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情节皆为虚构,人物、地点、事件是基于艺术表达的创作,与现实无关。所用图片并非真实人物影像,仅作辅助叙事。本文借虚构故事传递积极价值观,呼吁读者遵纪守法,弘扬友善、正义等正能量,共建和谐社会。
“王叔,您是村里最有见识的人,你跟我说句实话,我家小安……他画的那些东西,到底是不是不干净?”
“正子,这话可不能乱说。”
“可他才四岁啊!不哭不闹,不看动画片,整天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画画。画的那些东西,歪歪扭扭,跟鬼画符一样,看得我心里直发毛。他妈昨天想把他的画收起来,他就像疯了一样又抓又咬,眼睛都是红的!”
“唉……”
“王叔,您是不是看出了什么?求您给指条明路吧!再这么下去,我怕这孩子就毁了!”
“正子啊,你听我说。有些事,是祸躲不过。你家这娃娃,恐怕不是凡人。他画的那些,不是鬼画符,而是咱们这些凡夫俗子……看不懂的天机。你记住,无论看到什么,都不要去毁坏那些画。否则,恐怕要招来大祸啊!”
![]()
01.
故事,要从秦岭深处一个叫“陈家沟”的小山村说起。
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祖祖辈辈都姓陈。村里人靠山吃山,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也安宁祥和。
陈正就是这个村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他和妻子翠兰,有一个四岁的儿子,取名陈安。
小安的出生,曾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但这孩子从会走路开始,就渐渐显露出与众不同之处。
别的孩子满地乱跑,追鸡撵狗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在泥地上划拉着什么。
他画的不是小人,不是小动物,而是一些极其复杂的、由各种线条和点组成的图形。那些图形,结构繁复,有一种说不出的古朴和神秘感。
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怕不是个“小画痴”。
陈正和翠兰一开始也觉得,儿子可能是在画画方面有点天赋,并没太在意。
然而,随着小安一天天长大,事情开始变得不对劲起来。
他从泥地,画到了纸上。
陈正怕他乱画把墙弄脏,就给他买了很多白纸和铅笔。
从此,小安就彻底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他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笔画画。不吃饭,不睡觉,可以画上一整天。
他的房间里,地板上,床上,墙上,贴满了他的“大作”。
那些图形,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有的形如篆文,有的状若奔雷,有的仿佛是山川河流的缩影,有的又像是星辰运转的轨迹。
每一张画,都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古老而威严的气息。
一个四岁的孩子,脑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陈正和翠兰的心里,开始感到一丝丝的不安。他们试图引导小安,给他买玩具,带他出去玩,但小安对这一切都毫无兴趣。
他的眼里,只有他的画。
谁要是想碰他的画,他就会立刻变得暴躁不安,像一头被侵犯了领地的小兽。
翠兰有一次打扫卫生,想把他画废的几张纸收起来扔掉,小安突然冲过来,死死抱住翠兰的腿,又抓又咬,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嘶吼,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那眼神,根本不像一个四岁孩子该有的。
翠兰被吓坏了,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动小安的画。
家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压抑。
小安的画,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笼罩在一种未知的恐惧之中。
陈正不信邪,他偷偷拿着几张小安的画,去镇上的文化馆,找人看过。
那些文化馆的老师,看了半天,也都连连摇头。
他们说,这些画,有点像古代道家的符箓,但又和已知的任何一种符箓都对不上号。结构之复杂,逻辑之严密,别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就算是在这个领域浸淫了几十年的专家,也未必能画得出来。
这下,陈正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他这才找到了村里最年长的王叔公,想让他给看看,孩子是不是中了什么邪。
王叔公年轻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这些神神道道的事情,也懂一些。他听完陈正的叙述,又看了看那些画,沉默了很久,最终只留下那句“不要毁画,否则要招大祸”的警告。
这话,非但没有让陈正安心,反而让他更加恐惧了。
![]()
02.
日子,就在这种诡异的平静和压抑中,一天天过去。
小安的画,越积越多。
陈正专门给他腾出一个小房间,用来存放他的画作。不到半年的时间,那个小房间,已经快要被堆满了。
粗略一数,竟有上千张之多。而且,没有一张是重复的。
小安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他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深邃,完全不像一个四岁孩童该有的清澈。有时候,他会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仰望星空,一看就是一整夜,嘴里还念念有词,说着一些谁也听不懂的音节。
他的饭量变得极小,有时候一天只喝一点水,但精神却异常旺盛,仿佛不知疲倦。
翠兰愁得整天以泪洗面,陈正也是唉声叹气,夫妻俩想尽了办法,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可从头到脚查了个遍,医生都说孩子身体很健康,没有任何问题。
他们甚至偷偷请了镇上的“神婆”来家里“看事”。
那神婆刚一进门,还没看到小安,脸色就“唰”地一下变白了。她指着存放画作的那个房间,哆哆嗦嗦地说:“这……这屋里有大东西……我……我道行不够,看不了,看不了……”
说完,连红包都没敢拿,就几乎是逃也似的跑了。
这件事,让陈正和翠兰彻底绝望了。
他们觉得,自己的儿子,或许真的不再是他们的儿子了。他的身体里,可能住着另一个他们完全不了解的“存在”。
转机,发生在一个雨后的清晨。
那天,一个身穿洗得发白的青色道袍,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老道士,出现在了陈家沟的村口。
老道士一手拿着拂尘,一手拄着一根竹杖,身后背着一个半旧的行囊。
他不像是在赶路,倒像是在寻找着什么。
他走进村子,没有向任何人打听,径直就走到了陈正家的院门口。
当时,陈正正在院子里劈柴,看到这个陌生的老道士,不由得愣了一下。
“道长,您是……”
老道士没有回答他,一双深邃的眼睛,穿过陈正,直直地望向屋子里。
他的目光,仿佛能穿透墙壁。
“敢问施主,府上可是有一位不凡的麟儿?”老道士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让人心神一凛。
陈正心里“咯噔”一下,劈柴的斧子都差点掉在地上。
“道长……您……您怎么知道?”
老道士微微一笑,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贫道昨夜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直入秦岭。掐指一算,方知此地有天人降世,特来拜访。”
这番话说得玄之又玄,陈正听得半信半疑。
但这些天被儿子的事情折磨得快要崩溃的他,此刻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老道士请进了屋里。
老道士一进屋,并没有去看坐在角落里,依旧在埋头画画的小安。
他的目光,直接就锁定在了那个存放画作的小房间。
“施主,可否让贫道,看一看令郎的画作?”
陈正点点头,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了那扇门。
当房门打开,里面那成千上万张画作,展现在老道士面前时。
03.
这位一路走来,始终云淡风轻,仙风道骨的老人,身体猛地一震,眼睛瞬间瞪得滚圆,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他快步走进房间,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张画。
那是一张描绘着九曲十八弯的复杂雷纹的符图。
“天雷玉书!”老道士的声音都在发颤。
他又拿起另一张,上面是无数个细小的、如同星辰般的漩涡组成的图案。
“周天星斗阵图!”
“这是……这是太上混元符!”
“这是……五岳真形图的原始母本!”
老道士一张一张地翻看着,每看一张,嘴里就发出一声惊呼。他的表情,从最初的震惊,变成了狂喜,然后又变成了深深的敬畏。
到最后,他竟然“扑通”一声,对着满屋的画作,跪了下来。
“天道昭昭!天道昭昭啊!我道门一脉,终于后继有人了!”
老道士老泪纵横,对着那些画,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陈正和翠兰,在旁边已经看得完全傻了眼。
他们完全不明白,这些在他们看来“鬼画符”一样的东西,怎么会让这位看起来就不一般的道长,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举动。
过了很久,老道士才平复了激动的心情。
他站起身,走到陈正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施主,贫道清虚,是青城山天师洞的当代住持。贫道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施主能够答应。”
“道长您快请起,有什么事您尽管说。”陈正连忙扶住他。
![]()
老道士的目光,转向了那个自始至终,都对外界发生的一切不闻不问,依旧在专心画画的小安。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慈爱和郑重。
“贫道想收令郎为徒,将他带回山中修行,继承我道门千年法统。不知施主,可否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