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食戟社
在乳制品消费市场,灭菌乳与复原乳常被置于“非此即彼”的对立语境中——有人认为“复原乳就是劣质灭菌乳”,也有人觉得“选灭菌乳就不能选复原乳”。这些认知偏差,不仅让消费者陷入选择焦虑,也忽视了二者在满足不同需求、保障市场供给中的互补作用。2025年9月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修改单,恰恰以“划清边界、各归其位”的思路,为我们重新理解二者关系提供了契机。 首先要明确的是,灭菌乳与复原乳并非“从属关系”,而是加工工艺完全不同的乳制品。
![]()
灭菌乳以生牛乳为唯一原料,经一次超高温瞬时灭菌制成,最大限度保留了牛奶的天然风味与部分活性物质,是追求“新鲜原生”消费群体的首选,就像刚从牧场挤出、经过安全处理的鲜奶,主打“即时鲜饮”场景。而复原乳的原料是鲜牛奶制成的乳粉或浓缩乳,需经过“干燥成粉—运输—加水还原—再次灭菌”的流程,它的核心优势不在于“新鲜度”,而在于稳定性与便利性——乳粉形态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也延长了保质期,能轻松覆盖灭菌乳难以抵达的偏远地区,还能在自然灾害等应急场景中快速补充奶源。 将二者视为“对立面”,更是陷入了“非优即劣”的误区。
![]()
从核心营养来看,无论是灭菌乳还是复原乳,都能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钙等关键营养素,满足日常营养需求。即便在加工过程中,复原乳可能因两次加热导致少量热敏性维生素流失,但这种流失在整体膳食结构中影响甚微,且通过其他食物完全可以补充。二者的差异,本质是“场景适配性”的不同,而非“营养高低”的区别。
![]()
新规的出台,进一步印证了“互补而非对立”的逻辑。此次标准修改并未否定复原乳的价值,而是通过“划清边界”让消费者看得更清楚:明确灭菌乳必须以生牛乳为唯一原料,不得使用复原乳,从原料上避免混淆;同时,复原乳的生产和销售仍被允许,只是需在标签上清晰标注,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这种“分类管理”的思路,既维护了追求“天然新鲜”消费者的权益,也为复原乳在特定场景的应用保留了空间,本质是让两类产品在各自的赛道上发挥优势,共同构成更完善的乳制品供给体系。
![]()
在日常消费中,我们无需纠结“非灭菌乳不选”或“复原乳不可取”。如果追求新鲜口感、注重即时饮用,灭菌乳是合适的选择;如果需要长期储存、方便携带,或在不便获取鲜牛乳的场景下,合规标注的复原乳也是可靠的营养来源。重要的是读懂标签信息,根据自身需求做出选择——毕竟,乳制品的核心价值是补充营养,而灭菌乳与复原乳,不过是实现这一价值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的目标一致,而非彼此对立。
![]()
未来,随着乳制品市场的细分与完善,灭菌乳与复原乳还将在更多场景中实现互补:灭菌乳持续守护“新鲜消费”的需求,复原乳则在跨区域供应、功能型乳制品加工等领域发挥作用。唯有打破“对立”思维,才能真正理解二者的价值,让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乳制品,这才是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