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23年的客机突然在深山出现,舱门打开后,里面的场景让人愣住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不久前一个山区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一个采药老人在浓雾中迷了路,却意外发现了一架巨大的白色客机静静地停在山坡上。

经过确认,这竟是23年前离奇失联的MU1180航班!

当年这架载有189名乘客的航班在一片浓雾中突然消失,连一片碎片都没找到!

专家们赶到现场后发现了更多不可思议的现象:飞机周围形成了一个"真空带",所有电子设备都失灵了,连声音都传不出去。

更让人费解的是,飞机表面没有任何老化痕迹,连暴露在外的橡胶都像新的一样。

就在专家们准备开舱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舱门自动打开,从里面涌出一股刺骨的寒气。当手电光照进机舱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懵了——



01

天还没亮,王德福就醒了,睡不踏实时就喜欢看看表,才三点四十。他摸黑穿好衣服,从床底下拖出那个用了十几年的竹篓,顺手把昨晚准备好的馒头塞进去。

"咯吱"一声,老旧的木门被推开。院子里黑漆漆的,只有厨房窗户透出点微光,那是老伴早起给他熬的姜糖水。

"这么早就去啊?"老伴披着衣服出来。

"嗯,趁早。这几天温度上来了,该挖草药了。"王德福把姜糖水一口气喝完,"别送了,回去睡会儿。"

出了村口,他摸出手电筒。这条山路他走了四十多年,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往常这个时节,天还没亮就能看到三三两两的采药人,今天却静悄悄的。

"咦,今天这雾有点邪门。"王德福嘀咕着。四月份的雾,往常薄薄一层,太阳一出来就散了。可今天这雾又厚又重,手电筒的光都劈不开。

走了约摸一个小时,雾气不但没散,反而更重了。王德福在一块形状特别的大石头前站住,这石头他记得清,平常过了这里拐右边就是采药的深谷,可今天怎么看都不对劲。

"邪了门了。"他掏出手机想看看时间,屏幕却黑着,死活按不开,老人心里有点发毛,四十多年的山路,头一回碰到这种事。

正琢磨着要不要回去,脚下忽然一滑。等站稳了再一照,愣住了——脚下哪还是山路?分明是一片平整得不像话的空地。

手电筒的光柱扫过去,前面隐约有个庞然大物。王德福眯着眼睛仔细看,这一看差点没把魂给吓掉——一架白花花的大飞机就停在眼前!

"我这是见鬼了?"老人使劲揉了揉眼睛,又打了自己一巴掌,疼!不是做梦。

他壮着胆子往前走,心咚咚直跳。这飞机跟电视上看到的一模一样,可这荒山野岭的,哪来的飞机?

越靠近,心里越发毛。手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浑身上下凉飕飕的,脑袋直犯晕。老人记性还不错,眯着眼看清了机身上的号码:B-2271。

"得赶紧找人来看看。"王德福转身就要走,这时听到远处有动静。

"大山!大山!"老人认出了打猎回来的李大山,赶紧喊。

"德福叔?这大雾的您怎么在这儿?"李大山提着野兔走过来。

"大山,你快来看看,我到底是不是眼花了!"王德福拽着李大山的袖子就往前走。

"我的天!"李大山也傻了,"这...这是飞机?"

两个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恐。

"大山,咱得赶紧下山报警。这事太邪乎了。"

找下山的路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浓雾里转了好几个圈,好在最后认出了来时的标记。等到了山脚下,两个人的裤脚都湿透了,但谁都顾不上这个。

这一路上,李大山还在念叨:"德福叔,这飞机怎么会在咱们山上?莫不是走私的?"

"走私的能这么大?"王德福摇摇头,"这得多大的本事,才能把这么大个飞机悄无声息地弄到山上去?"

"那...那会不会是演习用的?前两年不是说要在咱们这建机场吗?"

"放屁,"王德福喘着气,"什么演习要这么大的飞机啊?"

李大山挠挠头,也觉得自己这猜测不靠谱。

人老了,经不起折腾,这一趟下来,王德福只觉得腿直打颤,但心里那股劲儿还在——这么大的事,得让警察知道。

02

等在派出所值班室的椅子上坐下,王德福才感觉到腿是真的软了。李大山把自己打来的野兔往桌上一放,值班的小刘正埋头写着什么。

"老王,你这么早来派出所有啥事?"小刘抬头问道。他认得王德福,前两年还处理过老人家的一起纠纷。



"小刘啊,你得上山去看看,山上...山上有架飞机!"王德福直起身子,声音都有些发抖。

小刘手里的笔顿了一下,抬头看了看王德福,又看了看李大山:"什么飞机?"

"就是那种大飞机,客机!跟电视上看到的一模一样。"王德福急切地比划着,"就在咱们后山深处。"

"德福叔,您别开玩笑,"小刘放下笔,"咱们这穷山沟里,哪来的飞机?"

"是真的!"李大山插嘴道,"我也看见了,白色的大飞机,崭新的!"

小刘皱起眉头:"新的?不会是模型吧?现在城里人喜欢玩那个。"

"模型?"王德福急了,拍着桌子站起来,"有那么大的模型吗?那飞机比这派出所都高!而且我看得清清楚楚,机身上还有号码,B-2271!"

看两个人不像在开玩笑,小刘犹豫了一下,拿起电话打给所长。所长让他先去看看,要是真有情况立即汇报。

"行,我叫上小张,咱们上山看看。"小刘叹了口气,"不过德福叔,要是什么都没有,您可得请我们喝酒。"

"有,肯定有!"王德福信誓旦旦。

四个人收拾停当,带上装备就往山上走。这会儿已经快八点了,可山里的雾气不但没散,反而比早上更浓了。

"德福叔,您确定认得路?"小刘打着手电问。这雾大得不正常,连对讲机都开始有杂音。

"认得认得,"王德福走在前面,"就是这条路,一会儿过了那块大石头...咦?"

他站住了,看着手电筒的光柱在雾气中被折射得七零八落:"今天这雾真邪门,比早上还要大。"

走了将近两个小时,小刘的耐心快要耗尽,对讲机里全是沙沙声,手机也没信号了。正想说回去,王德福突然停下:"到了!就在前面!"

穿过最后一片浓雾,所有人都愣住了。小刘使劲眨了眨眼睛,又揉了揉——一架巨大的白色客机就停在眼前,崭新得像刚出厂一样。

"这...这怎么可能?"小刘结结巴巴地说。小张已经掏出相机,哆嗦着按下快门。

王德福长出一口气:"我没骗人吧?"

两个警察围着飞机转了一圈,越看越心惊。机身完好无损,涂装清晰如新,起落架平稳着地,可诡异的是,地面连个轮胎印都没有。

"小张,你留在这儿看着,我得赶紧下山报告。"小刘的声音都在抖,"老王,你们也回去吧,这事...这事不简单。"

等赶回派出所,小刘立即向县局汇报。看到照片的县局领导当场就惊了,二话不说就往市里打电话。

"记住,这事谁都不许说!"临走前,小刘特意嘱咐王德福和李大山。

两个老人都使劲点头。这一天的经历,够他们消化好久了。

03

天刚蒙蒙亮,村口就响起了直升机的轰鸣声。王德福一晚上没睡好,听到动静赶紧起身,老伴还在念叨:"你昨天到底看见啥了?咋来了这么多警察?"

"别问了,"王德福穿好衣服,"我出去看看。"

村口已经围了不少人。三架直升机停在村前的晒谷场上,十几辆警车和两辆军绿色的大巴把路都堵住了。

"那是市里来的专家。"小刘神色凝重地告诉王德福,"老王,你得再带他们上去看看。"

一个五十来岁、戴着眼镜的男人走过来,自我介绍说是民航局的周铭。他身后跟着几个提着仪器的人,个个表情严肃。

"王大爷,麻烦您再带我们去一趟。"周铭说话很客气,"不过这次可能要走得慢些,我们要一路记录数据。"

队伍比昨天大了许多。除了专家,还有荷枪实弹的特警。王德福走在最前面,李方德和张巍两个专家紧跟其后,不停地看着手里的仪器。



"这雾太不正常了。"气象专家王海涛皱着眉头说,"四月份不该有这么大的雾,而且..."他看了看仪表,"这雾的密度和温度都很反常。"

到达现场后,专家们立即展开全方位勘察。李方德围着飞机仔细检查,脸色越来越凝重:"这不可能...完全不可能..."

"怎么了?"周铭问。

"你们看这里,"李方德指着飞机下方的地面,"按理说,这么大的飞机降落,地面肯定会有压痕,植被会被碾压。可你们看..."

众人蹲下仔细查看,果然,飞机正下方的草叶依然挺立,连一片叶子都没有被压弯。

更诡异的是,飞机周围方圆百米内,没有任何坠落或拖拽的痕迹,就好像这架飞机是凭空出现在这里的。

就在这时,张巍突然喊道:"周队!这个编号...B-2271,是MU1180!"

现场一片寂静。二十三年前那起震惊全国的空难,所有人都记得。

2002年3月15日清晨6:30,MU1180航班从上海起飞,执飞机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天气晴好,能见度极佳,一切正常。

7:25分,塔台收到最后一次例行通讯。机长报告:"巡航高度11000米,一切正常。"

7:30分,雷达显示飞机仍在正常航线上飞行。

7:35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飞机突然从雷达屏幕上消失,没有任何预警,没有任何求救信号。当时天气晴好,未遇到任何颠簸。

接下来的40天,300多架次搜救飞机起降,地面部队搜索了5万多平方公里,却连一片机翼碎片都没找到。

最终,这起空难以"失联"结案,成为民航史上最离奇的事件之一。

与此同时,村里的茶馆里。

"德福叔今天咋没来?"老钱搓着麻将问李大山。

"他啊,"李大山张了张嘴,想起小刘的叮嘱,但实在憋不住,"昨天发现了个大秘密,今天陪专家去看飞机去了。"

"啥飞机?"几个打牌的老头都停下手里的动作。

"就是...就是架客机,好大一架,就停在后山上。"李大山说着,又补充道:"还有编号呢,B-2271。"

茶馆里坐着个年轻人,听到这话猛地站起来:"您说什么编号?B-2271?这不是二十三年前失联的MU1180吗?"

这年轻人是本地航空爱好者协会的成员,立马把消息发到了航空论坛。帖子很快被置顶:《重大发现:二十三年前失联的MU1180疑似出现》。

帖子配了几张远处拍摄的照片:军警封锁的山路、盘旋的直升机、隐约可见的白色机身。

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很快传到了失联航班家属群。

"这是真的吗?""就是这个编号!""一定要去看看!"

正在山上勘察的周铭接到电话,脸色大变:"什么?消息传出去了?家属们正在往这里赶?"

他转身对着特警组长:"立刻加强封锁,决不能让无关人员靠近!"

04

深夜,南京大学物理系教师办公室。刘小雨正在批改学生论文,手机突然疯狂震动。她皱眉打开,发现家属群里已经99+未读消息。

"怎么这么晚还这么热闹?"她随手点开,一条帖子跳进眼帘:《重大发现:二十三年前失联的MU1180疑似出现》。

帖子里,白色机身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那个熟悉的编号B-2271,让她手一抖,论文洒了一地。

二十三年前,她才三岁。那个清晨,父亲穿着笔挺的制服,最后一次把她举过头顶:"爸爸去飞行了,等我回来。"

她颤抖着打开抽屉,取出一个旧相框。照片里,父亲穿着机长制服,笑容温暖。她盯着照片,泪水模糊了视线。



作为物理学老师,她知道这不符合科学。可她还是颤抖着订了最早的机票,胡乱塞了几件衣服就往机场赶。

临走前,她从柜子深处拿出父亲的飞行日志,那是她最珍贵的遗物。

同一时刻,上海郊区的一座老房子。

"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张老太。

"张阿姨!快醒醒!有萍萍的消息了!"是隔壁王婶的声音。

"什么?"张老太踉踉跄跄开门,王婶举着手机,手都在抖:"您看,这是萍萍的航班!"

七十岁的老人扶着墙慢慢坐下,泪水一下子涌出来。她颤巍巍地走到里屋,打开一个尘封的箱子。箱子里,整整齐齐放着一套空姐制服,还有一张明信片。

明信片是萍萍最后一次执飞前寄回来的:"妈,等这趟飞行结束,我请假陪您去看看外婆。"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我闺女还活着!"老人把制服紧紧抱在怀里,"这二十三年,我一直在等她回来!我要去找她,我要去找我闺女!"

王婶劝不住她,只好连夜陪着坐上了开往山区的车。

天还没亮,山脚下的简易停车场就挤满了车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家属们顾不上休息,纷纷往警戒线方向走。

有人拄着拐杖,有人坐着轮椅,更多的是搀扶着年迈父母的中年人。

刘小雨到达时,警戒线外已经站了上百人。有人在低声啜泣,有人在和警察理论,更多的人只是默默地站着,眼睛死死盯着山上。

她认出了几张熟悉的面孔——二十三年来,他们在每年的家属聚会上见过太多次。

"小雨!"有人叫她。是机务老张的儿子,现在也是一名航空工程师。

"张哥..."她刚要说话,突然看见人群中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张萍阿姨的母亲,老人正摇摇晃晃地往前挤。

"让让!让让!有人晕倒了!"人群骚动起来。刘小雨赶紧跑过去,和几个人一起扶起老人。

"张奶奶,您怎么自己来了?"她扶着满头大汗的老人坐下。

"小雨啊!"老人紧紧抓住她的手,"你说,你爸爸和我萍萍,他们一定还活着,对不对?"

刘小雨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作为物理学老师,她太清楚这种事有多么不可能。但看着老人期待的眼神,她又说不出那个冰冷的"不可能"。

警方很快在山脚搭建起临时帐篷,招呼家属们进去休息。帐篷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家属不断汇聚。

有人捧着二十三年前的照片,有人抱着珍藏的遗物,有人在角落里默默流泪,更多的人聚在一起,激动地讨论着各种可能性。

争论声、哭声、质疑声、祈祷声,交织在山脚下的晨雾中。二十三年的等待,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漫长而沉重。

突然,从山上传来一阵骚动。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望向山顶。浓雾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动...

05

浓雾中的闪动引起了山下所有人的注意,那是手电筒的光。专家组正在对飞机进行详细检查。

张巍拿出专业照明设备,从机头开始逐寸检查。他戴上白手套,仔细摸过每一处接缝,时不时停下来记录数据。走到机翼处时,他突然愣住了。

"周队!"他喊道,声音有些发抖,"您得来看看这个。"

周铭快步走过来:"发现什么了?"

张巍打开手提箱,取出一个专业级放大镜:"您看这处漆面。"

他用手电筒配合放大镜仔细照看,"按理说,外露在空气中的漆面,二十三年后肯定会有细微的裂纹,甚至脱落。可这里..."

周铭接过放大镜。即使在高倍放大下,漆面依然光滑如镜,纹丝不乱。他伸手擦了擦,连一丝灰尘都没有。

"您再看这个标志,"张巍指着机身上航空公司的红蓝标志,"颜色纯正得就像刚喷涂的一样。连暴露在外的铆钉都没有一点氧化。"



李方德拿着笔记本走过来,在记录本上快速写着什么。他停下笔,从包里掏出一个小瓶子:"我们做个测试。"

他小心翼翼地用棉签蘸取机身表面的微量样本,然后滴入瓶中的试剂。溶液应该会随着氧化程度而改变颜色,但这次,它仍然保持着纯净的透明。

"这不可能..."李方德喃喃自语,"完全没有氧化反应。"

更让专家们震惊的是起落架的状态。张巍戴着手套,仔细检查轮胎。他掏出一个专业的橡胶硬度计,测量了好几个位置。

"数据完全不对,"他对着仪器反复确认,"这个硬度...跟新胎一模一样。二十三年的老化痕迹,一点都没有。"

他又检查了液压支架,金属表面光可照人,油光锃亮。"这些橡胶和金属在野外暴露二十三年,不可能不老化。"

"你们听..."王海涛突然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所有人都停下动作。四周静得出奇,连山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都消失了。张巍试着跺了跺脚,脚步声就像被什么东西吸收了一样,闷在原地传不出去。

"喂,地面组,听得到吗?"小周对着对讲机喊了几声,里面只传出沙沙的杂音。

"这里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李方德按了按太阳穴,"感觉特别压抑,就像...就像被什么东西笼罩着。"

王海涛在飞机周围来回走动,手里拿着各种检测仪器。他在每个位置都要停留几分钟,记录下各项数据。突然,他的表情变得很奇怪。

"你们发现没有,这种异常的寂静,好像就在飞机周围一百米左右的范围内。而且..."他指着仪器显示屏,"这里的空气压强,比周围低了将近百帕。"

他话还没说完,手里的仪器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然后屏幕一黑。"又一个坏了,这是今天第三个了。"

"等等,"周铭看了看手表,皱起眉头,"我的表停了。"

"我的也是,"张巍举起自己的表,"但是停在不同的时间点。"

"不只是电子设备,"李方德举起专门带来的机械天文钟,"这种精密仪器,出厂前经过了严格校准,从没出差错,现在也失灵了。"

"我的手机时间也不对,"小周盯着手机屏幕,"刚才明明还是8点,怎么现在显示6点了?而且一会快一会慢。"

专家们聚在一起讨论这些异常现象。张巍说:"这架飞机,就像被时间遗忘了一样。每个细节都在告诉我们,它还停留在二十三年前起飞的那一刻。"

"会不会是有人做了伪装?"小周提出疑问,"比如换了新漆,更换了零件?"

"不可能,"张巍摇头,"你看这些铆钉接缝,都是原装的。而且,就算是顶级的修复,也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更何况..."

他的话没说完,空气中突然传来一声金属摩擦的响动。所有人的动作都僵住了,目光齐刷刷地转向声音传来的方向——那是飞机的舱门...

06

金属摩擦声在诡异的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专家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有先开口。

"我们先理一理目前发现的情况。"周铭打破沉默,"张巍,你先说说机身检查的结果。"

张巍翻开记录本:"从外部检查来看,这架飞机完全违背了时间规律。漆面崭新无损,金属零件没有任何氧化痕迹,就连暴露在外的橡胶都保持着出厂时的状态。"

"而且,"李方德补充道,"我们做的氧化测试显示,机身表面完全没有任何风化的迹象。这种情况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出现的。"

"不止是飞机本身,"王海涛指着仪器的残影,"周围的空间也很不正常。声音传播受阻,形成了一个近乎真空的区域。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在这个范围内失灵,就连最精密的机械计时器都停止了工作。"

"而且这个异常区域似乎在扩大,"李方德说着,又看了一眼自己失灵的仪器,"从我们到达到现在,设备失灵的范围明显变大了。"

专家组陷入短暂的沉默。最后还是张巍打破了僵局:"我建议暂时不要开舱。这些现象都表明飞机周围存在某种未知的能量场。我们对它一无所知,贸然开舱太危险了。"

"可是情况正在恶化,"李方德反驳道,"异常区域在扩大,设备一个接一个失灵。如果再拖下去,我们可能会失去最后的观测手段。"



几位年轻专家提议继续观察,收集更多数据再做决定。但周铭最终拍板:"必须今天开舱。李方德说得对,拖得越久,变数越大。而且..."他看了看天色,"恐怕天气也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了。"

特种部队立即行动起来。队长王刚将人员分成三组:A组负责开启舱门,B组准备进入机舱,C组负责应急撤离。每个队员都配备了最新的防护装备。

医疗队的准备也在同步进行。三辆救护车开到了异常区域边缘,急救设备、防护服和氧气瓶全部就位。

现场指挥部下令疏散所有非必要人员,警戒范围扩大到五百米,巨型探照灯依次亮起。

就在此时,天空陡然变色。原本晴朗的天空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抹去了颜色,浓雾不知从何处涌来,将飞机周围完全包围。气温急剧下降,刺骨的寒意让所有人不自觉地打起寒战。

"数据异常!"监测站的警报声突然响起。技术员冯磊死死盯着屏幕,"大气压力在剧烈波动,比正常值低了将近200帕!"

"磁场也不对劲,"另一名技术员喊道,"强度在持续攀升,已经超过正常值十倍!"

王刚立即通过对讲机联系各个小组,却只听到一片杂音。他转向周铭:"所有通讯设备都失灵了,必须马上行动!"

周铭点点头:"通知特战队,按预案执行。"

特战队员们早已在不远处待命。收到手势信号后,他们迅速展开行动。队员们先检查防护服气密性,依次确认破拆工具和应急照明设备。

"A组负责破拆,B组准备进入,C组随时支援,"王刚快速布置,"记住,一旦开舱,立即拍照取证。发现任何异常,马上撤离。"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特战队员们很快在舱门两侧就位。破拆工具对准舱门,现场陷入一种近乎凝固的寂静,所有人的呼吸都变得格外小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形容的压抑感。

天空中的异象越发严重。乌云开始呈漩涡状旋转,诡异的光芒像极光一样在云层中流动。空气中传来轻微的嗡鸣,所有人都感觉到皮肤上有微弱的电流。

07

周铭刚要下令,那声金属摩擦声又一次响起,这次更加清晰。所有人都看向舱门——它正在自动打开!

"后退!所有人后退!"王刚大喊。特战队员们立即向两侧撤离,但没有人真的离开。所有目光都死死盯着那道缓缓开启的门缝。

一股刺骨的寒气从门缝中涌出,在空气中形成白色的雾气。舱门打开的速度很慢,金属摩擦声在死寂中显得格外刺耳。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当舱门完全打开时,所有人都懵了!

一名年轻的特战队员,看到眼前的景象,瞳孔瞬间放大了一倍,嘴里禁不住地喃喃自语,"这...这不可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