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包头公安守护走失老人“平安归途”
□ 本报记者 刘玉璟 郭君怡
□ 本报通讯员 鲁 孝
2022年,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打造“公安机关走失人员查找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构建“警民联合、专群结合”的快速响应机制,用实实在在成效守护走失老人的“平安归途”。《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公安局了解到,自该项目运行以来,包头市已累计接报走失警情22054起,其中涉老年人警情4592起,成功找回率达96%以上,平均找回时间缩短至8小时以内。
据介绍,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包头市公安机关整合内部资源、联动社会力量所构建的集“警情研判、协同查找、源头预防”于一体的现代化寻人体系。目前,该项目构建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模式,已成为公共服务领域可复制的“包头样本”。
“我们打破警种壁垒,由情指中心统一调度刑侦、巡特警、交管、派出所等专业力量,实现‘一条警情、一张图、一条链’闭环处置。”包头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负责人耿慧介绍说。
与此同时,市公安局还积极联动社会志愿力量与媒体平台,打造“110+志愿者”的多元协同查找网络,实现了线上信息精准推送与线下实地搜寻的无缝衔接。此外,通过“1+N”多警种协作,民警积极对接铁路部门,联动刑侦、网安等警种协同作战,将寻人的时间和空间覆盖到最大化。
高效寻回是“治标”,源头预防方能“治本”。包头市公安局还联合社区基层组织,持续开展超过100场防走失主题宣传活动。民警与志愿者深入社区、公园,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定位黄手环、传授防走失知识等方式,直接惠及群众两万余名,有效增强了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全市走失类警情已呈现平稳下降趋势,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刘玉璟 郭君怡 鲁 孝)
(法治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