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办是不是花钱买学历?”“国际化教学能对接国内就业吗?”每年填报志愿时,这些疑问总会让学生和家长犯难。其实不用纠结,判断一所合办大学好不好,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就是最实在的标准。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给了大家一个清晰答案。这所学校不仅能让学生考上耶鲁、麻省理工这样的顶尖名校深造,更能让踏入职场的学子稳稳扎根在国家急需的高科技领域。
![]()
在2024届134名毕业生中,80.6%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还拿到了全球92所院校的392封录取通知书,但如果只关注升学,便会错过另一重惊喜。无论是直接踏入职场的应届生,还是完成硕士学业后回归产业的往届校友,都在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化工这些国家战略级领域,走出来“高精尖”的就业道路。
数据显示,广以就业校友中超80%投身这些“国之重器” 赛道,其中85%选择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创新高地。对学生和家长来说,这样的行业和地域选择,意味着更稳定的发展前景和更多的上升空间。
![]()
为何广以的学生能精准踩中这些好赛道?核心是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贴得太近了。2024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四个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36.6%)、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33.6%)、化学工程(20.1%),还有首届招生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9.7%)。这些专业看似普通,实则每个都对准了产业痛点.
材料专业的学生本科就研究半导体材料,毕业去宁德时代做动力电池研发顺理成章;生物技术专业的学子跟着导师做过食品安全检测,入职华大基因就能接手疫苗相关项目;就连首届毕业的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学生,也因为懂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直接被英特尔招去做芯片设计。对学生来说,学的内容能直接用到工作中,不用从零适应,这就是最实在的优势。
![]()
更让家长放心的是,广以毕业生的就业起点真不低。就业单位里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好企业:华为、宁德时代这些全球500强,中石化这样的央企,陶氏化学等顶尖外企,还有比亚迪、国轩高科这类硬核民企。而且岗位都不是基础岗,全是研发和核心技术岗。
能有这样的就业表现,根本上是学校的培养模式管用。作为合办大学,广以的全英文教学不是噱头,超80%的外籍师资都是全球顶尖高校出身,上课不搞填鸭式灌输,而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找问题、解决问题。
![]()
更关键的是硬件实在,生均仪器设备价值是教育部标准的42倍以上,扫描电子显微镜、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这些千百万级的设备,本科生都能亲手用。很多学生毕业前就跟着导师做过科研课题,甚至发过国际论文,这种实践经历让他们入职后上手特别快。就像宁德时代的HR说的:“广以的学生不用多培训,直接就能参与项目,这在抢时间的新能源行业太重要了。”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还有两个点很实在:一是学历认可,毕业生能拿到广以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双学位,国内外都认,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都没障碍;二是经济压力小,学校有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最高能覆盖4年学费和生活费,总额达60万,普通家庭也能负担。
![]()
回看中外合办大学的发展历程,很多学校曾陷入“重国际化、轻本土化”的困境,而广以用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与升学数据证明:真正成功的国际化教育,从来不是“照搬国外模式”,而是要在全球视野与本土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实践或许给出了一个新的选择标准:评价一所中外合办大学的好坏,不必只看排名与光环,不妨看看它的毕业生,是否能在国家最需要的领域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