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全产品系列完毕—中端产品,NV5\S15,A120和DAC-2
一、自然声NS17Pro
转眼,自己的NS17已经出来近7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自己还记得它开发的很多事,NS17是自己的第二对音箱,也是自己完全不保留做的一对音箱。直到今天,它依然在市场上轻松领先同类同价竞品,它的对比对象从来都是比它贵三四倍甚至更多的铭器。40Hz-3dB的下潜(实际上煲好后更低,大约为37-38Hz水平),70Hz谐波失真低于1%,全频段平滑度+/-2dB,可承受巨大的声压而且失真极低。这些指标每一项都是同类产品中优秀的表现,更不要说它集中了每一项。
![]()
它的研发过程相当曲折,我算是由它体会到音箱研发的过程的艰辛:花了足足一年零七个月多,光振膜换了四五种,单元改了六七版,样箱打了五六对,分频器搞了六七版。最后终于做出来了,自己搬出去比较,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怪物。后面自己又花了一年多更新为了Pro版,但其实那一年多自己基本都是在浪费精力,因为原版已经非常完美了,最后只好升级下分频器了事。而到今天,参加过无数次音响展之后,自己对它的评价是越来越高了。
NS17是一对玩好了可以退烧的箱子,它的各方面表现都达到了6.5寸天花板级别。它的潜能可以说是无限的,对周边的敏感程度堪比变态(比它更敏感的是NS19),可以说,它的声音会随着周边的提升而无限提升。当年自己送出去评测时,朋友都是用非常夸张的周边来搭配。有人用1000瓦的功放,有人用的Chord的次旗舰(二手要15万)。最差的是方岽清老师,他用的是不到4万的国产旗舰,他认为NS17跟他用的世霸火车头相比不遑多让(火车头大约8万一对)。然后他把他送到了中唱的录音棚,中唱的录音师超喜欢它的声音,直接就扣下了。我也把它送到了国外,评测者的评价如下:
![]()
然后他把它和他手里近4万的落地比拼,结果算是互有输赢。他给出了他最高的评级,总评如下:
![]()
另一个对它评价很高的是hi-end news的主编,搞了20年评测的Tony博士(记不住他的姓,希腊的姓又长又怪),他专门找他朋友为它开发了一款胆机用来推NS17,据他说光成本花了2000多欧元。不过,由于我的英文水平极烂,没法跟他深入交流。最后,他通过hi-end news发了一块奖牌给我,“Best Audio Equipment Asia",算是他对小箱的认可。
自然声NS17Pro的优秀首先来自于它那只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的低音单元,手工制作的三文治实木振膜既有木振膜的中频表现,又有刚性振膜才有的低频下潜和失真。超大的磁缸让它拥有了13mm的线性冲程,这在6.5寸单元中可以算是独具一份的,也因此让它的低频下潜干到了40Hz-3dB水平。其次是那只单元厂的镇厂之宝的高音单元,特殊的钕磁铁(这玩意儿现在已经是东大专属,特殊材料,禁止随便出口了)磁路,以及一系列的技术的加持,让它拥有了500-40000Hz的频响,它的高频延伸是1寸丝膜的No.1级别的存在(低频下潜其实也基本可以算是)。
![]()
这让它拥有了丝膜的丝滑,同时有金属膜才有的解析和空气感,还能承受极高的声压。它的优秀是自己在后面多次改善周边后,才慢慢体会到的。而在用在NS19上后,我才真正领悟它的优秀。
NS17和NS17pro的声音平衡、素质极高,却又不失魅力,木质的中频赋予了它富有木味的中频,丝膜高音让它的高频丝滑润泽,超低失真的低频和40Hz的下潜让它即能温柔聆唱,也能地动山摇的播放大型交响。可以说,一旦玩好,NS17是可以让哪怕是要求极高的烧友都能满足的。
但是(俺又忍不住自黑了),要玩好它是需要条件的。它对周边很挑剔,环境、音源、线材、脚架、搭配、电源,任何一方面如果出了问题,那它就会无情的把问题给你曝出来。想接上就出好声,是不太可能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它很耐煲,大致要煲上一个月才差不多到位。
总之,NS17和17pro是对好音箱,声音远超过它的售价。只要你给它足够好的周边,它就会给你足够好的声音。
二、自然声纯后级A300
NS17出来之后,自己就在为它选一台合适的功放。但这个事搞死我了,由于预算的原因,所有进口都被我排除了。它们好的很多,但真的太贵了。NS17售价才1万多,我要推荐10万的功放(朋友甚至用Chord的15万二手的机器)来推它,这如何让俺做得出来,因此我只能在国产里选。
但是很遗憾的是,自己找了好多台,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音色还行的呢,推力就不够。推力很好的呢,音色都比较干。其实就算音色认为还行的,自己都不满意。然后自己就只能将就,弄得每次音响展都搞得自己都很难受。
![]()
幸好自己有认识的功放厂家了,于是找他要了他厂里最好的一款功放板做的机器,也就是现在A300的原型机。A300用的是一种叫做超甲类的电路,这个电路是九十年代日本人最先做出来的。特点是把三极管的偏执电流由固定的改为自动调节的,在小功率下偏执电流大,功放就工作在甲类状态下,而在输出功率大的时候,则偏执电流自动变小,功放就工作在AB类状态,这样就能兼具甲类和甲乙类的优点。,实际上我们听音乐时,小声时对音色敏感,大声音对音色感觉并不灵敏。说人话就是,听弦乐钢琴人声这些,你更会关注到它们的声色的微弱变化,大乐队齐奏时,根本就注意不到。当然,哪怕是大音量下,它也是工作在甲乙类状态,也并不差。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很多人会说是成本,其实这样做成本增加相对于它的成本来说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现在市面上这类产品并不多,做得好声的更是少之甚少。真正的原因是负反馈的控制,因为这样做必须得有负反馈,而且电路也复杂多了。因此,调试将变得极为复杂,调不好好处没捞到,坏处倒不少(负反馈过大会导致声音变得很难听)。最后日本人搞了一块集成IC出来控制,这样就解决了调试的问题。但当这东西出来时,小日子电器已经在下坡路上走了很久了。结果就是,控制芯片出来了,产品没市场了。然后,它不出意外的又停产了。
![]()
So,我们扫了一大批的芯片(还不贵,因为没人知道)。就算是这样,调试难度也不低。原机的声音只能说一般般,经过几次改版后,它的声音才算好了起来(中间我们原型机一直寄过来寄过去,光邮费都花了不知道多少)。但一旦调好,它在原理上的优点就显现了出来,声音又有甲类的细腻,又有甲乙类强大的推力,成本还不高。而且,它的发热量还小,我在展会上常常一放就是三天,从来不关机。任何时候去摸,都只是温热。当然,这与它内部散热片不惜成本用铜片而非常见的铝片,同时外壳也一起散热关系也很大。但超甲类的原理更为关键,它保证了音质和效率的平衡。
当然,用料尤其是电源部分是不能省的,因此它用上了标称600瓦实际至少800瓦的变压器,以及精良的用料。这些都是它好声的根本,之一。这里顺便说,堆料只是好声的基本,不是好声本身。好声更重要的是电路、调试,这才是关键,而非堆料。想通过看用料看出来产品声音的好坏,是不可能的。
外观,又是外观搞死了我。我原来偷懒用的原厂的壳子,这样:
![]()
这个和高文的外观非常类似,关键是,就是样机的。结果还被人曝了,很多人都以为外观一样,内部就一样,声音就一样了。他们不是没见过众泰的,就是买众泰的。
因此后面绞尽脑汁又想了一款出来,就是最上面那种,我感觉还行,结果还是被人评成“理工男专属”。等以后有机会再改吧。
三、自然声雨前级
准确的说,这个里没有专属于自己的东西,它就是一个非常老的前级电路,尽量不做修改,保持原来的设计,如此而已。
![]()
电子管是个古老的东西了,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它曾经达到过一个个顶峰,我每次看见二战时的飞机、潜艇、航母,二战过后美苏的航空航天技术,都忍不住感慨。那个时候晶体管就算出来也不可能用在这种行业中。也就是说,这些所有的设备,里面都是用的电子管。其中民用的音响器材就更不用说了,巨大的市场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举个例,当年的那些经典的管子,今天依然能让老烧津津乐道,这真不是情怀,现在的管子真没法比。
当年的功放前级等电路也真的是顶级工程师搞出来的,它们经典而完美,几无可改进的空间。今天如果说某机器号称自己独创的电子管电路,我觉得你可以直接PASS。如果有人号称用了经典的电路不做改变(比如我),才是可以考虑的。谁没事干拿着现成的好东西不用,非得自己搞呢?
反正我是要偷懒的,况且,在我学电路设计的时候,电子管早过时了,弄得我看见电子管的线路就烦。
![]()
然后我们就拿了一个经典的电路,不做改变,然后发现:它的声非常棒!我拿来对比过某国产1.5万左右的前级,发现除信噪比差点外,其它完全不差,声音还更润。当然,这个发现过程有点漫长,后面加了蓝牙,发现这玩意劣化音质,取消了。后面又发现,壳子不够厚,也影响音质,然后加了一倍。后面又发现,老北京管的声音更好。但这个没改过来,因为我发现好声的是出口的版本,而那个货我买了二十对,然后整个市场就找不到了(最近又好像出来了)。
总之,它就成了现在这样了。外观很老式,内部电路很老式,没啥出奇的。幸好声音很好:电子管的优点是味道好,素质也很棒,放大型交响不在话下,甚至看电影也非常好(我因此淘汰了当时一起开发的另一个晶体管的前级)。而且价格也不算贵,大约3000左右。
这里顺便说一句,由于前端的放大倍率足够,后面前级电路不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加了好前级和不加,还是区别很大的。关键是味道、层次、动态这些是好前级才有的,而非放大倍率。
下一篇介绍自己的高端,还有未来的高端产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