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父亲的永久牌自行车停在老屋墙角,车把上的镀铬早已斑驳,车座补着块深褐色的皮革,唯有车铃还能发出清脆的“叮铃”声。这声音陪了我整个童年,也藏着爸妈一辈子的勤俭门道。
上小学时,我总羡慕同学坐“突突”响的摩托车上学,父亲却骑着这辆旧自行车,每天早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有次车胎扎了,修车铺老板说内胎没法补,换个新的要15块钱。父亲皱着眉蹲在路边,自己找了块废轮胎皮,回到家用砂纸磨薄,抹上胶水贴在破洞处,竟又骑了大半年。母亲给我缝书包时念叨:“你爸年轻时骑这车载着我走亲戚,车链断了就在路边修,耽误了饭点也舍不得买个烧饼,就为省下钱给我买块花布。”那天放学,父亲骑车带我路过小卖部,破天荒买了根冰棍,说:“省是省给自己的,不是省给孩子委屈的。”冰棍化在舌尖,甜得我至今记忆犹新。
母亲的针线夹是个褪了色的红绸小袋,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各种备用纽扣和颜色各异的缝线。我上初中那年要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老师要求穿白衬衫。家里没有现成的,母亲翻出针线夹,找出父亲年轻时的旧“的确良”衬衫——那是他当年结婚时穿的,领口已经泛黄。她把衬衫拆开,比着我的尺寸重新裁剪,又用攒下的白布条补在领口和袖口。“你看,这样改改,不比新的差。”她踩着缝纫机,“哒哒”声和父亲修自行车的叮当声混在一起,成了家里最寻常的背景音。
如今我也买了汽车,车里却总放着那个老车铃,也成了女儿最喜爱的玩具。我就常常给她讲姥爷的自行车、姥姥的针线夹。上次带她回老家,父亲正给自行车打气,车铃“叮铃”响了一声,母亲从屋里走出来,手里举着用女儿旧衣服改的小围裙:“你看,这围裙多合身。”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那辆旧自行车上,车把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极了父母为我撑起的岁月。父母传下的勤俭家风,就藏在这叮铃的声响里,藏在一针一线的修补里,陪着我走过人生的每一段路,温暖而坚定。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生态环境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