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33年彭德怀得知战友被杀,气得浑身哆嗦,从此与一元勋产生嫌隙

0
分享至

有一个疑问:1933年5月,彭德怀得知自己多年老友段德昌牺牲时,为什么气得浑身哆嗦,从此与贺龙结下梁子?又是什么样的细节,让两位战友的私人感情出现裂痕,并一直延续到建国后?

那年春末,中央红军还在湘鄂西根据地拉锯。彭德怀接到噩耗:段德昌,自己的入党介绍人、革命战友,29岁,就在巴东县金果坪被处决。消息像一把利刀,直接插进彭总心脏。他悲伤,却更对牺牲细节无法接受:段德昌并非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含冤被“肃反”整肃斗争错杀。彭总感慨:“他明明跟我们朝夕相处,不可能是改组派,可有人硬说他勾结汪精卫”。他愣住了。没想到会是这个答案。

而此时,当地党内负责人夏曦因信谣言,下令逮捕审查,最终定案:段德昌与“AB团”有联系,一概清算。可怕的是,贺龙就在处决现场。传言说,他递上了一碗“送行饭”,仿佛在给一个即将上战场的兄弟送别。那碗粗粮粥,没有安慰,只有绝望。彭德怀想象那一幕,愤怒至极:自己最信任的战将就那么被带走,又被冷眼看着执行,他能咽下这口气吗?



其实,当时的贺龙并非冷酷无情。他的军内职务虽高,话语权却要让位给湘鄂西分局书记夏曦。按照“党指挥枪”的原则,夏曦是最高负责人。在那场肃反运动中,操之过急的审查扩大化,把不少老同志卷了出来。贺龙想保命,还想帮段德昌解围,却无能为力。递上一碗“送行饭”,也许已经是他所能做的极致,也是他对革命纪律的无奈妥协。



彭德怀没法接受这个交代。他暗自思忖:既然你是我最亲的同志,为何不拔刀相助?为什么在派头说得算的夏曦面前,你选择沉默?于是,他对贺龙产生怨气。两人从此在工作中多了几分隔阂。彭总说话更直接;贺老总却拧着眉头,少了往日的豪爽。



这段矛盾并没有随着时间淡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贺龙担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师长,指挥年轻将士鏖战华北。彭德怀成为副总司令,分管主力部队。他的部下曾向毛主席建议:把贺龙调离一线,送苏联深造。可毛主席没有点头。那条建议没通过,贺龙继续领军。贺龙知道,是彭德怀在暗处发声,他心里也难受。可这种误会,没法当面拆穿。抗战中,他们偶尔同席,谈语气里免不了试探,彼此都有所保留。

解放战争里,西北战场烽火再起。华北野战军、晋绥军区合并,彭德怀亲自接管了贺龙的嫡系部队。“你这一师、这一师,我都得重整编制”,彭总亲自动手,整顿旗帜。贺老总心里清楚,不再是曾经那支独立的部队,但也只能咬牙点头。可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那碗“送行饭”,想起那件他没能拯救的兄弟。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摩擦,并非两人不可和解;而是信息闭塞,政策严苛,大家都陷在战火与政治运动的夹缝里。彭德怀之所以耿耿于怀,是因为他无法吞下战友横死的事实;贺龙之所以郁结,也因他明知道真相,却无权改变结果。政治运动太残酷,不是几句话就能释怀。

多年后,两位元帅再聚首时,提起往事。贺龙说:“当年若真能让我动手,就不会有这碗饭的事了。”彭德怀点点头,叹道:“那时候各方都盯着,稍不留神就变成把柄。咱们都是受害者。”他们互相会心一笑。裂缝未必能完全抹平,但理解终于替代了怒火。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革命洪流中,个人情感常常被大局裹挟。一个谣言,一道命令,就可掀翻前线万人敬仰的将领;一碗送行饭,也能压在心里一辈子。历史再无退路,只有面对真相,才能让先烈的冤屈有机会被还原,也让后人读懂那个年代的苦与痛。 信息来源:[王季思《贺龙传》] 参考资料:[蔡亚礼《彭德怀传》]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春序娱乐 incentive-icons
春序娱乐
感恩历史里的人与事。
4304文章数 7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