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告诉你个好消息!”
电话那头的声音像清晨的百灵鸟,带着压抑不住的雀跃。
老李正拿着抹布擦拭着妻子的遗像,听到女儿的声音,手上的动作一顿,脸上瞬间堆满了笑意,连眼角的皱纹里都仿佛夹着蜜。
“什么好事啊,这么高兴?”
“我怀孕啦!上周刚查出来的,医生说宝宝很健康!”
“哎哟!”
老李激动得差点把手里的抹布扔了,他把相框小心翼翼地放回原位,对着照片里笑意盈盈的妻子喃喃自语道:“听见没,老伴儿,你要当外婆了,我要当外公了!”
他转过身,对着电话激动地说道:“好好好!这是天大的好事!你什么都别干了,在家好好养着,想吃什么跟爸说,爸给你做!我……我明天就去买两只老母鸡给你炖汤!”
01
李建国,街坊邻居都习惯叫他老李。
今年五十八岁,在城南的一家老牌机械厂干了一辈子,从一个挥汗如雨的学徒工,熬到了光荣退休的老师傅。
![]()
他这辈子,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最大的骄傲就是他的女儿,李文静。
文静是老李和妻子唯一的孩子。妻子在文静上初中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他们父女俩相依为命。
老李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愣是把一个黄毛丫头拉扯成了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还供她读完了大学。
在老李眼里,女儿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厂里效益不好那几年,工友们都凑在一起打牌喝酒解闷,老李却下了班就往家赶,给女儿做饭、辅导功课,看着女儿房间里亮着的灯,他心里就觉得踏实。
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了这个二线城市工作。
老李看着女儿每天挤公交上班辛苦,咬了咬牙,拿出了自己半辈子的积蓄,又跟亲戚朋友借了一圈,凑够了首付,在离女儿单位不远的一个小区给她买了套两居室。
房本上,他郑重地写上了自己和女儿两个人的名字。他想着,以后女儿出嫁了,有套婚前房产,腰杆也能硬一些,不受婆家欺负。
“爸,这房子太贵了,您的养老钱都掏空了,我不能要。” 文静看着购房合同,眼圈都红了。
“傻孩子,爸的钱不给你给谁?” 老李拍了拍女儿的肩膀,粗糙的手掌带着常年和机油打交道的味道,“爸这辈子没多大本事,就希望能让你过得好一点。有自己的窝,心里才安稳。”
文静抱着父亲,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
那时候的父女俩,关系亲密得像一个人。文静有什么心事都跟父亲说,工作上的烦恼,生活中的趣事,老李总是她最忠实的听众。
老李也乐在其中,他觉得,只要女儿需要他,他这把老骨头就还有用。
退休后的生活,老李过得简单而满足。每天去公园里打打太极,跟老伙计们下下棋,然后就琢磨着给女儿做点什么好吃的。
![]()
他常常提着保温桶,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把一锅热腾腾的汤送到女儿的楼下。
看着女儿“吧唧吧唧”吃得香,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
他觉得,这辈子就这么守着女儿,看着她结婚生子,自己也就了无遗憾了。
他常常对着妻子的遗像说:“老伴儿,你放心,我一定把文静照顾得好好的。”
照片里的妻子,笑得温柔而恬静。
02
文静二十七岁那年,带回来一个叫王浩的小伙子。
小伙子个子挺高,人长得也精神,就是看上去有点拘谨。一进门,就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一口一个“叔叔好”。
老李打量着这个未来可能成为自己女婿的年轻人。
王浩的家在邻省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着几亩地把他供上了大学。他自己倒是很争气,在一家私企做销售,虽然辛苦,但收入还算不错。
“小王啊,别紧张,就跟到自己家一样。” 老李招呼着他坐下,给他泡了杯热茶。
“谢谢叔叔。” 王浩双手接过茶杯,腰微微躬着,显得特别有礼貌。
吃饭的时候,王浩一个劲儿地给老李和文静夹菜,话不多,但句句都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他会夸老李的红烧肉做得比饭店的还地道,也会在文静抱怨工作累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安慰几句。
“爸,您觉得他怎么样?” 送走王浩后,文静有些期待地问。
老李沉吟了一下,说:“人看着挺老实,也挺会来事儿。就是……他家条件不太好,你跟着他,以后可能要吃点苦。”
“爸,我不怕吃苦。” 文静挽着老李的胳膊,撒娇道,“王浩对我特别好,而且他很上进,我相信我们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再说,他家条件不好,不正好说明他是个潜力股嘛,以后肯定会更珍惜我们这个家。”
女儿都这么说了,老李还能说什么呢?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女儿幸福。只要女儿喜欢,他这个做父亲的,就该支持。
他想,穷点没关系,只要人品好,肯奋斗,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再说,自己还有点退休金,女儿也有房子,总不至于让他们太艰难。
“只要他对你好就行。” 老李叹了口气,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两人的关系就这么定了下来。王浩来的次数也越来越勤,每次来都抢着干活,拖地、洗碗,手脚麻利。
老李看在眼里,心里那点最后的担忧也渐渐放下了。他觉得,女儿找到了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03
谈婚论嫁很快提上了日程。
按照老家的规矩,王浩的父母特地从农村赶了过来,和老李商量两个孩子的婚事。见面的地点,就定在老李那套两室一厅的老房子里。
王浩的母亲是个嗓门很大的农村妇女,一进门就拉着文静的手,左看右看,嘴里不停地夸:“哎哟,这闺女长得真俊,我们家王浩真是好福气。”
老李客气地把他们请进屋。寒暄了几句后,王浩的母亲就切入了正题。
“亲家啊,咱们也是实在人,就不绕弯子了。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实在困难。这彩礼吧,按我们那边的风俗,怎么也得十几二十万。但我们知道城里不讲究这个,我们也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我们商量着,彩礼我们可以象征性地给一点,比如一万零一,取个‘万里挑一’的好彩头。但是呢,我们有个小小的请求。”
老李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但是”后面的话才是重点。
“你看,文静这套房子,当初是你付的首付。我们想着,既然两个孩子要结婚了,就是一家人了。能不能……把房本上你的名字去掉,只留文静一个人的名字?这样,以后他们小两口过日子,也名正言顺一点。我们王浩入赘过来,这要是房本上还有老丈人的名,说出去也不太好听,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老李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这套房子,花光了他毕生的积蓄,是他给女儿最大的保障。现在,还没结婚,对方就惦记上这套房子了。
“这……” 老李有些犹豫。
“爸!” 文静这时开口了,她拉了拉老李的衣角,小声说,“阿姨说得也有道理。您看,王浩家为了给他娶媳妇,已经尽力了。彩礼的事他们都让步了,我们在这件事上,是不是也该大度一点?再说了,房本上写谁的名字不都一样吗?都是一家人。您要是不放心,让他们家写个协议,保证这房子永远是我的婚前财产,行不行?”
王浩也在一旁帮腔:“是啊叔叔,我妈就是个直肠子,说话不太好听,但她没别的意思。我保证,这辈子都会对文静好。这房子,就是文静的,我绝对不会有任何想法。”
看着女儿恳求的眼神,又看看王浩那张诚恳的脸,老李的心软了。
他想,或许是自己太多心了,人家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为了女儿的婚事顺利,为了不让她在婆家面前难做,自己退一步,又能怎么样呢?
“行吧。” 老李最终还是松了口,“只要你们小两口能过好,我这个老头子怎么样都行。”
王浩的母亲脸上立刻笑开了花,连声说:“亲家真是个敞亮人!”
婚礼办得很热闹。老李看着女儿穿着洁白的婚纱,挽着王浩的手,一步步走向幸福的殿堂,他坐在台下,悄悄抹了好几次眼泪。
![]()
一半是喜悦,一半是说不清的失落。他觉得,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小棉袄,从今天起,就真正属于别人了。
04
婚后的日子,一开始还算甜蜜。王浩和文静住在新房里,老李则守着自己的老房子。周末的时候,小两口会回来看他,陪他吃顿饭。
但渐渐地,老李感觉有些东西变了。
女儿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电话也越来越少。以前,她一天得给老李打两三个电话,现在,有时候三四天都没有一个消息。
每次老李打电话过去,她总说忙。
“爸,我这正开会呢。”
“爸,我跟王浩在外面应酬呢。”
“爸,我们准备去旅游,过两天再给您打。”
老李心里空落落的。他知道女儿成家了,有自己的生活,但他还是忍不住地想念。
更大的矛盾,在文静怀孕后爆发了。
文静怀孕的消息,让老李欣喜若狂。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又有了新的盼头。他开始天天往菜市场跑,研究各种孕妇食谱,变着花样地给女儿送吃的。
可王浩的母亲,那位亲家母,也从老家搬了过来,住进了女儿家,说要照顾怀孕的儿媳妇。
两个老人的育儿观念,或者说生活观念,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亲家,这孕妇可不能吃螃蟹,太寒了!”
“哎呀,我们那时候怀孕,什么不吃,孩子生下来不也健健康康的?”
“亲家,这地我刚拖过,你怎么又穿着外面的鞋进来了?”
“城里人就是讲究多,我们在农村,哪有这么麻烦。”
矛盾越积越多。更让老李难以接受的是,亲家母开始明里暗里地跟他提房子的事。
“亲家啊,你看,现在文静怀孕了,等孩子生下来,这房子就显得小了。我们王浩呢,工作也努力,正准备升主管,以后前途无量。他们年轻人,应该住个大点的好房子,对孩子成长也好。”
老李听出了弦外之音,没作声。
亲家母继续说:“我听王浩说,您自己住那套老房子,地段也不错。您看,您一个人住那么大地方也浪费。要不……您把那套房子卖了,给孩子们添点钱,让他们换个三室一厅的大房子?您呢,就搬过来跟我们一起住,我们给您留个小房间,大家互相有个照应,多好。”
老李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卖掉他的老房子?那是他和亡妻唯一的念想,是他最后的根。搬过去和他们一起住?天天看着亲家母那张脸,听着她指桑骂槐的话?他不敢想象那种日子。
他把这事跟文静说了,希望女儿能理解自己。
没想到,文静却犹豫了。
“爸,我觉得妈说得也有道理。我们现在这房子确实有点小,以后有了孩子,加上保姆,肯定住不下。您那套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换成钱,也算是投资嘛。您要是过来跟我们住,我也能天天看见您,好好孝敬您啊。”
“文静!” 老李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那房子是你妈留下的念想,是爸的家!怎么能说卖就卖?再说了,我跟你们住一起,生活习惯不一样,肯定会有矛盾的。”
“爸,您怎么这么固执?” 文静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不耐烦,“都什么年代了,还守着那些老思想。我也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好,为了您未来的外孙好啊!您就当是为了我,为了孩子,行不行?”
父女俩第一次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老李气得一晚上没睡着。
他想不通,自己一向乖巧懂事的女儿,怎么结了婚,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她的话,像一把把小刀子,扎得他心口生疼。
05
最终,房子的事情,因为老李的坚决反对,暂时搁置了。但这件事,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了父女俩的心里。
文静和王浩回来看他的次数更少了。有时候老李做了一大桌子菜,等来的却是一通“今天不回来了”的电话。
他一个人,守着一桌子渐渐变凉的饭菜,心里说不出的凄凉。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文静顺利地产下了一个七斤重的胖小子。
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老李所有积压在心里的不快和委屈都烟消云散了。他当外公了!
他高兴得在屋子里团团转,赶紧翻出早就准备好的大红包。红包里,他塞了8888块钱。这是他能拿出的最大一笔现金了,数字也吉利,寓意着“发发发发”,希望外孙能一生富贵,平安顺遂。
他揣着红包,又提着一锅熬了很久的乌鸡汤,兴冲冲地赶往医院。
他想,血浓于水,有了孩子,一家人的关系总会缓和的。女儿看到他,看到他为外孙准备的一切,一定会明白他这个做父亲的苦心。
医院的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老李找到了文静的病房,那是一间单人病房,环境很好。
他脸上挂着慈祥的笑意,心里盘算着外孙的小名该叫什么。他走到门口,提着保温桶的手抬了起来,正准备推门进去,给女儿和亲家一个惊喜。
就在这时,房间里隐隐约约传来了女儿和亲家母的对话声。
里面的谈话声飘进了老李的耳朵里,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