇摇头推了回去:“钱我不能收,你考上大学是靠自己的努力,这钱留着上大学用吧。”
调皮学生张强曾经尝试钻空子,拿游戏攻略来打印。
刘大爷一眼就看出来了,没有批评他,只是笑着问:“这是什么科目的复习资料啊?”
张强红着脸,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刘大爷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下次带真正的学习资料来,我照样给你免费打。”
从那以后,张强再也没有尝试蒙骗刘大爷,反而成了小卖部的常客。
高考状元郑梦是个安静的女孩,平时很少说话。
她经常来小卖部打印资料,但从来不多要求,也不多话。
录取通知书到来那天,她特意买了一个蛋糕,放在小卖部的柜台上。
“刘叔,我被北大录取了,这是给您的谢礼。”
刘大爷笑得合不拢嘴,亲手切了蛋糕分给当时在店里的所有学生。
小卖部渐渐成为了学校非官方的“学习中心”。
课后,总有三五成群的学生来这里讨论功课,因为刘大爷从不赶人。
杨老师是学校退休的语文教师,有时候会来小卖部坐坐。
看到学生们在讨论问题,便会主动过去帮忙解答。
周末的时候,店里常常挤满了备考的学生,刘大爷就在一旁静静地忙自己的事。
刘大爷有一个小账本,每天都记录免费打印的数量和费用。
两年下来,账本已经记满了好几本,累计免费打印近十万张。
按照五分钱一张计算,总价值约五千元,对于一个小卖部来说确实不是小数目。
刘大爷从不觉得吃亏,他说这是他能为学生们做的一点小事。
四月的一天,刘大爷接到女儿小丽的电话,说要结婚了。
小丽大学毕业后在省城的一家公司工作,与男友谈了三年恋爱。
两人决定简办婚礼,只邀请至亲好友参加。
婚期定在五月初,恰好是学校期中考试后的一个小长假。
刘大爷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
女儿结婚是天大的喜事,他这个当父亲的自然要全力支持。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大爷忙着凑女儿的嫁妆钱。
他把积蓄都拿出来,又向几个关系好的朋友借了一些。
婚礼前一周,刘大爷在店门口贴出告示:“因小女结婚,本店5月1日至3日暂停营业,给大家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
学生们看到告示,纷纷前来送上祝福。
“刘叔,恭喜啊,您女儿结婚了,您可就是老丈人啦!”
“刘叔,到时候记得发喜糖啊!”
几个常来的学生甚至自发组织,准备了一份礼物要送给刘大爷。
李明提出可以帮忙看店,让刘大爷安心去参加女儿的婚礼。
刘大爷感动地婉拒了:“你们还要复习备考呢,不用操心这些,就三天时间,很快就回来了。”
关店前的最后一天,小卖部异常忙碌。
学生们赶在最后时间来打印资料,刘大爷从早忙到晚,但脸上始终带着笑容。
“别急别急,人人有份,今天不限量,都给你们打!”
临关门前,刘大爷仔细检查了店内的设施,确保一切正常后才锁上门。
踏上去省城的汽车,刘大爷的心情既兴奋又有些不舍。
婚礼在省城的一家中等规模饭店举行,简朴但很温馨。
来宾不多,只有双方的亲友和同事,一共不到十桌。
小丽穿着洁白的婚纱,挽着刘大爷的手臂走进婚礼现场。
刘大爷穿着新买的西装,平时粗糙的手紧张地扶着女儿。
当主持人说“新娘的父亲要把女儿交给新郎了”的时候,刘大爷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他想起了早逝的妻子,想起了小丽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
婚礼很快就结束了,但后续的宴请和拜访亲友让刘大爷忙得不可开交。
这三天里,他的手机基本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与此同时,学校里已经开始流传一些小道消息。
有人说刘大爷要关店搬去城里和女儿住了。
另有传言说免费打印政策将在婚礼后取消。
这些消息不知从何而来,却在学生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几位和刘大爷关系较好的学生试图联系他,确认消息的真实性。
李明甚至在第二天专门去了婚礼现场,想当面向刘大爷表示祝贺,顺便问问情况。
可惜的是,当时刘大爷正忙着招待客人,只是匆匆和他打了个招呼,没能详谈。
电话联系也未果,因为婚礼的忙碌,刘大爷根本没空看手机。
误会就这样在没有澄清的情况下,悄悄滋生蔓延开来。
三天后,刘大爷一早就赶回县城,立即开门营业。
虽然还带着疲惫,但满足感和幸福感写在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
学生们一看到小卖部开门,立刻涌进来七嘴八舌地询问婚礼的情况。
“刘叔,新娘子漂亮吗?”
“刘叔,吃得好不好啊?”
“刘叔,您女婿人怎么样?”
刘大爷笑呵呵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打印机前很快又排起了长队。
免费打印服务继续进行,一切似乎都恢复了正常。
中午时分,刘大爷正在为学生打印复习资料,突然店门被推开。
眼前的场景让刘大爷直愣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