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每到新年都会制定计划,但这些计划通常都无疾而终。我们有太多关于改变的挫败体验,它反过来又会变成对自我的谴责——为什么别人的计划能坚持得很好,为什么在我这里就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其实这很可能不是意志力的问题,而是方法的问题。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帮我们维持改变的愿望呢?第一个方法是,所有重要的改变之前,我们都要去完成一个步骤——做准备。必要的心理准备,可以让整个改变的过程变得更加顺利,更加有效。那如何做好有效的心理准备呢?建议是,降低预期,不要对你的改变有太高的预期。如果我们对生活作出了调整,它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回报,如果我们建立一种恰当的期待,我们就更有可能维持一种平稳的心境。
核心并不是在告诉你,“我们在跟时间之神做交换,每天贡献出部分的时间,通过持之以恒地做某件事情,在多长时间之后就会得到回报,升职加薪,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是说,更负责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更认真地对待每天的24小时,这仅仅是为了让当下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作者并没有许诺说,如果这么做了,就一定可以获得世俗意义或物质意义上的成功。而这就是我们建立预期时首先要树立的正确观念。
为什么我们首先要调低对改变的预期呢?我想告诉你,调低预期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任何结果可以打击或挫败你。我拿罗振宇老师举个例子,你看他给自己立了一个很大的flag:20年每年要做一场跨年演讲。我相信他当时一定是告诉自己:做这20年的演讲,就是为了做这20年的演讲,我只对这件事本身负责,只要想尽办法完成这个演讲,我就成功了。我想,他一定不会把演讲后续能带来怎样的回报纳入计划的考量之内。
如果我们尽量把改变的预期设置为最原始的初衷,也就是,只要我的生活状态改变了,这件事就成功了,而不要附加任何对其他好结果的期待,我们就会更专注于改变本身。除了降低预期,作者还有一个提醒——在给自己立下目标,想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时候,我们要尽量低调一些,不要大张旗鼓,逢人就说。保持低调会让你更容易启动,遇到挫折,你也会更容易接受,然后继续努力。但是这个建议我觉得需要一分为二地看。
对有些人,这个建议很有效,因为他的主要驱动力是内在的,不希望被外人看出自己有多渴望改变。但也有些人,比如刚刚说到的罗老师,他的行为方式是,我先把flag立起来,让大家看到我有一个宏伟的长远目标,这件事固然给了我压力,但另一方面,来自外界的监督和期待, 反而会给我增添做事的动力,这是一种从外部获取驱动力的方式。所以,这一点因人而异。在开始改变之前,我还有两个重要的提醒,对于很多人来讲,改变还有一个阻力,就是对过去的生活感到懊恼。我们总忍不住回顾过去,反思过去,留恋过去,把注意力放在过去的生活模式上,把那样的生活当作理解当下的一种参考。而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就会觉得,现在还没到改变的时候,要不然,我们再等等。
针对这种情况,一个有力的口号:现在就开始。这是在提醒你,把注意力从过去放到当下,我们就会有不一样的结论:今天的时间、明天的时间、未来的时间都是崭新的,你拥有自由度过这段时间的权利,它并不需要受到任何来自过去的预设和干扰。从这个角度来讲,过去所发生的一切,都不足以作为我定义当下的凭据。另外一个提醒来自我多年做心理咨询的经验。我发现,要帮助一个人改变当下的生活,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思考方式,这就是告诉自己,我只是要去学习一种新的行为模式,我并不是要去改变自己这个人。
这两个说法有一个本质的差异:如果要去改变你自己,你现在所有的自我、过往的经验、对自我的认知、价值感、自尊、自信,都可能成为改变的负担。因为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组成部分。而当你告诉自己,你只是要去学习一种新的行为模式,你的心理负担就会减轻不少。比如有个来访者想在社交中变得自信一点,我们只需要去考虑,在当下这个和人打交道的时刻,他能不能站直一点,能不能看着对方的眼睛,能不能用一种更加积极的语调,去表述他想要表述的内容。他不必定义自己是不是一个自信的人,更不需要去强求自己从不自信变得自信,这不重要,他要尝试去做到的,只是学习用一种自信的方式去表达自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