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是上甘岭狙神,206发子弹毙敌203人,回乡后却对罐头产生了阴影

0
分享至



他在上甘岭战役中,用206发子弹击毙203名敌人,连美军都给他的阵地取了个外号,叫“狙击兵岭”。

这么厉害的一个英雄,回到家乡后却偏偏对一种东西产生了阴影,那就是罐头。

不管是什么牌子的,不管是谁送的,他从不尝一口,连家人都劝不动,可以说是非常排斥。

那么,是什么让他对罐头产生了阴影?他又有怎样的英雄过往?



七岁枪手

1922年,邹习祥出生在贵州务川栗园何家矸的一户仡佬族农民家庭。

那里,年年多雨、土地贫瘠,晴天是稀罕事,耕地更是寸土寸金。

而邹习祥的家庭更是贫寒。

邹家几代人都以种苞谷和打猎为生,年年辛苦换不来温饱,孩子们常常穿着打满补丁的布衣,在山沟沟里找野菜果腹。

七岁那年,邹习祥被父亲带进了深山,那天,老邹带上祖上传下来的火药枪,开始了一天的“启蒙课”。



从那天起,山林成了邹习祥的课堂,他先从射击静止的树枝、树叶练起,每次射中目标,父亲只是点头,不夸奖。

但若是射偏,便要回去重练一百次。

而且,每次狩猎回来,父亲都要检查他的猎物,野兔太瘦,说明判断力不够;飞鸟若有多处中弹,说明枪法不稳。

这也让邹习祥学会了不仅要打得中,还要打得准、打得快、打得狠。



在一次打猎中,邹习祥独自一人遭遇了一头野猪。

他那时才十一岁,却毫不退缩,他隐伏在草丛中,等那头野猪朝他冲来时,冷静地抬枪、瞄准、射击,一枪正中野猪的眉心。

也正是在这样的山林中,他锤炼出了卓越的观察力、极强的耐力和过人的判断力。

他能听出不同脚步声之间的差异,能凭气味分辨猎物种类,也能在黑夜里不靠光源辨清地形。

同时,数年间与山林搏斗、与猎物周旋的经历,让他在后来枪林弹雨中,表现得格外从容。



初上战场

1949年,解放战争已进入尾声,此时的邹习祥已经27岁,按常理,他这个年纪应该娶妻生子、安稳度日,但命运并未让他如愿。

国民党军队在西南溃败之际,为补充兵员,大肆抓丁扩军,他因为身体健壮、枪法出众,成了他们的首选目标。

国军兵营里的生活混乱无章,许多像邹习祥这样被强征来的士兵,心里从未真正在国民党旗帜下认同过这支溃败的队伍。

一次次的调动与训话,也并没有让他对这支军队产生归属感,反而激发了他对“投机主义”的厌恶和对国家未来的渴望。



终于,在一次战斗前夜,他所在的小分队趁着夜色悄然起义,加入了解放军队伍。

从敌军编制中脱身,再投向人民的怀抱,这一刻,邹习祥第一次觉得脚下这片土地真正属于他,而他也愿为这片土地而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当全国上下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时,邹习祥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他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成为一名普通战士。



初上战场,他没有急于表现,只是默默观察,不动声色。

不久后的1951年4月,志愿军在某一处阵地发起攻击,邹习祥被编入一支突击小队。

一声枪响,战斗打响,他亲自开第一枪,打倒敌人哨兵后迅速冲锋,整个小队突入敌阵,近身搏斗。

敌军措手不及,阵地被迅速攻破,这次行动,志愿军几乎无一人阵亡,而敌军伤亡惨重。

战后总结会上,上级点名表扬“那个会打冷枪的贵州兵”,从此,邹习祥这个名字第一次传遍连队。



此役之后,他并未因立功而骄傲,反而更加沉默,他继续在每一场战斗中潜伏、观察、出击。

一次战斗中,他用不到十发子弹击毙九名敌人,创下全团惊人的录。

更难得的是,他不仅枪法神准,还教导身边战士如何观察、如何预判、如何藏身。

他的威名也因此逐渐在志愿军中传开,但他从不多言,战后也从不主动领取功劳。

唯一能看到他情绪波动的时刻,就是在打扫战场时,看到牺牲的战友,那时他才会默默站在原地,眼中泛着冷意。



“狙击兵岭”

1952年10月14日,清晨四点,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

美军倾尽火力、调集320门重炮,数百架飞机轮番轰炸,将这块仅3.7平方公里的小高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焰地狱”。

邹习祥所在的135团一连,正扼守着这场地狱中心,537.7高地北山。

这是与敌人最近的一段阵地,双方相隔不到百米,说话声稍大一点,对面都能听见。



正因为靠得太近,美军的火力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压制,反倒给了志愿军发动冷枪战术的绝佳机会。

而这其中,邹习祥,就是那把插入敌人阵线的“冷枪尖刀”

在炮火的间隙中,邹习祥趴伏在战壕边,用干草和泥土掩盖全身,像极了他少年时在山林中追踪野猪的模样。

他的枪口始终瞄准着敌人的战壕上沿,只等那一瞬破绽。

敌人不敢大意,常派士兵出战壕挑衅,有时在阵地上喝酒吃罐头,妄图激起冲突。



但他们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举动都被某个视野中紧盯的冷眼所记录,每一个挑衅者,很快便会迎来那一发致命的子弹。

有一次,美军一名军官模样的士兵正用望远镜观察我方阵地,还未做出进一步指挥动作,便被邹习祥一枪爆头。

剩下的士兵顿时乱成一团,有人趴地想逃,有人躲入战壕,有人高声呼救。

而他并不急于补枪,只是冷冷注视,等下一个冒头的目标,不到半小时,这一小组十几名美军,被他一人全部击溃,只剩两人逃脱。



那段时间,敌军心理几近崩溃,战壕上方几乎无人敢再露头。

他们甚至在战壕内解决大小便,再将装着排泄物的罐头盒丢出。

最难的是夜晚,敌人往往会在夜间调兵,为了防止被偷袭,邹习祥带着几名战友悄然潜伏到敌阵边缘。

他用泥浆涂满脸颊,将自己藏进树根与乱石之间,整夜不动,只凭着耳朵和直觉判断敌人的动向。



在战场最焦灼的时刻,指挥部已数次建议他撤离前线,毕竟他身负多处旧伤,又是冷枪战的关键人物。

但他总是一句话:“我还没打完。”

是的,在他眼中,每一颗还未用尽的子弹,都不能被浪费,他坚信,只要还有子弹,就不能让敌人踏过自己的阵地。

战后统计,邹习祥以206发子弹,击毙203名敌军,几乎百发百中。



他个人战绩已足以震撼中外,而更可贵的是,他用这种方式,带动整个连队形成了系统性的冷枪战术。

也正因为如此,537.7高地北山最终被美军称为“狙击兵岭”,不仅因地形险要,更因这座高地上藏着太多致命的冷枪手。

而其中最恐怖、最令敌人噩梦连连的,便是那个来自贵州山林的猎人邹习祥。



对罐头产生阴影

1956年,邹习祥身着旧军装,回到了贵州务川县栗园村。

军中曾多次劝他去军校进修,组织也打算安排他在部队里继续发展,

而且,凭他在上甘岭立下的战功,完全可以担任更高职务,但他却一口回绝:“我没文化,不想给组织添麻烦,家乡还缺人。”

这不是客套话,他是真心把“建设家乡”当作自己的退役使命。

他回到村里后,第一件事不是休养生息,而是跑遍全村,向乡亲们打听土地水源的情况,调查山地能不能开垦、怎么能引水。



他记得在朝鲜战场上,每次最盼望的就是能喝一口干净水,吃上一口热饭。

而今和平已至,他希望自己的乡亲们,能种出大米吃上饭,不再饿肚子。

很快,他从东北带回一批稻种,那是他费尽心思从黑龙江边防站请求来的。

他坚信,只要细心培育,即便是在高寒的栗园草场,也能长出稻谷。

村里人都说他疯了,连祖祖辈辈都种不活的稻子,他一个兵能种出来?

可他只是笑笑,不辩解,继续带着几名青年挖水渠、整梯田,亲自蹲在田里一点点试种、观察水位和阳光角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的秋天,稻田里竟然冒出了一抹金黄,很多老人甚至眼眶泛红说这是他们一辈子第一次在栗园吃上自己种的大米。

那一刻,没有人再嘲笑他,邹习祥这个从上甘岭下来的老兵,成了大家心中的“稻谷英雄”。

可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毫无架子的人,却在生活中坚持着一个古怪的癖好,他始终拒绝吃罐头。

村里人不理解,那年头,罐头可是稀罕物,平日都要走亲戚、过年节才舍得开一罐。

更别说改革开放后,镇上商店里能买到各种肉罐头、水果罐头,那些年轻人都爱吃得很。



但无论谁拿来、送来,哪怕是最好的鱼肉罐头,邹习祥从不动一筷。

直到很多年后,家里人、邻居、乃至记者来访,才慢慢拼凑出这背后的故事。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常常一天只有两餐,水要靠舔岩石上的露珠,干粮是冰硬的玉米饼。

而那些美军士兵却能在战壕边悠闲吃罐头、喝热咖啡。

更有甚者,曾故意把吃剩的罐头扔进我军阵地,挑衅地大笑,那一幕邹习祥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可是,他真正痛恨的并不是罐头本身,而是那些本应与他一同坐下吃罐头的战友们,永远地留在了上甘岭。

他记得一个同年入伍的战友,说话总带笑,一口贵州腔浓得化不开。

两人曾在坑道中挨着身子睡觉,冻得哆嗦还开玩笑说:“等咱打赢了,要天天吃罐头,把美军馋死!”

还有一个山西兵,腿被炸伤,却靠一只胳膊撑着身子也不下火线,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开个小卖铺,卖罐头给娃娃吃。



可他们都没等到战役结束,就在一轮轮轰炸中被永远埋在了废墟之下。

所以每当有人打开罐头,那熟悉的金属响声就像战场上枪栓拉动的声音,瞬间唤起他脑海中一幅幅画面:断壁残垣、硝烟滚滚、战友倒地的那一瞬间。

他不哭、不说,却只用一口不吃的坚决,来哀悼那一代青春燃尽的兄弟。

直到1993年去世前,他依旧不碰罐头,即使医生说他身体虚弱,需要补充营养,他也只是摆摆手:“不吃。”



邹习祥不言功、不耀名,只用一生的低调诠释什么是“为国为民献身立业”。

他也不擅长表达情感,却用一生的坚守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从不靠言语证明自己;真正的兄弟情,也无需煽情的誓言。

正如那副镌刻在墓碑上的对联所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国为民献身立功”。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冠中冠战报:中国1胜2负淘汰了大满贯得主,半决赛小特静候赵心童

冠中冠战报:中国1胜2负淘汰了大满贯得主,半决赛小特静候赵心童

求球不落谛
2025-11-11 04:53:53
祖雄兵越扒越有:男方有前科,曾琦医德很好,偷拍者身份炸裂

祖雄兵越扒越有:男方有前科,曾琦医德很好,偷拍者身份炸裂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0 22:51:59
银行批量直售房产,释放了什么信号?

银行批量直售房产,释放了什么信号?

阿离家居
2025-11-10 02:08:20
C919为啥不火了?不是技术问题,航司亏损严重根本用不起

C919为啥不火了?不是技术问题,航司亏损严重根本用不起

吃瓜局
2025-11-10 21:07:17
美国前总统拜登通告全球:特朗普让国家蒙羞,罕见措辞引全球关注

美国前总统拜登通告全球:特朗普让国家蒙羞,罕见措辞引全球关注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10 09:01:05
杭州东站被困事件!乘客求救40分钟无人理,多方隐身,细节被扒开

杭州东站被困事件!乘客求救40分钟无人理,多方隐身,细节被扒开

鋭娱之乐
2025-11-10 15:38:08
外国观众在俄罗斯国歌奏响时拒绝起立

外国观众在俄罗斯国歌奏响时拒绝起立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0 23:16:02
仅2天时间,刘强东自毁口碑,背刺了千万“兄弟”

仅2天时间,刘强东自毁口碑,背刺了千万“兄弟”

娜乌和西卡
2025-11-10 10:39:03
紫牛热点|绝味鸭脖标价方式遭吐槽:半斤鸭舌89元,消费者结账直呼太贵

紫牛热点|绝味鸭脖标价方式遭吐槽:半斤鸭舌89元,消费者结账直呼太贵

扬子晚报
2025-11-10 19:59:10
李连杰从一身病态到健步如飞,倪萍也是如此,难道真有医学奇迹?

李连杰从一身病态到健步如飞,倪萍也是如此,难道真有医学奇迹?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10 19:27:33
日本强烈抗议!东大驻大阪领事:别无选择,只能砍掉那个肮脏的头

日本强烈抗议!东大驻大阪领事:别无选择,只能砍掉那个肮脏的头

刚哥说法365
2025-11-10 22:03:15
重磅:挪威将拿出1千亿!促成乌克兰接收1400亿被冻结的俄资产

重磅:挪威将拿出1千亿!促成乌克兰接收1400亿被冻结的俄资产

项鹏飞
2025-11-10 17:36:34
和稀泥终于引起公愤了!

和稀泥终于引起公愤了!

清书先生
2025-11-10 16:12:58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撤销机顶盒的重要消息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撤销机顶盒的重要消息

小柱解说游戏
2025-11-09 14:50:37
不计代价冲锋,尸体铺满道路!俄军巨大伤亡画面全面曝光……

不计代价冲锋,尸体铺满道路!俄军巨大伤亡画面全面曝光……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11-09 15:05:17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广告创意
2025-11-10 17:24:49
陪睡陪玩只是小场面!撒谎、嫉妒、诬陷,白百何的私心藏不住了

陪睡陪玩只是小场面!撒谎、嫉妒、诬陷,白百何的私心藏不住了

叶公子
2025-11-10 19:57:30
中国航天员命悬一线,救援时间竟引发国际热议!

中国航天员命悬一线,救援时间竟引发国际热议!

单手搓核弹
2025-11-10 14:20:06
高市硬刚到底,绝不撤回说过的话,中方以牙还牙,日本瞬间破防了

高市硬刚到底,绝不撤回说过的话,中方以牙还牙,日本瞬间破防了

近史博览
2025-11-10 18:31:36
8人“倒戈”,美国史上最长“停摆”有望结束?众议院民主党人:这是“投降”

8人“倒戈”,美国史上最长“停摆”有望结束?众议院民主党人:这是“投降”

红星新闻
2025-11-10 19:18:22
2025-11-11 07:07:00
红梦史说
红梦史说
品味历史,全新观点,不同解答,欢迎收看红梦史说
1057文章数 5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巴菲特:已捐出13亿美元股票 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头条要闻

巴菲特:已捐出13亿美元股票 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手机
亲子
公开课

女人过了40岁穿衣别老气横秋,看看这些日系穿搭,得体又显瘦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手机要闻

iPhone有望2027年实现真正全面屏,隐藏Face ID与前置镜头

亲子要闻

全周期赋能中国母婴健康,八赴进博会聚焦生命早期1000天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