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管降技术牛人6万工资,转头对手公司发新品,抢走3亿大单

分享至

我看着启辰科技新品发布会的直播画面,手心沁出冷汗。

谢旭尧站在演讲台前,从容不迫地讲解着那个本该属于我们的技术方案。

三个月前,我还坚信这个项目能让公司在行业里站稳脚跟。

现在,它成了竞争对手刺向我们心脏的利刃。

董事长张宏毅的短信弹了出来:"新品进度如何?客户在催了。"

手机屏幕的光映着我发白的指节,我想起谢旭尧离开时那句轻飘飘的"明白了"。

也想起人事总监刘建民那张永远挂着公式化笑容的脸。

"技术人才可以再招聘,成本必须控制。"这句话如今像根刺扎在心头。

发布会现场掌声雷动,我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这场灾难,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01

会议室的空调发出低鸣,白板上画满了复杂的系统架构图。

我敲了敲白板,试图让在场十来个研发骨干集中注意力。

"云端数据同步模块还存在延迟问题,谁能给出优化方案?"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有人低头翻看笔记,有人盯着白板皱眉。

这时角落传来平静的声音:"问题不在同步模块,而在底层架构的设计逻辑。"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谢旭尧。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身形瘦削。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红色记号笔在几个节点上画圈。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的缓冲机制设计得太理想化了。"

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

"实际运行时会遇到网络波动,现有的架构扛不住突发流量。"

研发组最年轻的成员小林忍不住插话:"可测试环境表现很好啊..."

谢旭尧轻轻摇头,眼神专注得像在审视一件精密仪器。

"测试环境模拟不了真实场景的复杂性。这个问题现在不解决..."

他停顿了一下,红色笔尖重重地点在核心模块的位置。

"等项目上线后,就是灾难性的。"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能听到空调运作的嗡嗡声。

我注意到几个资深工程师在微微点头,显然认同谢旭尧的判断。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三年里发生过太多次。

每次项目遇到技术瓶颈,总是谢旭尧一语道破关键。

他就像团队的定海神针,有他在,再复杂的技术难题都能找到突破口。

会后我特意留下来和他讨论解决方案。

夕阳透过百叶窗,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个架构调整需要多久?"我问。

谢旭尧推了推眼镜,手指在笔记本上快速敲击着。

"如果重写底层代码,大概两周。但要彻底解决问题..."

他抬起头,眼中闪着技术人特有的执着光芒。

"我建议完全重构数据流向,虽然要多花一周时间。"

我点点头,心里已经在盘算如何向上面申请延长期限。

谢旭尧忽然轻声说:"记得十年前我做第一个云端项目时..."

他的眼神有些飘远,像是回忆起什么。

"当时为了赶工期,忽略了一个小小的设计缺陷。"

"结果系统上线第三天就崩溃了,害公司丢了大客户。"

他转头看我,语气异常认真:"有些弯路,不值得再走。"

我拍拍他的肩膀,感受到这个看似单薄的身体里蕴含的技术执着。

这就是谢旭尧,一个把技术当成信仰的人。

02

周五的产品规划会,各部门负责人围坐在椭圆会议桌旁。

张宏毅董事长罕见地亲自出席,坐在主位翻阅规划书。

刘建民坐在他右手边,不时低头查看手机。

我作为研发部经理,负责汇报新产品的技术方案。

"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算法将大幅提升系统效率..."

我讲解时特意观察张宏毅的反应,他看似专注,眼神却有些游离。

直到谢旭尧起身补充技术细节,会议室气氛才真正活跃起来。

他直接连接投影仪,展示了几张构思精巧的架构图。

"如果采用分层式智能处理架构,响应速度能提升三倍。"

市场总监眼睛一亮:"这个卖点很吸引人!"

谢旭尧微微点头,继续深入技术细节。

他的讲解逻辑清晰,连非技术背景的同事都能理解核心价值。

张宏毅终于露出感兴趣的表情,身体前倾认真聆听。

"这个方案实施难度大吗?"他问道。

谢旭尧转向董事长,语气平和但充满自信。

"需要重构部分底层代码,但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他在白板上快速演算起来,数字和公式流畅地铺展开来。

"最关键的是要设计自适应学习机制,这是实现技术突破的核心。"

我看到几个部门负责人交换着赞许的眼神。

刘建民却突然插话:"这样的开发周期会不会太长?"

谢旭尧停顿了一下,推了推眼镜。

"技术上追求完美确实需要时间,但长远来看..."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张宏毅身上。

"这个方案能让我们的产品领先市场至少两年。"

会议室里响起细微的议论声,大家都被这个前景打动了。

张宏毅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很有前瞻性,就这么定吧。"

散会后,我特意留在会议室整理资料。

谢旭尧站在白板前,还在完善刚才的架构图。

"这个方案真的只需要三个月?"我轻声问道。

他转头看我,眼中闪过一抹微妙的神色。

"如果团队全力配合,两个月就够了。"

他轻轻擦掉白板上的一个公式,重新写上新算法。

"但我需要绝对的自主权,不能有人指手画脚。"

我正要回答,刘建民突然推门回来取忘拿的手机。

他瞥了眼白板,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们一眼。

"技术上的事你们专业,但别忘了控制成本。"

这话听起来温和,却带着说不出的压力。

谢旭尧的手停顿了一下,继续默默写着公式。

我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03

周一一早,内线电话响起,是刘建民秘书打来的。

"陈经理,刘总监想和您谈谈谢工续约的事。"

我放下电话时手心有些发凉,直觉告诉我不太对劲。

刘建民的办公室在行政楼层,装修风格冷峻而规范。

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摆着几份人事档案。

"瀚文来了,坐。"他笑容可掬地示意我坐下。

茶香袅袅升起,他却迟迟不进入正题。

我先开口:"谢工的续约应该没问题吧?他可是技术核心。"

刘建民轻轻吹开茶杯上的热气,放下杯子。

"公司最近成本压力很大,董事会要求各部门精简开支。"

他推过来一份文件,是谢旭尧的薪资分析报告。

"谢工目前的年薪比市场同等职位高了20%。"

我立即反驳:"但他的技术能力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刘建民不为所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人事部做过评估,认为他的薪资结构需要调整。"

他翻开报告某一页,用红笔圈出一个数字。

"新的合同年薪需要下调六万元,这是部门的决定。"

我感到血往头上涌:"这不可能!谢工不会接受的。"

刘建民露出惯用的安抚性笑容:"技术人员可以再招聘。"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我俯瞰城市景色。

"公司不是技术至上,还要考虑整体运营成本。"

我强压着火气:"新项目全靠谢工的技术方案,这个时候..."

他转过身,笑容收敛了些:"正是这个时候才要控制成本。"

说着他递给我一份简历:"这是个海外回来的博士,要价只有谢工一半。"

我扫了一眼简历,确实光鲜,但毫无实战经验。

"新项目需要的是经验,不是纸上谈兵的人才。"

刘建民坐回位置,语气变得强硬:"这是最终决定。"

他看了眼日历:"请你明天之前和谢工谈妥续约条件。"

我离开时手都在发抖,这不仅是对谢旭尧的侮辱。

更是对技术价值的全盘否定。

04

回到研发部,谢旭尧正指导团队调试新代码。

他专注的侧脸在显示器光影中显得格外认真。

我实在开不了口,只能先回办公室平复心情。

下午我再次找到刘建民,试图做最后的努力。

"谢工的价值不能单纯用薪资来衡量..."

刘建民直接打断我:"公司的每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他调出财务报表,指着几个红色数字。

"研发成本连续三个季度超标,董事会已经在过问了。"

我据理力争:"但新产品上线后,回报会是投入的数倍!"

刘建民冷笑一声:"每个研发经理都这么说。"

他递给我一叠投诉记录:"客服部反映现有系统还经常出问题。"

"正是需要谢工这样的人才来解决啊!"我几乎在哀求。

刘建民站起身,语气不容置疑:"六万,这是底线。"

见我还要争辩,他使出了杀手锏。

"如果你坚持要用这么高成本留人,那研发部的年终奖..."

他故意停顿,观察我的反应。

"可能就要重新分配了。"

这句话像盆冷水浇在我头上。

我明白他是在用整个部门的利益要挟我。

走出办公室时,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在楼道里遇到正要下班的谢旭尧。

他抱着笔记本电脑,看样子准备回家继续工作。

"续约的事谈得怎么样?"他随口问道。

我勉强挤出笑容:"还在协商,你放心。"

他点点头,眼神温暖:"我不急,公司有公司的考量。"

看着他信任的目光,愧疚感像潮水般涌来。

这个把公司当成家的技术人,永远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而我,即将亲手扼杀这份忠诚。



05

第二天我约谢旭尧到公司顶楼咖啡厅。

晨光透过落地窗,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

他小口喝着黑咖啡,等待我开口。

我艰难地组织语言,试图让降薪显得合理。

"公司最近成本控制比较严格,所以续约条件可能..."

谢旭尧安静地看着我,眼神清澈见底。

我终究无法继续编造借口,直接说出了降薪六万的决定。

他握着咖啡杯的手停顿了一下,指节微微发白。

长长的沉默中,只有咖啡机工作的嗡嗡声。

"明白了。"他最终轻声说,语气平静得可怕。

没有愤怒,没有质疑,只有深深的失望。

他望向窗外的城市天际线,眼神飘得很远。

"我女儿下个月要上大学了。"他突然说起家常。

"她想去美国学计算机,说想成为像我一样的工程师。"

嘴角浮现一丝苦涩的笑意:"现在可能要重新考虑学校选择了。"

我的心像被针扎一样刺痛。

他转动着婚戒,这是他想事情时的小动作。

"我来公司八年了,经历过三次重大技术转型。"

语气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每次都是临危受命,从来没在乎过加班费、年终奖。"

他转头看我,眼中闪着水光:"我以为技术人最重要的是价值认同。"

起身时咖啡已经凉了,他一口饮尽。

"告诉刘总监,我接受公司的决定。"

离开的背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孤单。

我坐在原地很久,直到服务员来收杯子。

桌上留着他用来搅拌咖啡的搅拌棒,折成了一个小小的架构图。

这是他的习惯,思考时总会无意识摆弄手边的东西。

现在这成了无声的抗议。

06

我决定越级汇报,直接找董事长张宏毅。

他办公室在顶层,装修豪华却冷清。

秘书说董事长在开视频会议,让我在休息区等待。

墙上的电子屏滚动播放公司股价,一片飘绿。

难怪刘建民急着控制成本,原来压力来自这里。

半小时后张宏毅终于出现,看起来疲惫不堪。

"瀚文啊,有事快说,我待会还要见投资人。"

我简明扼要汇报了谢旭尧的情况。

他心不在焉地翻看文件:"技术人才流失确实可惜..."

我刚要松口气,他接下来的话让我心凉半截。

"但人事改革是刘总监的职责范围,我不便过多干涉。"

他快速签着文件,头也不抬:"你要配合建民的工作。"

"可是新产品..."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