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寒风如刀,刮过崎岖的山路。
十一月的荆楚大地,竟已飘起细雪,夹杂在冷雨中,打在败军残甲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关羽手执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他的左臂箭伤未愈,每一次颠簸都带来一阵钻心的疼痛。
曾经威风凛凛的美髯公,如今须发凌乱,那双曾令敌军丧胆的丹凤眼深陷在眼窝里,却依然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父亲,前方就是临沮地界了,听说是马超的封地,会不会有人救援?”关平驱马靠近,声音嘶哑。
他盔甲上满是干涸的血迹,左肩缠着的布条仍在渗血。
关羽微微颔首,环顾四周。
跟随他的只剩下不足三百残兵,个个带伤,饥寒交迫。从麦城突围至今,他们已连续三日日夜兼程,身后是东吴吕蒙大军的紧追不舍。
“只要懂了临沮,或许就有救援。”关羽低声道,声音里带着罕见的疲惫,“马超应该会派人接应的。”
关平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点了点头。他不敢告诉父亲,派往临沮求援的七批信使,无一返回。
赤兔马忽然扬起前蹄,发出一声凄厉的嘶鸣。
关羽猛地抓紧缰绳,丹凤眼骤然收缩——前方山隘处,旌旗招展,东吴的“潘”字大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
“关云长,潘璋在此等候多时了!”一声大喝从前方传来。
![]()
第一章:阳平关的守将
与此同时,数百里外的阳平关。
马超独立城头,望着关外连绵的曹军营寨。寒风吹动他银盔上的红缨,那位曾经威震西凉的锦马超,如今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与沧桑。
“将军,天寒,回营吧。”副将马岱上前,为他披上大氅。
马超微微点头,目光仍不离远方:“曹操新败,却仍在汉中留有重兵,不可不防。”
“有将军镇守阳平关,曹军必不敢犯。”马岱道。
马超转身下城,银甲在暮色中泛着冷光。
自归降刘备以来,他受命驻守这处咽喉要地。汉中与荆州相隔千里,音讯难通,他全然不知此刻的荆州正经历着怎样的巨变。
回到营帐,马超凝视着墙上的西蜀地图,目光偶尔会扫过荆州区域,却从未停留太久。
在他心中,关羽仍是那个威震华夏、令他神往却无缘一见的英雄。
他想起自己刚归降刘备时,心中那份忐忑与期待。那时他多么希望能与关羽、张飞这等当世豪杰把酒言欢,畅谈天下大事。
然而各有要职,他被派往阳平关驻防,而关羽则常年镇守荆州,两人从未有过见面之缘。
“听说关云长美髯凤目,气度非凡,若能一见,当为人生快事。”马超曾对马岱这样感叹。
此刻,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位他神交已久的同僚,正身陷绝境,在生死线上挣扎。
![]()
第二章:将星的骄傲
狭窄的山路上,关羽的残部已不足百人。赤兔马气喘吁吁,口吐白沫,显然已到极限。
“君侯,前方就是临沮地界了!”一名亲兵指着前方隐约可见的石碑。
众人精神一振,加快脚步。然而当他们越过界碑,眼前的景象却让所有人心中一沉——界碑后的道路上空无一人,并无接应之兵。
关羽勒住马缰,丹凤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他想起去年被封为五虎上将时,他因为自负并看不起除了张飞外的其他三人。
赵云吧,还好,毕竟与他同僚过好多年,也见识过赵云的武艺,尤其是单骑救主,那时可以夸一辈子的成就,要是换成自己未必会全身而退。
而黄忠,当时已经年过六旬,在关羽眼中都可以说是老人了,怎么还能封为五虎上将,这让关羽十分不满,甚至有些不高兴。
还有马超,江湖上有着“锦马超”的称号,料想也不是等闲之辈,只是他的出身卑微,关羽也有些看不起。
尤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关羽一直心想着要与马超决一雌雄。
毕竟五虎上将中,关羽排在第一,马超排第二,比张飞还高了一个等级,这在关羽看来也是不能接受的。
为此,当时关羽对于五虎上将的封赏并不领情,他还专门写了一封信给刘备说,自己不愿接受五虎上将之职。
之所以难以接受,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自己一直驻守着荆州,一直无事,自己并没有建功立业,没有资格收取。
另一方面,关羽还是有些不愿与黄忠、马超为伍。
最后刘备还是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专门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尽说了关羽很多好话,关羽才勉强答应。
由此,当关羽没有看到马超的援兵后,还以为马超在记仇,不愿意帮自己。可他根本不知道当时马超根本不在自己的封地上。
而是在驻守阳平关。
眼看着没有援兵,关羽多少有些失望。
“父亲,看来援军未至,我们只能靠自己了。”关平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关羽点了点头,自语道:“来不及了。”
身后,追兵的呐喊声已清晰可闻。东吴的军队竟不顾界碑,直接越过边境追来!
![]()
第三章:麦城败因
关羽的失败,其实早已在性格中埋下伏笔。
他善待士卒却骄于士大夫,这种性格缺陷在关键时刻成了致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