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一个问题吗?明明市面上鲜牛肉要三四十元一斤,而且并不是每块牛肉都能够做肥牛卷,那市面上那些100块钱4斤,乃至20块钱一斤的肥牛卷到底是从哪来的?又是异次元吗?其实非常简单,这些肥牛卷才是真正的成本控制艺术的极致体现。
因为咱们能够买到的牛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国产牛肉。截至今年9月,这些牛肉的平均价格是70元每公斤;另一种是进口牛肉,其中巴西和阿根廷的牛肉占比近七成,乌拉圭和澳大利亚的占比近一成半,美国牛肉占比近半成,这些牛肉的进口单价约37.5元每公斤。你说商家有没有可能直接拿低成本的进口牛肉给你做肥牛卷?
不好意思,没有可能,因为“肥牛”这两个字压根儿就不是一个部位,而是一个概念。我们常说一大块牛肉直接拿过来切出肥牛卷,这叫做原切肥牛卷,但一头牛身上并没有这样几块肉,不信你搜搜原切肥牛的价格,真的能让你大吃一惊。
我们常吃的主要是合成和拼接肥牛卷。这个“拼”是怎么拼呢?如果你在90年代或者2000年代初吃过火锅,会经常看见后厨里有人拿着一大块冻牛肉现切,这就是咱们常说的肥牛1、2、3、4号。肥牛一号是什么?就是将几大块牛副肉与牛类肉放进模具里冻好再切。肥牛2号是什么?
就是将两层脂肪与两层瘦肉叠好再切,颜色显示出两白两红。肥牛3号是什么?是将两层瘦肉夹着一层肥肉冻好再切,颜色是两红一白。到了肥牛4号,就直接将各种碎肉拼在一起,冻好再切,一下锅经常就煮散。所以要是你买到的肥牛卷是一身的“斑马线”,进锅里以后就变成了牛肉碎片,商家还要跟你说这是原切肥牛卷,那你一定是被坑了,因为到这一步,这些肥牛卷的性质已经变了。
咱们原先肥牛卷执行的是GB国标,也就是初级农产品的标准,但咱们吃的这些东西,走的是SB,也就是速冻调制食品的标准。拿我们山东话来讲,这些牛肉压根儿就变了样。
所以往小里说,这些拼接或者合成的肥牛卷里可以加水、加盐;往大里说,商家可以直接加上各种磷酸盐,这样肌肉纤维可以更加松散,能吸上更多的水,吸上几成水就是几成利,这就是商家的合理利润空间。
那你说这些危害大吗?其实没有太多危害,因为只要你没有基础肾病,也不缺钙,就没有太多风险。但更“暴力”的是什么?是合成肥牛卷。记得前面我讲过的肥牛4号吗?为什么这玩意儿一下锅就煮散了?
因为它的很多肉是像剔骨肉一样的碎肉,这些属于很难进一步加工的边角料,但因为卡拉胶和TG酶的出现,它获得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你说这两个成分有什么危害吗?
其实没有太多危害,因为一个说白了就是膳食纤维,一个就是安全的嫩肉成分,这两个东西会将肉粘在一起,以至于你吃的合成肥牛卷要比正常的肥牛卷还要更加Q弹一点。只是说,这些碎肉会有微生物超标的风险,所以进锅以后要多煮一会儿。
但真正恐怖的是什么?是在这个基础上,商家还在进一步压缩成本空间。这些合成肥牛卷,别说性质变了,连物种都变了,商家给你玩上了“肥牛风味”的概念。“肥牛风味”是什么?是里边别说有牛的事儿,还有猪、鸡、鸭的事儿,以及我前面提到的所有成分的事儿,再加上动物油脂、各种大豆蛋白、琼脂和淀粉等植物成分,以及乙基麦芽酚这种增香剂的事儿。那你说这些合成肥牛卷的成本能够有多低?
朋友,他都用上植物了,成本能有多低?你说安不安全?其实合理使用都安全,但是你花的是肥牛卷的价格,结果吃了个“拼好肉”,你的心理健康很容易受影响。
所以建议朋友们,咱们吃肥牛卷之前,一定要好好翻翻背后的成分表,看清楚一点,才能够对自己好一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