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救了贺子珍一命,毛主席给他写7个字,30年后这7字救了他全家

0
分享至

1949年,毛主席刚进北平的时候,觉得中南海不太合心意,不想在这儿办公居住。后来周总理反复劝说,他才点头搬进去,毕竟这里往后就是咱们国家的政治中心。为了保障毛主席的安全,罗瑞卿大将特意定了条规矩:不管是谁来见毛主席,都不准带武器。

可这规矩在1950年就被人打破了。那天,中南海的警卫正笔挺地站着岗,门口突然来了个人,腰里还别着枪,硬是把罗大将的“禁带令”给破了。



更稀奇的是,毛主席听说他来了,笑着就去迎接,还跟警卫说:“别说他带枪,就是拎着刀子来,也得让他进来!”这人到底是谁,能让毛主席这么信任?

一、为要钱,硬着头皮闯北京

1950年,刘伯承元帅正盯着筹建南京军事学院的事儿,这是咱们国家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院,方方面面都得配齐,卫生部门自然不能少。刘帅琢磨来琢磨去,把一野卫生部副部长李治给请了过来,让他负责学院卫生部的工作。

李治刚到南京,就犯了难。这学院刚起步,人手不够,干部更是紧缺,再加上国家刚打完仗,兜里比脸都干净,整个学院就是“一穷二白”的境地。

尤其是卫生部,李治来的时候,这儿空荡荡的,连件像样的医疗器械都没有。他看着这光景,急得直转圈,赶紧去找院长刘伯承要经费买设备。

一进办公室,李治就开门见山:“院长,我那卫生部连最基本的家伙事儿都没有,得批点经费置办啊,不然这工作根本没法开展!”刘帅听了,神秘地笑了笑,慢悠悠地说:“钱我这儿可没有,院里经费紧张得很,实在挤不出来。不过我给你指条道,保准能成。”



李治一头雾水,总觉得刘帅在打什么算盘。刘帅见他懵了,也不绕弯子了:“你去北京找毛主席啊!你跟他关系那么铁,说不定他就给你批军费了。”

李治这才反应过来,感情刘帅是自己不好意思去了。毕竟他已经找毛主席要过好几次钱了,国家现在到处都要用钱,确实不好再开口,这是想借自己的关系去“化缘”啊。想通这点,李治也不耽搁,立马收拾东西往北京赶。

李治虽说主业是医生,可身为部队干部,也配着枪。这次走得急,他连枪都没摘就直奔中南海。警卫按照规矩搜身,一摸到枪,立马就不让他进了。

李治也不为难警卫,笑着说:“小同志,我不进去给你们添麻烦,就在这儿等。麻烦你们进去通报一声,就说南京的李治来看他老人家了,看毛主席让不让我进。”

警卫不敢怠慢,赶紧进去汇报。毛主席正忙着批阅文件,一听“李治”俩字,立马放下笔,跟警卫员说:“快让他进来!别说带枪,就是手拿大刀,也得让他进来!”

两人一见面就聊开了,等李治说明来意——是刘帅派他来要3000万旧币买医疗设备时,毛主席大手一挥,直接跟财政部打招呼:“给批3个亿,让他好好置办!”

能让毛主席这么大方,还特许带枪进门,李治到底有啥过人之处?这得从两人初识说起。



二、从国军俘虏到红军骨干

李治能有这待遇,全靠他那手出神入化的医术。长征路上,周总理、贺子珍这些重要领导人都被他救过,为革命立了大功,这也成了他一辈子的底气。

1931年2月,国军正围着红军搞围剿,毛主席和朱老总刚指挥完一场胜仗,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可敌人人多装备好,红军这边也有不少伤亡。

作为红一方面军政委,毛主席经常去后方医院看望伤员,给大家鼓劲儿,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他都熟得很。这天他又去慰问,一眼就瞧见病房里有个陌生的年轻人忙前忙后,就问随行的贺院长:“这位是新来的医生?”

贺院长赶紧介绍:“您说的是他啊!这是咱们打败张辉瓒后俘虏的军医,正规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之前是误入国军,现在弃暗投明了,本事大得很,我们正重用着呢!”

毛主席一听,眼睛都亮了:“原来就是他!我早就听说俘虏了个医术高明的军医,还是大学生出身,这可是难得的人才!等他忙完,我得跟他好好聊聊,让他安安心心跟着咱们干革命。”



没多久,李治就被叫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一开始他还挺紧张,毕竟自己之前是国军俘虏。可毛主席说话特别和蔼,聊着聊着,李治就放松下来了。得知李治是江西永新人,毛主席立马找到了共同话题:“咱们算半个老乡啊!我爱人贺子珍就是永新的,我是永新的女婿,这不就是老乡嘛!”

这话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李治也敞开了心扉,说起了自己的经历。他打小就是个爱国青年,立志学医救人。小时候家乡闹瘟疫,死了好多人,这事在他心里扎了根,后来考大学就选了医学系,还考上了上海有名的南洋医科大学。毕业后他在南昌开诊所,经常给穷人看病,没钱也给治,还自己贴药钱。

可国民党到处抓壮丁,他开诊所也没能幸免,被强行拉去当随军军医,加入国军纯属被逼无奈。说完这些,李治彻底放下了包袱,打心底里愿意留在红军。

在红军队伍里,李治过得特别踏实。能给老百姓看病,给红军战士疗伤,这些都是为革命出力的英雄,这才是他学医的初衷。后来毛主席还特意把贺子珍介绍给他认识,在瑞金的时候,毛主席夫妇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找他来看。

而真正让毛主席记一辈子的,是长征路上他舍命救下贺子珍和周总理的事。



三、长征路上的两次生死救援

长征路上的条件有多苦,不用多说,不仅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吃的穿的都跟不上。周总理当时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处理不完的公务。部队走到云南的时候,周总理因为劳累过度,再加上水土不服,突然病倒了。

警卫送饭的时候,才发现周总理已经昏过去了,摸了摸额头,烫得吓人。警卫赶紧报告毛主席,还火速找来医生。可当时医疗条件太差,根本查不出是啥病。

后来找到了随行医生戴济民,号了脉才知道,周总理是吃了带寄生虫的食物,染上了疟疾。喂了药之后,病情稍微缓解了点,但还是不稳定。当时医疗部总负责人傅连暲远在外地,最快两天才能赶回来,没办法,只好把李治和王斌两位医生叫了过来。

王斌检查后,皱着眉头说没有特效药,没办法治。李治仔细查看后,突然想起书上看到的一个土办法,咬咬牙说:“死马当活马医,试试‘穿脉引脓’吧!”

他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成,但当时确实没别的办法了。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周总理的病就这么被治好了。这可是救了伟人的命,对革命的贡献太大了。

还有一次,李治跟着干部休养连行军,突然遭遇国军飞机扫射。当时钟赤兵双腿受了伤,躺在担架上,抬担架的战士中枪牺牲后,没人敢上前。



贺子珍一看这情况,不顾危险冲了过去,想把钟赤兵转移到安全地方。可敌机的子弹密集地打过来,贺子珍身中十七枪,倒在地上不动了。战士们都以为她牺牲了,李治赶紧冲过去检查,发现还有微弱的呼吸,立马安排人抬到安全地方抢救,硬生生把贺子珍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毛主席在前线指挥战斗,听说贺子珍负伤的消息,立马骑马赶了回来。看到妻子脱离危险,他松了一口气,身上没带别的东西,就掏出纸笔写了张纸条递给李治,上面就七个字:“李治同志不能死。”

李治把这张纸条当成了宝贝,贴身收好。谁也没想到,多年后这张纸条还救了他一家人的命。建国后,李治依旧踏踏实实工作,为医疗事业出力。虽说他没带兵打过仗,但凭着在医疗领域的巨大贡献,还是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四、一张纸条保平安

1968年,局势混乱,李治虽然一直很低调,还是没能幸免,被人盯上了。有一天,一群人闯进他家,翻箱倒柜地搜查。就在这时,他们无意间发现了毛主席当年写的那张纸条,吓得脸都白了,赶紧灰溜溜地撤走了。



结语

李治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被俘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虽然误入国军,但他始终坚守着学医救人的初心,最终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他用自己的医术拯救了无数革命同志,也赢得了毛主席的信任和尊重。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旧日历史 incentive-icons
旧日历史
酷爱历史的读书人
168文章数 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