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内掌声雷动。
当全红婵与搭档王伟莹完成最后一记双人10米台动作,两道身影如精准校准的箭矢扎入水中,仅泛起细微涟漪时,现场观众集体起立欢呼。
![]()
这场十五运会跳水女子团体赛的关键对决,两人以稳定发挥助力广东队成功卫冕,这也是全红婵脚踝旧伤休整五个多月后,交出的复出首份满分答卷。
站在领奖台上的全红婵,比2021年东京奥运会时多了几分成熟模样,脸颊线条柔和了些,曾经纤细的肩背因力量训练显得更扎实。
![]()
赛前热身视频在社交平台传开时,不少网友感叹“和印象里的全红婵不一样了”,但没人质疑她的实力。
毕竟从东京横空出世到巴黎卫冕奥运冠军,全红婵总能用“水花消失术”打破所有期待。
从脚踝伤病到团体卫冕
很少有人知道,全红婵这次复出背后,藏着一段与脚踝伤病对抗的日子。
![]()
今年5月,本该出征世界游泳锦标赛的全红婵,因距腓前韧带旧伤复发临时退赛,那是她冲击“跳水大满贯”的重要一战。
退赛后,全红婵回到广东队训练基地,在主管教练陈若琳的陪伴下开启恢复计划。
之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全红婵几乎没碰过10米台,直到国庆后才开始低高度适应性训练,而体重因为“减少高强度消耗+正常发育”,也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
这次全运会,全红婵仅参加女子团体项目,与广东队队友王伟莹搭档双人10米台,两人合练虽只有两个多月,但决赛当天,她们的四组动作零失误,最终为广东女团贡献关键分数,成功守住冠军奖杯。
面临“发育关”,她用实力打破偏见
全红婵的“身材变化”之所以被热议,源于大众对跳水运动员“纤细体型”的固有认知。
![]()
但对跳水界来说,15-18岁的“发育关”是所有青少年选手的必经考验,身高体重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空中翻腾速度与入水控制力,不少选手因没能适应而早早退役。
不过跳水运动员更需要力量与灵活平衡,而非单纯追求瘦,只要把控好入水角度,水花效果只会更好。
![]()
而全红婵在决赛中的表现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在双人跳中,全红婵每次腾空后都能精准调整身体姿态,尤其入水瞬间,手掌呈“刀形”切入水面,压水花动作比伤病前更稳,全红婵用技术证明,实力和体型没有绝对关联。
其实早在东京奥运前,全红婵就曾遭遇“发育关”,2020年集训时身高突增,导致动作频频失误,甚至差点无缘奥运名单,但她最终用实力拿到奥运门票。
![]()
如今面对新一轮身体变化,她依旧用同样的韧性应对,这位“天才少女”的背后,其实是远超同龄人的坚持。
正如网友所说,大家喜欢全红婵,不是因为她永远“完美”,而是她总能在困难面前站出来,伤了就好好养,身体变了就调整动作,用实力回应所有声音,这样的她,比任何奖牌都更动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