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了解过,新四军是抗战时期的主要军力之一,活动范围主要在南方敌后战场。
![]()
可要说一个新四军的师,最多能有多少个团,估计很多人真没概念,别光看表面上的番号,一个“第三师”听着好像就是几千人,其实里头门道多着呢。
到了后期,新四军一个师下辖的团数量甚至能超过三十个,几乎是正规军建制的三倍不止,对当时的国民党来说,这种“暗中扩军”的操作可太让人意外了,难怪老蒋知道以后一时间也懵了。
![]()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当时国共两党暂时合作,成立了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也就是八路军和新四军,不过由于政治上的种种顾虑,国民党对新四军的编制限制非常严格。
一个师最多只能编几个团,每个团人数也有限,兵力规模不能随意扩张,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为了实战需要,干脆采用了灵活机动的扩充方式,不在正式编制上动手,而是通过各种名义扩充部队,比如独立团、教导团、警卫团、地方武装等,把兵力“藏”在看似不起眼的单位中。
![]()
就拿新四军第三师来说,最初组建的时候确实就下辖三个旅,每旅三个团,加起来九个团,这还算是比较正规编制,但随着战争推进,第三师在敌后作战中不断吸纳地方武装,整编游击队,甚至还兼管了几个军区,实际控制下的部队规模迅速扩大。
像是原本的第七旅、第八旅、第九旅,后来第九旅划出去了,第十旅接了进来,还新设了一个独立旅,别看旅的数量没大变,可每个旅下面的团可就不止三个了。
尤其是地方军分区的独立团、警卫团,直接归旅部或军分区指挥,名义上不是正规团,可实际上装备和战斗力一点也不差。
![]()
比如第八旅,除了自己下面的三个主力团之外,所辖军分区还有九个地方独立团,像射阳、阜宁、涟东这些地方都有,第十旅也差不多,还有淮阴、东海等地的地方部队,归军分区统一指挥。
再加上抗大第五分校的两个特务团,这么一算,整个三师下辖了三十多个团,兵力接近四万人,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师的规模,实际上这已经接近国民党中央军一个整军的规模了。
那时候为了应对敌后复杂局势,新四军不光是在人数上扩充,还在战术上做了很多调整,像不少独立团还带有地方行政职能,既打仗又搞政务,真正做到了军政民一体化。
![]()
特别是在江苏、安徽、山东一带,新四军第三师的部队活动范围极广,战斗频率也高,几乎天天有战斗,根据当时不完全统计,第三师在四年多时间里对日伪军作战上百次,歼敌六万多人,很多战斗都是由这些非正规编制单位打出来的。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共合作破裂,新四军名义上被撤销,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削弱,反而在陈毅、粟裕、黄克诚等将领的指挥下,迅速重建并发展壮大,尤其是第三师,作为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借着皖南事变后的舆论优势,在敌后抓紧整编和扩军。
当时由于没有外部物资援助,很多武器装备都是从战场上缴获来的,甚至还有从日军手里缴来的轻机枪、迫击炮,这些武器被合理分配到各个团级单位,使得这些“非正规”的团也具备了强大战斗力。
![]()
要说最让国民党头疼的,就是新四军这些部队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异常,一个旅下辖三个团,名义上确实没超编,但实际上地方部队根本不归他们管,数量上不断翻倍,战斗力也在不断提升。
蒋介石在后期察觉这个问题后,极力想要压缩,共产党这边就继续打游击、搞分区、设立独立团,明面上没动编制,实际上已经扩张到极限,可以说,当时新四军的组织方式极具灵活性和隐蔽性。
当时还有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苏中战场,第三师在苏中一带作战频繁,很多时候战斗单位不是正规团,而是地方独立团或者军分区直属部队。
![]()
这些部队虽然不归主力旅指挥,但在战斗中却能迅速集中,形成局部优势,当时的战术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利用地形优势和群众基础,把整个敌后战场变成了绞肉机,敌人一进入根据地,立刻就陷入泥潭,进退两难。
这套战法效果非常明显,也让日军和伪军头疼不已,尤其是到1944年以后,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行动,结果在第三师控制区内屡屡受挫。
新四军利用地方部队构建了纵深防御体系,前有民兵阻击,后有主力埋伏,敌人根本无法深入,很多时候,新四军甚至能主动出击,占领据点、截击补给,打得敌人疲于应对。
![]()
此方式后来也被广泛应用到解放战争时期,像东北野战军在解放东北的时候,也采用了类似的编制灵活、指挥集中、战术分布的方式,可以说,这种“一个师多个团”的模式,不仅让新四军在抗战中获得了极大优势,也为以后的战争经验积累了宝贵的基础。
不能否认,当年新四军的这种组织方式,确实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尤其是通过地方武装补充主力兵力,使得整个军队具备了很强的战斗能力,能打鬼子就是好军。
![]()
而前面提到的第三师,到抗战胜利的时候,这个师已经不只是一个“师”了,它拥有三十多个团、四万多兵力,还包括地方政权机构、抗大分校、后勤保障系统,基本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战略单位。
当时国民党方面在接收日本投降的同时,也清点了各地部队的情况,一看新四军一个师居然有这么大规模,确实没料到,所以蒋介石也懵了,并不奇怪。
作为后人,我们看新四军,不能只看表面的数字和建制,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结构和战术灵活性。
![]()
其实那个年代,不管什么组织什么军,能打鬼子,就是好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