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最“反内卷养生”的211大学,0网红偏方却治好无数年轻人的焦虑

0
分享至


“中医药不是遥远的理论,而是能穿在身上、吃进嘴里、逛在眼前的生活本身。”

——女同事说


点赞、推荐,顺便★标俺们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最近,张家界七星山的“荒野求生挑战赛”成为了全网的快乐源泉。

医学生林北凭借他的“硬核生存技能”以及“超绝精神状态”在一众选手中出圈。

别人荒野求生都是满眼疲惫,充满了担忧;但他好像已经和森林“融为一体”:

下雨天别人到处找庇护所,他却爬上树开始学猴子叫


吃坏肚子腹泻不止,他医学生的血脉瞬间觉醒,用烧红的泥土自制“荒野版蒙脱石散”...


图源:微博@潇湘晨报

实实在在地演绎了什么叫: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网友连声质疑:看来当野人也比当医学生快乐多了


相比诸多医学生学到头皮发麻的日常,有一个地方的医学生却快乐多了——这里的学生们翻阅古籍方剂、辨识百味草药、练习针灸推拿,每日都在复刻“尝百草”“炼丹药”的传统。

毫不夸张,这里的道路、房屋都弥漫着“仙草”味,随处可见的中草药,把养生氛围直接拉满!没事多来逛逛,感觉多吸两口都能延年益寿

它就是国字头第一批中医药高等学府,也是唯一一个211中医院校,根正苗红的中医界“老大哥”——北京中医药大学


01

从“小马扎课堂”到全球传医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历史,始于1956年国务院的一纸批复——这一年,北京中医学院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高等中医药人才的院校。


1956年,国务院发文正式成立北京中医学院等四所中医院校,标志着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由此起步

建校之初的条件远非如今可比,学校暂借北门仓的北京中医进修学校校舍办学,“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时值第一个国家五年计划,百废待举。当时,青年学生大都争先恐后地报考工科类院校,以求加入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之中。

中医,可谓是当时一股冷门得不能再冷门的专业,不仅老师稀缺,连报考的学生都寥寥无几。因此,办学条件十分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务院仍然坚持办学,因为中医是中华民族医学智慧的结晶,是不可抹去的文化传统。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王世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第一届学生,他回忆求学往昔:学生们没有固定课桌,就抱着小马扎坐在地上,以膝盖为“书桌”记笔记;120多名学生挤在几间简陋的大房间里住宿,但没人抱怨。


北中医第一届学生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

即便条件艰苦,学校仍在快速成长。

1958年,学校第一所附属医院——东直门医院正式开诊,同年还创办了中药制药厂,实现了“教学、医疗、科研”三位一体的初步布局。

1960年,建校仅4年的北京中医学院就跻身全国重点高校行列,“起步即高光”的成绩,在当时的中医药院校中极为罕见,也就此奠定了北京中医药在中医学圈“老大哥”的地位。

1962年,中医界发生了一件改变未来的大事。秦伯未、于道济、陈慎吾、任应秋、李重人五位知名教授,针对当时中医教育面临的“西医学科冲击、教材不统一、实践机会不足”等问题,联名向教育部上书提建议,这一“五老上书”事件不仅推动了全国中医课程体系的规范化,也成为北中医校史中极具分量的精神符号。


此后数十年,学校的发展脚步从未停歇。

1993年,北京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名称的升级背后,是学科实力、办学规模的全面提升。

三年后,学校成功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成为中医药领域率先进入这一行列的院校。


步入21世纪,学校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新增了针灸推拿学、骨伤科学等优势学科,学科版图进一步拓宽,也为后续培养“针灸骨伤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北京中医药大学新校区良乡校区

2017年,学校的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大核心学科同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20年,学校又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实现了“学术硬实力”与“校园软实力”的同步发展。

回溯校史,从“小马扎课堂”白手起家,到“双一流”稳步前行,它的每一步都与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

它用近七十年的时间证明,中医药教育既能守得住传统根脉,也能跟得上时代步伐,为后续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根基。

02

硬核科研,让本草焕发新活力

作为以中医药学为核心的全国重点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科实力堪称“行业标杆”,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大专业更是撑起“王牌门面”

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双双斩获A+等级,这一成绩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仅两所院校达成。


三大核心学科全部入选“双一流”建设行列,堪称“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除此之外,学校还拥有近5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这也标志着北中医的核心学科实力,迈入全国乃至世界的顶尖水平。

学位授权方面,学校构建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4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还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中医药人才的“深耕式培养”提供了充足空间。

不过,当人们提到“中医”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留着长胡须的老医者,手捧竹简给学生传道授业,而学生们平时的学习,要么泡在图书馆里研究医书古籍,要么在古老的木柜前,用小称盘抓药材……

这些场景的确存在,但现在的中医,早已与科技深度融合,学生们不仅从古书里总结经验,更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走在医学前沿。不少成果既贴合临床需求,又彰显了中医药的创新力。

比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研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勇教授团队中医“益气温阳活血”的经典理论出发,创新提出了“心衰解毒”的新治法,还据此研发出了中药新药“芪参颗粒”,很快就能为心衰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为了找到药物里真正发挥作用的成分,团队还首创了以斑马鱼胚胎作为模型的筛选体系,从芪参颗粒中精准找出了16种能保护心肌的中药小分子。这项研究成果在2024年发表在了被号称“国产第一神刊”的《Science Bulletin》上。


这也可以看出,北中医不仅重视传承“传统理论”,还注重与“现代实践”的结合。

为此,学校搭建了一系列的“古今融合”的课程

不同于中医传统的师门制,学校把各大名医“隔空”请到了校园——中医经典智能实训室打破了空间限制,与各大名医合作,开展远程门诊带教,考入北中医,四舍五入也等于“拜入中医名门”。

此外,传统的中医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学校特创的中医诊断虚拟仿真实训室(又称“中医诊断舱”)是学生们的“最爱”。这里通过VR技术还原了不同体质患者的脉象、舌苔、面色特征,可供学生反复练习“望闻问切”。

谁说“老中医”只能穿长衫、留胡须,也可以是“机械姬”呀!


舌面诊VR本科生实训

强大的学科与科研实力,也为学生就业筑牢了“底气”。

校长唐志书曾提到,

“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平均达98%以上,这一数据在医药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而从就业方向来看,超60%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有许多毕业生考入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顶尖医疗机构;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基层医疗岗位,或进入中药企业从事研发、质控工作;甚至有毕业生自主创业,开办社区中医诊所、开发中药养生产品。

而他们也真正将“尝百草”的所学,转化为服务大众健康的实际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北中医从办学之初就以弘扬“中国传统”作为底色,但传统之余,也很有“国际范儿”。

早在1957年,学校就成立了留学生办公室,成为新中国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攻读中医学的高等院校,一直到今天,已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

90年代初,学校在德国创办魁茨汀中医医院,开创了中国大学在海外独立举办中医特色医院的先例,如今这家医院已成为欧洲中医药诊疗与教学的重要基地。


直到现在,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设立我国首个海外医学学士学位项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开设“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学生们既能熟练运用中医诊疗技术,又具备扎实的现代生物学科研能力,很多毕业生都多拿到了跨国药企或国际医疗机构的offer。

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的中医学硕士项目,更是首个获得欧盟认可的中医药学位项目,让中医药学历在欧洲实现“官方认证”。

近年来,学校还在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建立海外中医中心,为海外中医药传播提供了“北中医方案”。

03

藏在校园每一处的“中医智慧”

北中医的校园生活,从课堂到角落,都透着一股“仙气飘飘”的独特气质。

先从特色课程说起,这里的课不止教医术,更教人生哲理。

治病和救人,除了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懂得人心。

开学必听一门课就是社交礼仪,没有理论,全是进入社会后的高频场景的实战。

从正式场合的着装搭配,到学术答辩时的言行举止,再到会议安排的细节把控,这些社会生活里的规则,与书本中的知识一样重要。

“礼仪是让对方感到被尊重,这比技巧更重要。”


图源:小红书@雪饼

除此之外,专业课上老师还会穿插中医里的人生哲学,比如从“阴阳平衡”讲处世之道,从 “辨证施治”说看待问题要灵活,做到“学医先学做人”。


图源:小红书@海绵baby

懂医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北中医也把这句话贯彻到底。学校专门开设了特色课:中医美容课、针灸课、食疗课……丰富多彩,教大家用益母草护肤、用当归护发,把“养生”实实在在融进生活里。

重要的是,这些课程讲座会不定期对外开放,校外的大家,可以准备蹭课啦!

课堂之外,北中医的校园本身也是一本活的“中医药图鉴”,不仅如此,还被广大市民称为“遛弯圣地”。

毕竟不是哪所大学都能把“仙草”种满校园。

北中医的博物馆就是打卡胜地之一,这里的藏品规模在全国都数一数二:2000多件医史文物、善本医籍,6000多份中药标本,一进门就能闻到满室药香。

矿物药展区的晶石闪着光泽,大型植物药材区更让人惊叹:一人高的葛根立在角落,20多年的党参粗壮得像小树干,最惊艳的还要数清代“百眼柜”,圆柱形的柜子能转动,每个药斗都标着药名,柜门绘着神农尝百草的图案,柜顶字迹记载着悠久的历史,摸着凉凉的木面,仿佛能摸到百年前的制药时光。

博物馆之外,药学楼南侧的“百草园”更是独一份的存在。

这里种着青蒿、益母草、桔梗、水飞蓟等上百种药用植物,连诺贝尔奖相关的青蒿都能近距离观察。如果到这参观碰上了拿着笔记本的同学,记得让他讲讲这些“仙草”的故事。


图源:小红书@气泡伤心水

校园里的建筑也透着古色古香,每栋楼的牌匾都是书法大家题写的。

历代中医大师的雕塑屹立各方,路过时仿佛能感受到前辈们的治学精神,走在这样的校园里,连脚步都忍不住放慢。


图源:小红书@BUCM-陈安澜

逛累了,就去北中医的“养生食堂”补一补。国医堂推出的药膳,把草本香藏进了馒头包子里。


北中医国医堂的菜单

图源:小红书@我不是张扒皮

“只要吃饭就是最大的养生”,北中医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有!学校还会组织“采药活动”,带着学生去学校专属本草基地,一边认草药一边郊游,把“尝百草”从书本变成了实地体验,学习和休息两不耽误。


图源:小红书@上市女总裁

这些藏在课堂、博物馆、百草园、食堂里的细节,正是北中医“仙气飘飘”的底气,中医药不是遥远的理论,而是能穿在身上、吃进嘴里、逛在眼前的生活本身。

广大网友羡慕:都说学医很累,在这里学医还会变秃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特别,在于它始终踩着“传承”与“创新”的双轮稳步前行。

从“小马扎课堂”艰辛起步,到如今成为拥全球传医的顶尖院校,它从没丢了中医的根——校园里的百草园、博物馆,课堂上的礼仪与哲理,都藏着对传统的敬畏;

也没停下创新的步——中西医结合、中医AI模拟诊断实验室,把古老智慧变成现代成果。

北中医守得住传统、玩得转创新、护得住学生,它不仅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标杆,更是无数人心中“从热爱中医走到成就事业”的理想之地。

未来,它定会继续带着本草清香,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护更多人的健康让中医药的光芒照得更远。

参考资料: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举办研究生新生社交礼仪专题讲座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个长学制特色专业培养中医药发展领军人才

3.中国医药报:1956年,我成为北中医首届大学生


每日互动

你还听说过哪些神奇的中草药?

评论区告诉我8~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更多好看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放宽

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放宽

政知新媒体
2025-11-14 21:48:35
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一战永绝后患

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一战永绝后患

boss外传
2025-11-01 12:00:03
干练与松弛如何共存?深棕色背心搭瑜伽裤,小姐姐一看就是女强人

干练与松弛如何共存?深棕色背心搭瑜伽裤,小姐姐一看就是女强人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11 13:22:57
放弃库里,安德玛断臂求生

放弃库里,安德玛断臂求生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25-11-14 19:16:44
香港知名男星低调再婚,弃影从商做纸板生意,移居内地生活20多年

香港知名男星低调再婚,弃影从商做纸板生意,移居内地生活20多年

胡一舸南游y
2025-11-14 19:10:21
台独急先锋赖清德突然改口:两岸可以统一,国台办一句话戳破真相

台独急先锋赖清德突然改口:两岸可以统一,国台办一句话戳破真相

文史旺旺旺
2025-11-13 20:17:18
“诗与远方”圆梦,林高远/刘诗雯摘得全运会乒乓球混双金牌

“诗与远方”圆梦,林高远/刘诗雯摘得全运会乒乓球混双金牌

澎湃新闻
2025-11-14 23:34:28
27岁靠一首歌火遍全国,37岁高龄产子,和前夫离婚后如今她怎样了

27岁靠一首歌火遍全国,37岁高龄产子,和前夫离婚后如今她怎样了

冷紫葉
2025-11-13 16:37:48
原价1.8万的华为折叠屏,如今1折都不要!搭载麒麟9000芯片

原价1.8万的华为折叠屏,如今1折都不要!搭载麒麟9000芯片

闲搞机
2025-11-13 11:06:43
人心大快!小S被曝已没收入,节目嘉宾罢录,遭反噬代言全掉光

人心大快!小S被曝已没收入,节目嘉宾罢录,遭反噬代言全掉光

八星人
2025-11-14 10:47:02
经典黑白配还能这么穿?小姐姐的白背心黑瑜伽裤,成熟妩媚又舒适

经典黑白配还能这么穿?小姐姐的白背心黑瑜伽裤,成熟妩媚又舒适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10 13:44:01
全运会最新金牌奖牌榜15日赛程,山东一日无金,江浙狂飙紧追广东

全运会最新金牌奖牌榜15日赛程,山东一日无金,江浙狂飙紧追广东

天涯远行人
2025-11-15 01:40:20
4-1!550万人口小国沸腾了:世预赛7战全胜领跑!近乎直通世界杯

4-1!550万人口小国沸腾了:世预赛7战全胜领跑!近乎直通世界杯

球场没跑道
2025-11-14 09:00:30
刚威胁驱逐中国外交官,日本就收到"大礼":隐身无人机携歼20现身

刚威胁驱逐中国外交官,日本就收到"大礼":隐身无人机携歼20现身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14 20:35:41
游乐场里宝妈走光了自己却没察觉?这场景看着尴尬

游乐场里宝妈走光了自己却没察觉?这场景看着尴尬

没有偏旁的常庆
2025-10-31 07:20:21
死得绝望!摇滚女歌手阿珍离世,长得漂亮!遭座椅挤压,肋骨断裂

死得绝望!摇滚女歌手阿珍离世,长得漂亮!遭座椅挤压,肋骨断裂

鋭娱之乐
2025-11-14 13:51:56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心灵短笛
2025-05-15 15:12:03
官方披露:夏某受境外组织派遣,以“提供医疗援助”等名义为掩护,深入我西南山区,暗中搜集军事管理区数据

官方披露:夏某受境外组织派遣,以“提供医疗援助”等名义为掩护,深入我西南山区,暗中搜集军事管理区数据

鲁中晨报
2025-11-13 15:59:03
上海已确认:又一区发"房票"+15%补贴!市民期盼

上海已确认:又一区发"房票"+15%补贴!市民期盼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4 18:32:08
我业绩第一年终奖5000,同事摸鱼拿5万,我辞职走人后主管傻眼了

我业绩第一年终奖5000,同事摸鱼拿5万,我辞职走人后主管傻眼了

农村情感故事
2025-11-08 15:18:49
2025-11-15 06:08:49
新东方 incentive-icons
新东方
新东方,旨在提供有文化价值的教育、生活、文旅服务。
1209文章数 1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艺术
时尚
房产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中国唯一建在温泉上的城市,常年22℃,银杏美了千年

“羽绒服+半身裙”,混搭风太好看了!保暖又气质!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国防部: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