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
本文首发于2025年11月2日《九江日报·长江周刊》总第1046期,以下为原文。
民国初年,各省政局纷乱。从 1911 年辛亥革命到 1926 年北伐军占领南昌的 16 年间,江西省督军更迭频繁,先后更换了 9 人。本文所讲的李纯虽不是这 9 位督军中最著名的,却也是影响力不小的人物,被称为“长江三督”的灵魂人物。
所谓“长江三督”,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江西、江苏三省的督军。督军(亦称都督,后改称督理、督办)是民国初年各省最高的军事长官,总揽全省军事与政治大权。在那个“枪杆子说话”的年代,后来设立的民政长(即后来设立的省长)并没有多少话语权。由于北洋政府的中央统御力有限,各省督军逐渐演变为地方上的“土皇帝”,掌握着极大的自治权,军阀割据与混战由此而起。
![]()
李纯赠给日本文豪德富苏峰的照片 图源:维基百科
当时的中国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江西、江苏三省的督军势力最为强盛。读者或许会问:为何没有湖南、安徽?这是因为当时的湖南尚属落后地区,安徽虽有皖系军阀,但经济基础薄弱。值得注意的是,早期长江沿岸设有租界的城市——武汉(湖北)、九江(江西)、镇江(江苏)、上海(江苏)——皆是商贸繁盛之地。
有租界就有经济基础,有钱便能养兵,有兵就有话语权。三省以长江相连,常常结成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上的同盟,以强大的实力左右国家政局。“长江三督”的本质,正是长江中下游诸省基于共同利益形成的政治军事联盟。
![]()
李纯在小站新军期间,约 1895 年 图源:知乎
李纯生于 1867 年,天津人,家境贫寒。少年时随姐夫投军当差,17 岁被保送进入天津武备学堂第二期学习。1895 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组建新军,28 岁的李纯任督队稽查先锋官。
1902 年,他在教练处总办冯国璋手下任职,而冯国璋正是他的舅父。1905 年,北洋新军举行秋操,李纯因指挥得当、训练有方,深得袁世凯赏识。演习结束后,他被提升为第一镇第二协第三标统带,从此成为袁世凯的心腹。1907 年,李纯升任陆军第六镇第十一协统领,驻军保定。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纯率部随冯国璋南下镇压革命。同年 11 月 27 日,他率部攻占汉阳,与革命军隔江对峙,为袁世凯立下战功,成为北洋军中的重要将领之一。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李纯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任陆军第六师师长,驻河南信阳。
![]()
李纯像 图源:知乎
李纯能够崛起成为一方诸侯,也赖江西督军李烈钧所赐。
1913 年初,袁世凯与国民党矛盾激化,已无法共存。4 月,袁发动秘密动员令,开始军事部署,准备对国民党动手。为防止时任江西督军李烈钧反叛,他命令李纯率第六师自信阳调防武汉,并向赣北移动。6 月,袁下令免去李烈钧职务,李纯部队自湖北进入江西,在九江、沙河一带布防。
7 月 12 日,李烈钧在湖口发动“二次革命”,率讨袁军进攻九江。迎战的是早已严阵以待的李纯部队。双方在今濂溪区十里铺(当时报刊作“十里埠”)、沙河街,以及瑞昌、德安等地展开激战。
![]()
浔江起事后之鄂渚談 《申报》1913年7月21日
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加之李烈钧麾下人心不齐,讨袁军连连失利。7 月 25 日,李纯部队攻陷湖口;8 月 18 日,占领南昌。9 月,二次革命宣告失败,李烈钧逃往日本。镇压期间,李纯先后任江西宣抚使、江西护军使,后接替黎元洪(实际未上任),成为第六任江西督军。
李纯督赣四年,势力日益壮大。他与江苏督军冯国璋、湖北督军陈光远并称“长江三督”。三人同属直系军阀,在军事与政治上互为同盟,影响力迅速扩张。1916 年,冯国璋联合李纯等人联名发出“五将军密电”,要求袁世凯“迅速取消帝制,以安人心”。这封电文给了袁世凯致命一击,迫使其宣布取消帝制,不久便病亡。
![]()
八月六日大总統令 《申报》1917年8月8日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斗加剧。1917 年 8 月,副总统兼江苏都督冯国璋入京代理大总统,将江苏都督一职留给外甥李纯。江苏都督素为江南“第一肥缺”,李纯得此重任,可谓位极人臣。原湖北都督陈光远则接任江西都督,李纯、陈光远与新任湖北都督王占元被称为新的“长江三督”,是冯国璋直系势力的核心。其中的灵魂人物,仍是李纯。
由于本文讲述的九江文史,因此凡历史人物事迹与本市、本省关系不大者,以下从简。
离开江西后,李纯的军政势力继续扩张,一度成为政坛风云人物。然而好景不长——1918 年,冯国璋在北洋系内斗中失势下野,1919 年病逝。舅舅既亡,外甥失援,李纯顿失靠山。1920 年,李纯任江苏督军兼长江巡阅使,此时江西都督陈光远已不再听命于他。江苏省内反李舆论高涨,内外交困,李纯意志消沉。
1920 年 10 月 12 日,李纯在南京督军署自杀,享年 53 岁。关于其死因,历来众说纷纭,本篇不赘述。
![]()
图源:《李纯全传》,1920 年
李纯敛财有术,据传在天津拥房万间。1919 年,张伯苓初创南开大学,经费拮据,李纯同意捐出资产的四分之一,约五十万银元,作为南开大学的永久发展基金。款尚未付,李纯即自杀,家人仍将五十万银元如数交付。可以说,没有李纯,就没有今天的南开大学。
关于李纯在江西四年的统治情况,目前已难查到更多记载。在政治方面,李纯所受诟病甚多。他入主江西后,发布戒严令,采取高压政策,大肆抓捕革命党人,摧残民主。江西的国民党人纷纷逃匿,导致其后多年,赣籍国民党人在江西一蹶不振。与南方其他省份相比,江西也一直未能形成地方势力。
在民政管理方面,与那一批骄横的北洋军阀相比,李纯较为注意清誉(据说这也是他自杀的主因)。在江西期间,他能联络士绅,并不过度干预民政,政声尚佳。李纯离开江西时,江西百姓热情挽留。
这种“热情”令人起疑。如今那些被老百姓“哭着喊着不舍得”的父母官,进去的可也不少。笔者读民国时期上海出版的《李纯全传》,其中有句话写得实在:“纯于民政,自谓不加干预,一听省长为之,然此言亦匪实。据余所闻,纯颇喜荐用私亲,知事(县长)及税员中,其亲戚故旧颇多数耳。”
![]()
图源:《李纯全传》,1920 年
将各县县长、税务官都换成自己人,当然可以放心让省长“放手去干”。李纯从一个穷小子成为富可敌国、拥房万间的大军阀,他的钱从哪里来的?镇压二次革命之前,他只是个师长;后来督赣四年,督苏三年,这巨额财富从何而来?
是“没有李纯,就没有今天的南开大学”,还是“没有江西、江苏的民脂民膏,就没有今天的南开大学”?
【后记】
本文最早发表于《九江历史的今天》,发表后收到一条读者留言,语气激烈地斥责道:“李纯建了南开就是功绩,剥削江西、江苏又算得了什么!”
我猜想,这位读者大概是天津人,甚至很可能就是南开的学子。这段留言给我留下了挺深的印象:原来大多数人读历史,不过是在字里行间寻找自己想看的、爱看的内容——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大抵如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