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冉,这位被誉为当代东方空间美学践行者的建筑师与室内设计师,以其“无中生有,有中见无”作为设计理念,从传统筑造工法到艺术领域与建筑的内在联系出发,完整清晰的认知设计学脉络与践行的统一。他的作品不仅是对空间形式的探索,更是对东方文化精神内核的深刻诠释。同时,作为名谷设计机构创始人,他将传统文人精神与现代建造法则深度融合,更以贤坤花园、璟樾、瞻月、紫金山院等代表作,重新定义了东方美学的现代表达。
![]()
潘冉
名谷设计机构 创始人
东南大学客座教授
“我希望未来的居住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的存在,更能兼具人文温度,成为时间、空间、自然、科技与情感共生交融的场域。”潘冉如是说。作为2025PChouse Award私宅设计大奖赛事专家评委,我们特邀他从年度主题“新共生·可持续——时空艺境,智感共生”出发,结合时间、空间、自然、科技、情感等多角度解析当代居住空间中“新共生”理念,从专业设计理论和实践案例出发为行业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思路。
![]()
贤坤花园©名谷设计机构
![]()
贤坤花园©名谷设计机构
对话潘冉
空间不只是静态的容器,而是随时间和生活轨迹不断进化的载体。当我们讨论“新共生”时,您如何通过设计,让空间与时间“共生”,同时承载居住者的情感需求与记忆?结合您的案例,谈谈您在这方面的具体实践?
在我看来,空间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它会随着时间推移、居住者生活轨迹的改变而不断生长、变化。因此,当我们谈论“新共生”时,我更关注的是怎样让空间具备时间感和生命力,能够自然地承载人的情感、记忆乃至对未来的想象。我认为,空间不应仅仅是功能的载体,更应成为连接时间、情感与自然的媒介。
![]()
![]()
贤坤花园©名谷设计机构
在贤坤花园项目中,公共空间的营造不仅关注功能复合性,更强调邻里关系的自然发生。我们大量引入自然光线,让室内空间随着一天中光影的变化而产生微妙的情绪变化。比如清晨健身房里温柔的晨光、黄昏时酒廊里斜洒的夕阳,都让空间在时间中呼吸生长。同时,我们有意识地在空间中加入了大量公共设施,比如茶室、酒廊、健身房、泳池、书吧、洽谈区等,这不仅仅是功能上的配置,更是为了激活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时间之间的情感连接,重新唤回了传统的邻里关系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
![]()
贤坤花园©名谷设计机构
当下,我们在设计中尤为关注艺术、自然与智能科技,在您看来,如何在设计中让这三者形成“共生”关系,既满足功能性又保留空间的人文温度?
艺术、自然与智能科技本身并不冲突,它们代表了人类不同层面的追求。在设计中,真正的挑战,不是简单地叠加这三者,而是让它们以一种有机、自然的方式共生,彼此成就,同时回应人的情感与生活需求。
![]()
![]()
![]()
瞻月©名谷设计机构
在贤坤花园里,我们让自然光成为空间的主角。与此同时,智能灯光、环境控制系统无声地嵌入其中,根据时间变化自动调整氛围,既高效又不打扰人的感知。所有技术都隐藏在建筑材料或家具中,不影响空间美感。同样,艺术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空间的灵魂。比如庭院中心的苹果艺术装置,它们不仅仅是漂亮的视觉焦点,更是与空间对话、激发情绪的锚点,成为了整个社区的主题。
![]()
![]()
![]()
贤坤花园©名谷设计机构
好的空间一定要有温度。科技是为人服务的,艺术是触动人心的,自然则是给人疗愈感的。当三者之间形成一种流动、包容的关系时,空间就不仅仅具备了功能性,更成为了一个能够滋养人、陪伴生活的有呼吸感的居所。
您认为当下我们在讨论“共生”这一话题时,是否会存在一些误区?结合您对未来居住空间的展望,您认为“新共生”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它又将如何影响未来的设计趋势?
在当下的讨论中,我觉得关于“共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科技的介入被简单理解为辅助传统的功能配置,有些科技手段只是表层的堆砌,没有真正嵌入到空间的整体体验之中,甚至原本很简单的物理操作变得难以控制,那么不仅不会提升生活质量,反而容易成为负担。真正的科技共生,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不刻意彰显存在,却让空间拥有“感知”与“回应”的能力。同样,在自然共生的话题上,经常有表面化的处理,比如简单的引入一些绿植等等,如果设计缺少与居住节奏、空间功能的深入对话,这样的自然元素就只是装饰性的存在,很难真正带来自然与人的情感连接。
![]()
![]()
![]()
![]()
璟樾©名谷设计机构
未来理想的“新共生”状态,应该是艺术、自然、科技与人的情感与生活本身紧密交织的。科技、自然、艺术也不仅仅是点缀,它们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共生关系必须以人的感知、情绪和未来需求为中心展开,空间要能够随着时间、季节甚至居住者心境的变化而自然呼应。
![]()
![]()
![]()
![]()
德赛斯(积石成岩)©名谷设计机构
我认为最高明的共生设计,就像中国园林的“借景”,是让山、水、光、风都成为空间的一部分,而人置身其中,却感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才是我理解的“共生”。
![]()
![]()
![]()
![]()
紫金山院©名谷设计机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