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10月31日举行的首届精神卫生中西医协同发展大会圆桌论坛上,一场关于"守正创新"的深度对话引发全场热烈反响。面对主持人提出的"在传承过程中如何理解守正创新"这一关键问题,知名精神卫生专家赵振海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清晰勾勒出中西医协同实践中的"守正"之本与"创新"之要。
![]()
守正:筑牢两大根基,守住协同之本
赵振海开宗明义地指出,成功的协同首先在于"守正"。他强调,在精神卫生领域,必须坚守两大根基,这是中西医协同发展的压舱石。
"在西医方面,我们必须坚守'精神疾病诊断明确,治疗规范'的科学精神。"赵振海解释说,现代精神病学经过百年发展,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这是确保患者获得科学、安全、有效治疗的基础。比如对于抑郁障碍的诊断,需要严格按照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明确症状标准、病程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这是开展一切治疗的前提。
而在中医方面,赵振海则认为必须守住"整体辩证发展观"的哲学思想。他特别指出,这一思想包含着深刻的内涵:首先是"整体观",即把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其次是"辨证论治",要求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体质、环境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最后是"动态发展观",认识到疾病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这两个'守正'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赵主任强调,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中西医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对话和优势互补。
![]()
创新:三维突破,构建综合干预新范式
在明确守正方向的基础上,赵振海进一步指出了创新的突破路径。他提出,创新应当大胆地在诊断、药物、非药物三个维度上展开,构建全新的综合干预模式。
在诊断层面,建议探索建立融合中西医优势的新型评估体系。"我们可以在坚持西医标准化诊断的同时,融入中医的辨证分型。比如对于抑郁症患者,除了评估其核心症状和严重程度外,还可以进行中医证候辨识,判断是属于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还是肝肾阴虚型等。这样就能形成更全面、更立体的患者画像。"
在药物治疗层面,赵振海分享了他在临床实践中的宝贵经验。"通过严谨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某些中西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例如,在规范使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配合疏肝解郁的中药方剂,不仅能够增强疗效,还能有效缓解西药引起的副作用,如口干、便秘等,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在非药物治疗层面,赵振海特别强调要创新性地整合传统疗法与现代技术。"我们可以将针灸、推拿、耳穴压豆等传统非药物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训练等现代心理治疗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对于伴有明显躯体症状的抑郁患者,可以在心理治疗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
赵振海的精彩阐述赢得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同和热烈讨论。多位专家表示,这种既尊重传统智慧又拥抱现代科学的"破立之道",正是推动中医药在精神卫生领域焕发新活力的关键所在。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中西医协同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赵振海主任的这次演讲,不仅为精神卫生领域的中西医协同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这种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破立之道",必将为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注入新的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