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下旬,中国军事航空领域传来重大消息。中国洪都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JL-10高级教练机(国际代号L-15“猎鹰”)的双垂尾改进型原型机完成首飞,这标志着该机型自2006年首飞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升级改造。
![]()
双垂尾设计,可不是为了好看,舰载机降落时得低着头以大迎角低速进场,就像“贴着甲板擦过去”,这时候单垂尾很容易失速,双垂尾能稳稳攥住机身姿态,哪怕气流乱晃也不会失控。
再凑近看原型机的起落架,比老款粗了一圈还多,前轮更是改成双轮设计,这都是硬指标——航母甲板降落冲击力是陆地机场的好几倍,单轮根本扛不住,双轮加加强起落架才能“扛住砸向甲板的力道”。
机身侧面那个不起眼的接口更关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留着装着舰钩的,这等于直接官宣:它就是为舰载训练而生的。
![]()
进气道从正面改成两侧也藏着巧思。老款正面进气在高速飞行时容易“喘振”,两侧进气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悄悄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虽说教练机不用像歼-35那样追求极致隐身,但这种设计能让它兼容更先进的航电系统,就算以后改造成轻型战机也不费劲,这脑子确实想得远。
双垂尾JL-10的诞生,刚好卡上了中国海军的“急茬”。2025年9月刚传来消息,福建舰已经完成歼-15T、歼-35和空警-600的弹射起降,航母是配齐了,但会开的飞行员跟不上啊。以前用的JL-9教练机,底子还是歼-7那种二代机,飞起来笨乎乎的,飞行员从JL-9直接跳去开歼-35,就像刚学会骑三轮车就去开赛车,中间的技术鸿沟能摔个人仰马翻。
![]()
现在双垂尾JL-10补上了这个窟窿。它的飞行特性跟歼-20、歼-35特别像,能模拟五代机的操控感觉,飞行员在上面练熟了,上航母飞真机心里才有底。按照进度2028-2030年形成战斗力,刚好能跟上福建舰全面形成战力的节奏,这时间差掐得简直精准。
更有意思的是国际市场的反应。阿联酋2022年就订了12架基础型L-15,2023年签了正式合同,如今又要追加36架,显然是用着顺手了。中东国家这几年都在更新战机,买了F-35之类的先进装备,可缺能练手的教练机。
![]()
俄罗斯的雅克-130性能跟不上,欧美产品又贵又绑政治条件,JL-10刚好补上缺口——不仅能训飞行员,改改还能当轻型战机用,性价比直接拉满。赞比亚、委内瑞拉之前也买过,这次阿联酋追加订单,等于给中国教练机打了个“中东认证”,以后不愁卖。
搁十年前,中国军工还在为“教练机代差”发愁。那时候空军练三代机飞行员,得用歼教-7凑合,海军更惨,舰载机训练全靠地面模拟,飞行员上舰全凭“胆量加经验”。2006年L-15首飞时,不少人还觉得“就是个仿制品”,没想到洪都硬是磨了近20年,从单垂尾改到双垂尾,从陆基用到舰载,一步步追上了国际顶尖水平。
![]()
这种逆袭不是碰运气,而是“需求倒逼技术”的结果。福建舰要电磁弹射,就必须有能适配弹射起飞的教练机;国际市场要“多用途性价比”,就把教练机做成“能训能打”的多面手。双垂尾JL-10的每处改动都踩在点上:大迎角稳定对应舰载降落,加强起落架对应弹射起飞,两侧进气对应高速性能,连隐身细节都考虑到了,这就是军工设计的“前瞻性”。
更关键的是这套“训练体系思维”。以前造飞机是“造出来再说”,现在是“先想清楚怎么用”。双垂尾JL-10不只是一架飞机,它是连接初教机和舰载战机的“桥梁”,能把飞行员训练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
这种从“单一装备”到“体系配套”的转变,才是中国军工真正的进步。阿联酋这些国家买的也不只是飞机,更是一整套“五代机飞行员培养方案”,这才是最值钱的。
等到2030年左右,双垂尾JL-10在海军服役,福建舰舰载机部队形成规模,说不定国际市场上还会有更多订单。到那时候再回头看,这架“双垂尾猎鹰”不只是一款装备的升级,更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中国军工走向世界的缩影。
参考资料:
![]()
从初教-5到教-10看“中国教练机摇篮”如何托举蓝天梦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