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孙经理,我不是不讲理的人,但你得给我个说法。”我拿着那张2万块的缴费单,站在物业办公室门口。
孙建国斜靠在椅子上,连眼皮都懒得抬:“林晨啊,这是业委会的决议,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电梯坏了要修,大家都得出钱。”
“可电梯根本不停一楼!”我压着火气,“我住这儿三年,一次都没用过,凭什么要交和顶楼一样的钱?”
孙建国终于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不耐烦:“按户分摊,这是规矩。你要是不服,去法院告啊。”说完,他摆摆手,示意我可以走了。
我攥着那张单子,手背上青筋暴起。
当时我要是知道,就因为这2万块钱,我会做出一个让整个小区都炸锅的决定,而物业的电话会被打到爆,我肯定会好好考虑一下。
但那天,我只是觉得憋屈,特别憋屈。
![]()
01
事情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那天晚上我加班到九点才回家,电梯口贴着一张A4纸,红色大字特别显眼:“关于电梯维修基金分摊的通知”。我凑近看,上面写着三号楼电梯需要大修,更换主机和钢丝绳,每户分摊2万元,本月底前缴清。
我当时就愣住了。2万块对我这种刚工作五年的程序员来说,不是个小数目。我每个月还房贷就得还七千多,这笔钱要是掏出去,下个月的生活费都成问题。
关键是,我住一楼。
我站在通知前看了好几遍,越看越不对劲。我们这栋楼的电梯是那种老式的,只停二楼以上。一楼住户要出门,只能从一楼大堂的门出去。三年前买房的时候,销售就说了,一楼方便,不用等电梯,价格还便宜些。
我当时还觉得挺好,确实方便。每天回家,刷卡进门,直接到家,从来不用等电梯,也不用挤电梯。
可现在让我交电梯维修费?
第二天下班,我专门去物业办公室。前台小姑娘正在玩手机,看我进来,有点不情愿地抬起头:“什么事?”
“电梯维修的事,我想了解一下。”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
“找孙经理,他负责这个。”小姑娘说完,继续低头玩手机。
孙建国的办公室在里面,门半掩着。我敲了敲门,听到里面传来一声“进”。
孙建国大概四十多岁,地中海发型,肚子挺得老高。他正在喝茶,看到我进来,眼神里闪过一丝不耐烦,但还是挤出一个笑容:“小林啊,什么事?”
“孙经理,电梯维修的事,我是一楼住户,电梯不停我们这层,这个费用是不是......”我话还没说完,就被他打断了。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孙建国放下茶杯,“但这是业委会的决议,按户分摊,公平公正。你们一楼虽然不用电梯,但也享受了小区的整体环境啊。”
“可这是电梯费,不是物业费。”我说,“物业费我一分没少交,现在电梯坏了,我又用不上,为什么要我出钱修?”
![]()
孙建国脸色沉了下来:“小林,大家都交了,就你闹,这不好吧?业委会三个委员都签字同意了,我也没办法。”
“业委会哪三个人?”我问。
“601的王先生,602的李女士,还有顶楼701的张总。”孙建国说,“都是小区里德高望重的人。”
我心里一沉。这三个人全住顶楼,天天要坐电梯,当然希望赶紧修好。他们哪里会考虑一楼住户的感受?
“那一楼二楼的住户,有人反对吗?”我问。
“反对也没用,少数服从多数。”孙建国端起茶杯,“小林,我劝你别折腾了。这钱早晚得交,你拖到最后,还得加滞纳金。”
我站在那里,看着他那副吃定我的表情,突然觉得特别荒唐。
走出物业办公室,我在小区里转了一圈。晚上七点多,正是大家吃完饭遛弯的时候。三楼的张姐正在花园里跳广场舞,看到我,停下来打招呼:“小林,怎么这么晚还在外面?”
张姐五十来岁,是小区的“消息中心”,什么事都瞒不过她。
“张姐,电梯维修的事,您知道吗?”我问。
“知道啊!”张姐立刻来了精神,“昨天刚开了业主大会,不过只通知了几个人。我是跟着老陈去的,听说要每户出2万,我当时就说不合理!”
“张姐,您也觉得不合理?”
“那可不!”张姐压低声音,“我住三楼,平时也不怎么坐电梯,爬三层楼锻炼身体多好。凭什么顶楼的人天天坐电梯,出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出钱?”
我点点头,心里稍微舒服了一点。至少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不公平。
“可是孙经理说,这是业委会的决议。”我说。
“业委会?”张姐嗤笑一声,“就那三个人,都是孙建国找的关系户。去年换热水器的时候,也是他们三个拍板,选了最贵的品牌,回扣肯定没少拿。”
02
这话我不好接,但心里大概明白了怎么回事。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是周六,我特意跑到物业调出了三年前的购房合同,还有这些年的物业费缴费记录。
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一楼住户的物业费按每平米2.8元收取,电梯费包含在内。也就是说,我这三年来,每个月都在物业费里交了电梯费,尽管我根本没用过。
现在电梯要大修,又让我再掏2万?
我把这些材料拍照发到业主群里,问大家怎么看。
群里瞬间炸锅了。
“我也是一楼的,凭什么要交这个钱?”
“二楼的也不服!我们平时都走楼梯,电梯坏不坏跟我们没关系。”
“楼上的说法太过分了,我们一楼二楼也是业主,凭什么要被区别对待?”
但很快,高楼层的业主也开始发言了。
“一楼的买房时候不就便宜吗?现在想占便宜?”
“电梯是公共设施,维修费用当然要大家分摊。”
“不想交钱就别住这儿,卖了走人。”
我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出的消息,指尖都在发抖。特别是最后那句“不想交钱就卖了走人”,深深刺痛了我。
这套房子,是我工作第二年就开始攒钱买的。首付30万,我爸妈拿出了所有积蓄,我自己借了十几万,凑够了钱。这三年来,我每个月省吃俭用,就为了还房贷。
现在有人让我卖了走人?
我深吸一口气,在群里打字:“我不是不想交钱,我是觉得这个收费方式不公平。电梯不停一楼,让我们交和顶楼一样的钱,这合理吗?”
没人回应我。
过了一会儿,孙建国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各位业主,维修费用的分摊方案已经公示,如有异议,可以向业委会书面申请。但维修工作不能耽误,请大家在本月底前完成缴费,逾期将加收滞纳金。”
我关掉手机,整个人陷进沙发里。
这事怎么办?
接下来的几天,我查了很多资料。
法律上对这种事情确实没有明确规定。物业管理条例里写的是“业主按照约定分摊维修费用”,但具体怎么分摊,没有细则。有些小区是按楼层分摊,楼层越高交得越多;有些小区是按面积分摊;还有些是按户分摊。
我们小区的业委会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按户分摊,每户2万,一分不少。
我去找了几个律师朋友咨询,得到的答案都差不多:可以起诉,但不一定赢。即使赢了,官司要打几个月,律师费、时间成本都是钱。到最后很可能是调解,让我少交一点,但该交的还得交。
更头疼的是,物业那边开始催缴了。
![]()
先是在业主群里每天发通知,然后开始打电话。孙建国的电话我第一次没接,第二次也没接。第三次,他直接找人把催缴通知贴在了我家门上。
红色的纸条贴在防盗门上,格外显眼。邻居们经过的时候都会多看两眼,我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那天晚上,我在阳台上抽烟。我本来不抽烟的,但这段时间压力太大,不知不觉就学会了。
烟雾在夜色里缓缓升起,我看着小区里亮着灯的窗户,突然觉得特别疲惫。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二楼的陈叔打来的。
“小林,听说你也没交那个维修费?”陈叔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陈叔,您也没交?”我问。
“我不想交啊!”陈叔叹了口气,“我住二楼,平时都走楼梯,电梯一年到头用不了几次。2万块对我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我闺女明年要结婚,正是用钱的时候。”
“那您打算怎么办?”
“能怎么办?”陈叔苦笑,“我今天去找了孙建国,他说如果到月底还不交,就停我家的门禁卡,以后进不了小区。”
我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他敢?”
“人家就敢。”陈叔说,“小林,咱们斗不过他们的。我寻思着,要不然咱们几个一楼二楼的住户联合起来,一起去找业委会,看能不能少交点?”
我想了想:“行,陈叔。明天我们一起去。”
03
第二天是周日,我和陈叔约了另外几个一楼二楼的住户,一共六个人,一起去找业委会主任王先生。
王先生住在601,开的是奔驰,据说是做生意的。我们按了门铃,等了好一会儿,门才开了一条缝。
“什么事?”王先生站在门里,连请我们进去的意思都没有。
“王主任,我们是一楼二楼的住户,想跟您商量一下电梯维修费的事。”我说。
“有什么好商量的?业委会已经开会决定了。”王先生的语气很不耐烦。
“可是我们平时根本不用电梯......”陈叔刚开口,就被王先生打断了。
“你们不用电梯,是你们自己选择住低楼层的。当初买房的时候,低楼层不就便宜吗?现在不能只享受好处,不承担义务吧?”
这话说得我们几个人哑口无言。
“王主任,我们不是不想承担义务,只是希望能按实际使用情况分摊费用。”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您看,能不能按楼层来分摊?一楼二楼少交一点,高楼层多交一点?”
“不行。”王先生斩钉截铁,“按户分摊是最公平的。你要是不服,可以去法院告。”
说完,他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我们几个人站在走廊里,面面相觑。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不说话。到了楼下,陈叔突然说:“我看这事没戏了。我打算这两天就把钱交了,拖下去也不是办法。”
其他几个人也纷纷点头。
“就咱们几个人,斗不过他们的。”
“算了算了,认倒霉吧。”
我站在那里,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的背影,心里说不出的憋屈。
就这么算了?
回到家,我一个人坐在客厅里发呆。外面天色渐暗,房间里也跟着暗了下来。我没开灯,就这么坐着。
突然,门铃响了。
我打开门,是一楼邻居家的装修师傅老王。他正在帮邻居家重新刷墙,手上还沾着白灰。
“小林,能借我点水吗?你邻居家水龙头坏了。”老王说。
“行,进来吧。”我让开门。
老王进来接水,看我一脸愁容,问了一句:“怎么了,看着不太高兴啊?”
我也不瞒着,把电梯费的事跟他说了。
老王听完,笑了:“这事简单啊,你不是不想用电梯吗?那就别用呗。”
“关键是物业要收钱啊。”我苦笑。
“那你换个出入口不就行了?”老王说,“你家不是有地下车库吗?从地下走,谁也管不着。”
我愣了一下:“地下车库?”
![]()
“对啊。”老王喝了口水,“我在你们小区干了这么多年活儿,熟得很。你家客厅下面就是地下车库的顶棚,距离不超过三米。你要是愿意,完全可以在家里打个洞,装个楼梯直通车库。以后从车库进出,电梯彻底用不上了。”
他这么一说,我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老王,这个能行吗?”我问。
“当然行啊。”老王说,“你的车库是你自己买的,产权证上有。在自己的产权范围内改造,谁也管不着。我以前给别的业主改过,完全没问题。”
我心跳加速。
“要是改的话,大概要多少钱?”
“不贵,五六千块钱就能搞定。”老王说,“比你交那2万块电梯费划算多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我给老王打了电话:“老王师傅,我想改。”
04
决定改造的那一刻,我反倒镇定下来了。
这么多年,我一直是那种老实巴交的人。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话,工作了听领导话,在小区里也是规规矩矩。但这一次,我不想再忍了。
老王很快就过来勘察现场了。他拿着激光测距仪在客厅里量了半天,然后说:“没问题,你家客厅地面到车库顶棚的距离是2.7米,打个洞安装旋转楼梯正合适。”
“会不会影响结构?”我担心地问。
“不会。”老王很肯定,“你家是框架结构,地面这块不是承重墙。而且车库上面有防水层,我会处理好的,保证不漏水。”
“那什么时候能开工?”
“你要是着急,明天就能开始。”老王说,“大概需要一个星期。”
我想了想:“行,就明天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我特意请了年假。老王带着两个徒弟,每天早上八点准时来,晚上六点离开。
第一天,他们用切割机在客厅地面切了一个1.2米直径的圆形开口。切割的时候噪音特别大,灰尘满天飞。我戴着口罩站在旁边,看着地面慢慢被切开,心里说不出的畅快。
邻居听到动静,过来敲门问怎么回事。我也不瞒着:“装修,弄个地下通道。”
邻居愣了一下,没再多问。
第二天,开始向下挖。地面下面是混凝土楼板,厚度30厘米,老王他们用电锤一点一点凿开。到了下午,终于打通了。从洞口往下看,能看到地下车库昏暗的灯光。
那一刻,我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就像是在墙上打开了一扇窗,外面是另一个世界。
第三天,安装旋转楼梯。老王提前定做的不锈钢楼梯到了,组装起来很快。楼梯呈螺旋状,踩上去挺稳当。我试着走了一遍,从客厅一直到地下车库,不到一分钟。
“怎么样?”老王得意地问。
“太棒了!”我由衷地说。
剩下几天主要是做收尾工作。老王在洞口周围做了防护栏杆,又在地下车库那头装了一扇小门,上了锁。这样从外面看,完全看不出这里有个通道。
一周后,工程完工。老王收拾好工具,临走时跟我说:“小林,你这事干得漂亮。有时候啊,对付那些欺负老实人的,就得用点特殊手段。”
我笑了笑,没说话。
当天晚上,我把家里一楼大门的防盗门从里面反锁了,还特意加了一道暗锁。从外面看,门还是那扇门,但已经打不开了。
以后我就从地下车库进出。
第二天下班,我第一次走“新路线”回家。开车进地下车库,停好车,走到我家车位后面,掏出钥匙打开那扇小门,顺着旋转楼梯上去,直接到了客厅。
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比以前走一楼大门还方便。
关键是,我再也不用经过那部电梯了。
我站在客厅里,看着地面上那个装了玻璃盖板的圆形开口,心里突然轻松了。
那天晚上,我给孙建国发了条微信,还附上了一段视频。
视频里,我从地下车库进入家里的全过程都拍了下来。
![]()
“孙经理,我现在从地下车库进出,一楼大门我已经不走了,电梯就更用不上了。所以那2万块的维修费,我不交了。”
发完消息,我就把手机放在一边,洗澡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上,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打开门,孙建国站在门外,脸色铁青。他身后还跟着两个保安。
“林晨,你什么意思?”孙建国劈头就问。
“什么什么意思?”我揉着眼睛,装出一副刚睡醒的样子。
“你在家里打洞,私自改造建筑结构,你知不知道这是违规的?”孙建国的声音很大。
“违什么规?”我说,“我在自己的产权范围内改造,没动承重墙,也没影响别人。有什么问题吗?”
“你这是破坏公共设施!”
“哪里破坏了?”我反问,“地下车库是我买的,产权证上写得清清楚楚。我在我自己的车库上面开个门,碍着谁了?”
05
孙建国被我噎住了。他转头看了看我家客厅,看到了那个玻璃盖板。
“你以后就从地下走?”他问。
“对啊。”我说,“反正我也不用电梯,从地下走更方便。这样的话,那2万块的电梯维修费,我就不用交了吧?”
孙建国的脸色变了又变。他显然没想到我会来这一招。
“你......”他指着我,半天说不出话来。
“孙经理,您要是没别的事,我还要去上班。”我说完,准备关门。
“等等!”孙建国拦住门,“你这个改造,我要上报给相关部门,让他们来检查。”
“请便。”我说,“我这个改造完全合法,不怕检查。”
孙建国狠狠瞪了我一眼,转身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的日子过得格外清静。每天从地下车库进出,完全不用经过电梯。有时候提着东西回家,直接开车到车位旁边,搬上楼梯就到家了,比走一楼大门还省事。
但我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就结束。
果然,三天后,物业在业主群里发了一条公告:
“各位业主注意,近期发现有业主私自改造房屋结构,在家中打洞连通地下车库。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物业管理条例》,一经发现,将处以5万元罚款。请相关业主立即停止违规行为,恢复原状。”
我看到这条消息,笑了。
5万元罚款?他们拿什么依据罚我?
我翻出之前咨询律师时候得到的资料,在业主群里发了一大段话:
“根据《物权法》第七十条规定,业主对自己的住宅和车库享有所有权,可以在不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和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改造。我的改造经过专业人员设计和施工,没有破坏承重结构,没有影响公共设施,完全合法。如果物业认为我违规,请拿出具体的法律依据。”
消息发出去,群里沉默了好一会儿。
过了十几分钟,张姐发了一条语音:“小林说得对啊!人家在自己家里改造,又没影响别人,凭什么罚款?”
接着,陈叔也发了消息:“小林,你那个通道好用吗?”
我回复:“挺好用的,比走一楼大门方便多了。”
陈叔:“那多少钱能弄一个?”
我愣了一下,打字回复:“五六千块吧。”
陈叔沉默了一会儿,发了一条消息:“比交2万块电梯费划算多了啊。”
这条消息就像是在平静的水面投了一颗石子,群里开始热闹起来。
“对啊,弄个通道才五六千,交电梯费要2万,这账谁不会算?”
“我也是二楼的,能不能也弄一个?”
“关键是以后都不用电梯了,省心省事。”
我看着这些消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当天下午,陈叔敲开了我家的门。
“小林,能不能帮我也联系那个装修师傅?”陈叔说,“我也想弄一个通道。”
“陈叔,您真要弄?”我问。
“当然!”陈叔说,“我算过了,我的车库也在楼下,位置跟你家差不多。弄个通道出来,以后买菜提东西都方便。关键是那2万块钱能省下来,够我闺女买嫁妆了。”
我想了想:“行,我把老王师傅的电话给您。”
![]()
第二天,老王师傅来了。他先去陈叔家勘察,然后告诉陈叔完全可以改。陈叔当场就拍板,让老王开始施工。
消息传开后,一楼二楼的住户纷纷过来问。
“小林,真的能改吗?”
“物业会不会找麻烦?”
“改了以后,是不是就不用交电梯费了?”
我一一回答:“能改,我都改好了。物业找不到违规的地方,只能干瞪眼。至于电梯费,反正我是不打算交了,不用电梯凭什么要交钱?”
06
一周之内,一楼的六户人家,有四户联系了老王师傅,准备改造。二楼的住户也有三家在观望。
小区里每天都能听到切割机和电锤的声音。
物业那边彻底慌了。
半个月后,一楼二楼总共九户人家完成了改造。
整个小区的格局都变了。以前一楼二楼的住户都走单元门,现在全都改成从地下车库进出。
最直接的影响是地下车库突然热闹了起来。
以前地下车库除了停车,基本没人走动。现在每天早晚高峰,总有十几个人在那里进进出出。
起初也没出什么问题。大家各走各的,互不干扰。
但很快,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刚下班回到车库。刚停好车,就看到一个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从车库入口进来,熟练地在里面转了一圈,然后停在我家车位附近。
他掏出手机看了看,然后朝我家那扇小门走去。
我愣住了:“你找谁?”
外卖小哥回过头:“送外卖的。302的业主点了餐,他让我从地下车库送。说走车库比走单元门快。”
我恍然大悟。302是二楼陈叔家,他最近也改了地下通道。
“哦,那扇门是302的。”我指了指陈叔家的门。
外卖小哥道了声谢,敲门送餐去了。
当时我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接下来几天,我发现地下车库里出现的外卖小哥和快递员越来越多。
他们骑着电动车在车库里穿梭,有的送完餐就走,有的图省事,直接把快递堆在车库角落,让业主自己来取。
更夸张的是,有些外卖小哥发现从地下车库进来很方便,送完餐后还会在车库里休息,抽烟聊天。
地下车库本来就通风不好,现在满是烟味。
垃圾也开始多了起来。外卖盒、快递包装、烟头,到处都是。
![]()
我和陈叔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在各自的门口装个门铃,不让外卖快递随便进来。但这治标不治本。地下车库是公共区域,我们没权力禁止别人进入。
真正让事情失控的,是一个周末。
那天早上,我正在睡觉,突然被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惊醒。我从地下通道下去一看,车库里乱成一团。
原来是五楼的王先生的奔驰车被剐蹭了。他正在跟保安吵架。
“你们物业是怎么管理的?车库里这么多外人进出,出了问题谁负责?”王先生指着车门上的划痕,气得脸都红了。
保安也很无奈:“王先生,我们也没办法啊。外卖快递都说是给业主送东西的,我们总不能不让他们进来吧?”
“那监控呢?查监控啊!”
“监控拍不清楚,这里光线太暗,而且人太多,根本分不清是谁刮的。”
王先生气得直跺脚,掏出手机就给物业打电话。
我站在一旁,心里突然有点不安。
果然,当天下午,业主群里就炸锅了。
“谁能管管地下车库?简直乱套了!”
“我的车昨天也被刮了,找不到人负责。”
“现在车库里什么人都有,太不安全了。”
“都是因为那些一楼二楼的人改了通道,弄得车库乌烟瘴气。”
看到最后一条消息,我心里咯噔一下。
07
接下来的几天,投诉越来越多。
有人说车库里有人抽烟,差点引发火灾。
有人说快递堆得到处都是,挡住了通道。
还有人说半夜车库里有异响,怀疑有小偷。
最夸张的是,有个高楼层的业主说,他发现有陌生人通过地下车库进入小区,在里面东张西望,疑似踩点。
业主们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到物业。
孙建国的手机从早响到晚。
我有一次碰到他,看到他接电话的样子,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他接起电话,还没说两句,对面就传来劈头盖脸的骂声。
“物业是干什么吃的?车库管理成这样,物业费是白交了吗?”
“我车被刮了,你们必须给我个说法!”
“我要求物业在车库门口设岗检查,禁止外人进入!”
孙建国满脸疲惫,一个劲地赔不是:“好的好的,我们会加强管理......”
但根本没用。
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地下车库是公共区域,物业没办法禁止外卖快递进入。而我们这些一楼二楼的住户,有权利从车库进入自己家里。
这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外卖快递为了方便,走地下车库送餐。时间长了,有些人发现这条路很好走,即使不送这个小区,也会从这里抄近路穿过去。
慢慢地,车库里每天都有几十号人进进出出,物业根本管不过来。
更糟糕的是,有些外人发现地下车库管理松散,开始有人在这里搞小动作。
有人在车库角落倒垃圾。
有人在这里做微商,堆了一大堆货。
甚至有人在车库里摆摊,卖早餐。
业主们彻底怒了。
投诉电话把物业前台的电话打爆了,孙建国的个人手机也响个不停。
我听张姐说,孙建国这几天每天要接三四十个投诉电话,嗓子都哑了。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家里吃饭,听到楼下传来激烈的争吵声。我从窗户往下看,孙建国正被七八个业主围着,每个人都在指责他。
“你们物业到底管不管?再这样下去,我们要集体停交物业费!”
“我们要求更换物业公司!”
“车库里现在什么人都有,万一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办?”
孙建国站在人群中间,整个人缩着肩膀,看起来格外狼狈。
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同情他。
但仅仅是一瞬间。
我想起他之前那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想起他说“不交钱就别住这儿”的话,心里的同情就消失了。
![]()
这是他自己找的。
当天晚上,孙建国给我打了电话。
“林晨,能见个面吗?”他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